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合一”理念下幼儿园科劳一体项目活动的行与思
孙亚楠
苏州市相城区黄埭中心幼儿园 215000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在科学探究中应达到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的目标”。良好的科学探究环境为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幼儿园科劳一体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将科学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旨在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还是一种实践模式,强调在真实的劳动场景中融入科学元素,让幼儿在动手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以“学”定“教”,创建科劳一体有效环境。
《指南》中也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那么教师的“教”根据幼儿“学”的实际情况来创建机会与支持。
《西瓜两三事》项目起始于新学期,我们班在校园百草园里承接一块田地。面对该种些什么的时候,我们决定利用晨谈气泡图的形式组织幼儿讨论。晨晨说:我想种花。甜甜说:我想种水果,夏天我最喜欢吃西瓜,甜甜的超级好吃。提起西瓜,班级幼儿瞬间打开话匣子,瑶瑶说:我也喜欢吃西瓜。奇奇说:那要不我们种西瓜吧!。面对气泡图中的选项,我们决定通过投票的形式来种植对象。经过幼儿们认真投票之后,最终西瓜被当选。在了解西瓜育苗的注意事项以后,幼儿们开始了西瓜育苗之旅。嘻嘻先是把西瓜种子放在水里,浸泡一天。然后再将浸泡好的种子放进营养土、黑土、沙、水里,观察哪一种更适合西瓜育苗。随着日子一点点的过去,幼儿每天都坚持来到科学探究区给西瓜小苗喷雾、观察并记录西瓜小苗的成长过程。幼儿发现营养土中的西瓜苗成长得更快也更好,其次是普通得土,而沙子和水培中得种子在长出小苗以后在13 天得时候枯萎。最终营养土中的西瓜苗也在幼儿期盼中逐渐长大,长出两瓣、四瓣叶子。等到育苗的第50 天的时候,媛媛倾听本中记录到:西瓜面越来越大,我们的育苗盆已经有点待不下了。移栽西瓜苗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了。
《西瓜两三事》项目活动中通过幼儿的“学”创设条件与支持,引导幼儿通过多种形式主动学习、探究西瓜的种植方法,并在培育西瓜苗的同时通过实验对比的方式了解科学育苗的技巧。
二、实践中学,构建科劳一体高效探究。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中最强调的就是“做”是中心,即“实践才能出真知”。幼儿的“学”从“做”中来。教师根据“学”的实际,作出教的内容、方法的选择,“教”就更能贴近和切合幼儿的实际,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动力,更能满足幼儿的需要,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更能释放幼儿自动学习探究的动力。
探究 1:不一样的西瓜花
《西瓜两三事》项目活动中,幼儿在将西瓜苗种植在百草园中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发现西瓜的藤曼下陆续开出了黄色的小花。航航说指着地里的一处说:“老师,这朵西瓜花下面怎么有一颗圆圆的豆豆啊。”幼儿顺着航航手指的方向看了过去。檬檬说:“是的呢,为什么有的花下面有没有,航航指的那朵下面就有一颗小小的豆豆呢?”回到教室后,面对幼儿对于西瓜花的疑问,我利用晨间谈话的时间请幼儿来看一看、说一说自己对西瓜花的观察和发现?瑾初说说:我看到的西瓜花下面是没有那个圆圆的豆豆的。在经过幼儿仔细地观察、交流后,小马说:我发现西瓜的雄花和雌花它们都是黄色的而且它们的花瓣都是5 片。心怡说:我发现西瓜花的花托上都有白白的小毛。小马说:可是雄花的花瓣它是圆圆的,雌花的花瓣中间有点尖尖的,它开出来就像一个五角星。涵涵说:雌花的花瓣下面有一个圆圆的“豆豆”。悦悦说:这个就是西瓜小宝宝吧。芯钰说:这两朵花闻上去感觉都没有什么味道。于是,教师根据幼儿们的发现得出:原来种的雄花的花瓣是圆圆的,而雌花的花瓣是尖尖的,像五角星,而且雌花的花瓣下圆圆的就是西瓜小宝宝,慢慢就会长成西瓜。
【经验梳理】《指南》中提出:幼儿应当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并且能用多种感官或动作去探索物体,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活动中幼儿日常劳动中通过在看、摸、闻、尝的过程中仔细发现雄花和雌花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增加到雌花下的“小豆豆”就是西瓜小宝宝等科学小知识。
探究 2:憋掉的西瓜宝宝
随着瓜地里出现的西瓜宝宝,这一天梦涵指着瓜地里地一个西瓜宝宝说:老师老师,你看,这个西瓜宝宝怎么变黑了呢?昕颖说:是的,它好像瘪掉了。是不是死掉了呀?幼儿看着黑黑的西瓜宝宝,脸上露出了郁闷的表情。晗晗说:老师,其他的西瓜宝宝会不会也会变成这样呢?安然说:西瓜宝宝都瘪掉的话,那我们就吃不到西瓜了。
教师将幼儿的发现和困惑发在班级群里,邀请家长们用空余的时间和幼儿们一起利用电脑、手机等方式找一找西瓜瘪掉的原因以及保护西瓜成长的方式有哪些。幼儿们带着任务回到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利用网络、书籍等方式寻找答案。幼儿们带着满满的答案来到了教室里。晨间谈话的时候了解到原来西瓜会瘪掉是因为缺少人工授粉,需要将雄花对着雌花口对口压一压,这样花粉就可以拍进雌花的花芯里去了。授粉后的西瓜在经过 45 天的成长就可以品尝食用。利用区域游戏时间,幼儿在美工区把第一批人工授粉时间,以及计划授粉的时间用数字记录下来,并挂在西瓜藤上。
【经验梳理】《评估指南》中提出:要善于发现各种偶发的教育契机,能抓住活动中有二感兴趣或有意义的问题和情境,能识别幼儿以新的方式主动学习,及时给予有效支持。幼儿在日常观察西瓜生长的过程中发现雌花下的小西瓜出现变黑、瘪掉的情况,教师及时发现其中的教育契机,以家园合作的方式通过亲子合作的形式调查西瓜变黑的原因,并通过晨谈的时间引导幼儿大胆交流介绍自己的答案,实行幼儿同伴间的经验共享。让幼儿发现无法授粉时,教师也并没有及时告诉幼儿正确的操作方式,而是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引导幼儿通过儿童会议的形式,讨论授粉的方式、以及授粉后的时间记录。
三、“教”“学”齐“做”,科劳一体同频生长。
《西瓜的两三事》的后期,随着时间的流逝,西瓜地里的西瓜越长越大。幼儿发现西瓜地里有一个西瓜的花纹和周围的西瓜“格格不入”,辰辰指着西瓜说:咦?这个是西瓜吗?恒恒说:这个怎么没有西瓜的纹理呢?跟西瓜地里其它的西瓜一点也不一样。航航说:这个西瓜是不是生病了呢?子煜说:会不会是因为没晒到太阳,所以才会颜色浅浅的呢?面对小朋友的疑问,我们决定上网查找一下原因。
虞永平教授在课程游戏理论中也指出:“希望幼儿的学习最终能有趣一点、有效一点,要贴近幼儿的心灵。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也正是这样的,从幼儿园实际情况出发,通过以学定教、实践中学、“教”“学”齐“做”等方式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从幼儿的“学”中学习“教”的方法,立足“做”的中心,使“教”更好地为“学”服务,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学做合一[M].周洪宇.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9.51
[2]张慧.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教育启示[J].文学教育,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