缩略图

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路径探索

作者

杨琼花

红河县垤玛乡垤玛中学 655400

0 引言

历史学科以其独特的时空纵深与人文温度天然承载着为年轻一代确立文化坐标、厚植家国根基的重任,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正是回应这一时代关切的根本着力点——它旨在引导学生触摸民族历史脉搏的过程中理解“我们何以成为我们”,进而生发出对共同体命运深刻的关切、认同与奉献的热忱。但现实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有时被窄化为零散的“情感点缀”,未能有机融入历史认知与思维发展的全过程;或陷于空泛的道德说教疏离于学生真切的体验与思考。初中历史教育必须探索一条融合历史理性与情感共鸣的有效培养路径,使家国情怀真正内化为学生的历史自觉与精神原乡以落实时代赋予历史教育的根本任务。

1 丰富教学内容,凸显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个体对家庭和国家的深厚情感与责任担当,为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国家发展历程教师要引入多样化的历史事件、人物故事和文化现象,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与进步从而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体会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紧密相连以激发起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1]。以“九一八事变”的教学为例,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关于九一八事变的纪录片片段或展示一些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档案材料,帮助学生迅速进入历史情境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民族危机,为学生后续的深度学习奠定情感基础。接着要详细讲解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经过和影响,并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和资料让学生了解该事件的全貌,为增强教学互动性和参与性还可组织小组讨论环节,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九一八事变对当时中国社会和民族命运的影响,通过思考和讨论学生将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家国情怀的重要性以及个人与国家和民族命运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引入一些与九一八事变相关的历史人物和故事,例如讲述张学良、杨虎城等爱国将领在事变前后的抉择和行动,以及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所做出的牺牲和贡献,这些历史人物和故事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 结合时事热点,提升家国情怀的时代性

历史并非孤立的事件堆砌而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连续体,结合时事热点开展历史教学能够赋予历史鲜活的生命力,学生也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现实的脉动,清晰地认识到自己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身份与责任进而更加珍惜和维护国家的统一与民族的团结[2]。例如教学“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知识时,教师要先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与发展困境,再将历史情境与当前时事热点相结合如提及中国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国际地位提升等方面的显著成就,特别是近年来在高科技领域如5G通信、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方面的突破,这些时事热点的引入既能丰富教学内容还能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改革开放对国家发展的深远影响。随后教师可围绕“改革开放与我的未来”主题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结合时事热点如当前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国家对青年创业的扶持政策等探讨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之间的联系,并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主题演讲活动——让学生围绕“改革开放与家国情怀”这一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演讲中学生会结合时事热点从多个角度阐述改革开放对国家发展的意义,以及作为新时代青少年应如何传承和弘扬家国情怀,在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深化家国情怀教育。

3 创设历史情境,深化家国情怀

模拟或再现历史场景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人物的抉择与情感,在情境中深刻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社会背景、文化意义及民族命运,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发挥情境教学法的优势打破传统历史课堂的时空限制,使历史知识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记载而是鲜活的历史记忆,激发学生历史兴趣之余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情感共鸣[3]。以“抗日战争”的教学为例,教师要先借助多媒体资源如历史纪录片片段、珍贵的历史照片和老兵口述历史的视频为学生构建一个真实的抗日战争历史背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感受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所展现出的坚韧与不屈,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对这段历史的浓厚兴趣。接着教师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抗日英雄、普通民众、国际友人等角色,模拟抗日战争中的关键事件如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在情境扮演中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复杂情感和人性光辉,体会到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所展现出的英勇无畏。进而在情感上与历史人物产生共鸣深化他们的家国情怀。课程总结阶段教师可以设计创意作业“一封写给未来自己的信”,让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和承诺,要求学生结合抗日战争的历史思考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如何传承和弘扬家国情怀,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4 结束语

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直接关乎青少年精神底色的铺陈与民族未来脊梁的塑造,在价值多元碰撞、信息洪流奔涌的当下历史教育这份“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使命显得尤为迫切而沉重,初中历史教学必须超越单纯的知识搬运回归其人文本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心中种下爱国的种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国梅,仲小敏.高中地理单元教学“多维逐层升华”培养家国情怀的路径探索[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5,(6):22-25.

[2]王丽.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路径[J].读写算, 2024,(11):31-33.

[3]王定翠.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路径[J].漫科学(科学教育),2024,(7):19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