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打开学生思政课的“热情密码”

作者

郑楚洁

深圳实验学校中学部 邮编:518000

一、基本情况:面对“流量一代”的 00 后中学生,为了更好调动新生代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我校积极探索当下中学生思想政治课供需之间的真正结合点,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形式上、方法上、内容上下功夫,为00 后“种草”思政课,打开他们的“热情密码”。

二、主要做法

(一)多措并举,创新思政课堂。

1.开设“校长讲堂”。每学期开学初,学校领导进行专题领学,开设“校长课堂”。校长以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当下时政热点(如冬残奥会、全国两会等),用一个个鲜活有力量的案例为全体同学开讲,勉励全体同学紧跟学校教育步伐,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既有国际视野,又有民族情怀和担当的优秀青年。

2.创新道法课堂,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立足学生思想实际和现实状态,摈弃过去学生对思政课老师“落后”、“古板”、“思想赶不上自己”的标签,我校思政老师以道法课堂为平台,《道德与法治》教材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为依据,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教育教学资源,如学生爱用的B 站和 QQ 等,灵活运用图片、音频素材等学生热衷的信息形式引起学生注意,关注互联网上的热门事件,及时回应学生困惑的热点话题,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开辟育人主战场,让学生爱听想听,让思政课入脑入心,满足00 后中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

3.全面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深度挖掘语文、历史、地理、心理、体育等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机融入爱国主义故事、先进典型事迹以及形势与政策要闻等鲜活素材,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有机融合,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落实德育与智育相统一,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二)实施课题带动,丰富课程内容。

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全面做好立德树人工作,我校道德与法治学科组与教务处、学生处联动,以《初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型课程开发研究》为主题申报深圳市教育科学年度规划课题。课题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以可视化成果为导向,通过课题带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学生成长,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本课题成果显著,受到专家一致认可,其中两个课题研究成果具有现实意义和全市推广价值:

1.校本教材。编印《初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型课程》校本教材(约6.6万字),实现了课程活动化和活动课程化的有机统一。教材理论篇 12 课时,在道德与法治课和主题班会当中渗透实施,也有布置拓展阅读,学生对每一主题进行谈论交流,并形成学习感受;实践类课程(国情、市情、校情类,法治教育类,公益实践类)通过学校晨会、道德与法治课、学校社会实践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层次感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模拟法庭展示活动。学生演员在老师的指导下,依据实际审判案例改编而成的剧本,穿上法院工作服,重现庄严肃穆的“法庭审判”现场。在“审判长”主持下,模拟法庭严格按照法律程序有条不紊开展,为全校师生展示了一节别开生面、触动心灵的法治教育活动课。该展示活动受到了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法院的高度认可和公众号的宣传,认为可以作为教学范本,在深圳市各中学予以推广。

(三)探索实践课程,还原生活体验。

聚焦思政课改革创新探索与成效,结合本校特色,探索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课程和活动,将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还原为学生具体的生活体验。

1.积极探索实践课程,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结合新时代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和中学生年龄特点和成长需要,学校每年开设秋季社会实践周,将实践课程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有组织、分阶段、设主题整体推进。初一年级以国防教育活动为主,重在强健体魄,磨砺坚强意志;初二年级以团队拓展为主,培养关爱集体、尊重他人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品质;初三行军拉练,感受革命先辈的艰苦历程,在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考验中,坚定理想信念。

2.以共青团为依托,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利用寒暑假,共青团重点设计了围绕探究、体验、服务等三个方面的实践活动,探究型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博物馆、科技馆及大自然去观察、发现和研究;体验型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企业、工厂等去感受改革开放对家乡、祖国的发展和变化;社会服务型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养老院、福利院、社区工作站等去奉献自己的爱心。给予学生对实践活动自主选择、策划和组织的空间,在“行走的社会大课堂”的亲身经历和现场体验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创新作业设计,增强教育实效。

借助创新的作业设计,不仅能联系生活实际,切实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还能让思想政治教育植根于生活土壤,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树立正确意识,规范学生行为。

1.创新作业内容。传统作业设计偏向于题海战术,习惯性布置大量练习题,生硬单一,不符合实际需要,也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更无益于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观念点的提高。教师通过创新作业的内容,明确它与时事政治、社会热点信息的联系,紧跟生活实际或时事设计相关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关注社会民生和关心国家发展的意识。

2.创新作业形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仅靠理论学习是不够的,还需要在生活实践中巩固落实。初中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面对问题时常常不知所措,需要通过实践完善。教师根据相关课程主题,设计课后实践作业,在实践中更好教育学生。比如让学生去社区中调查垃圾分类情况,学生通过参与并完成这些实践作业,可以更好感受到奉献社会的巨大意义,从而落实到行动当中去。

三、工作成效:伴随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重视和有效推进,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精品课程、精品课堂和魅力教师不断涌现,思政教师在各项大赛中成绩耀眼。在教师的引领和教育下,我校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热情高,不管是思维的主动性、情绪参与的积极性还是对课程内容参与的深度性都大幅度提高,用实际行动践行习总书记殷切期望的“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的新时代中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