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生在分数学习中类比迁移失误的表现与成因

作者

兰晶

重庆谢家湾学校丰都幸福小学 邮编:408200

引言

分数作为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关键环节。然而,教学实践表明,小学生在分数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理解困难和运用错误等问题,其中类比迁移失误尤为突出。类比迁移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机制,能够帮助学习者将已有知识应用于新情境,但在分数学习这一特定领域,不当的类比往往导致各种错误和误解。

一、分数学习中类比迁移的理论基础

1. 类比迁移的概念与机制

类比迁移是一种认知策略,指个体面对新问题时,主动识别其与自身已有知识体系的相似性,进而将已掌握的知识、技能或解决类似问题的有效方法,迁移应用到新问题情境中,可提高问题解决效率,更快找到解决方案。

在数学分数学习中,类比迁移现象明显。学生掌握整数运算规则和方法后,会将其类比应用到分数运算学习中,如学习分数加减乘除时借鉴整数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等性质,迁移运算思路和技巧,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速度。这种学习策略有助于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提升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分数学习中类比迁移的心理过程

分数学习中的类比迁移心理过程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认知活动,涉及多个关键认知成分的协同作用。首先,学生需要集中注意力,敏锐地捕捉到分数与整数之间存在的潜在相似性,这是类比迁移的起点。接着,他们必须从长时记忆中有效地提取出已掌握的整数运算的相关规则和方法,这一过程依赖于记忆的准确性和检索效率。随后,学生需要对这些提取出的规则和方法进行细致的比较和匹配,将其与分数运算的具体情境相对照,寻找两者之间的共通点和适用性。这一步骤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二、小学生分数学习中类比迁移失误的主要表现

1. 整数与分数运算规则的混淆

小学生在进行分数运算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对分数运算规则的理解不够深入,而习惯性地将他们在整数运算中所掌握的规则直接套用到分数运算中。具体来说,他们在面对分数加法时,可能会错误地认为分数的加法运算与整数的加法运算完全相同,从而忽视了分数加法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即在进行分数相加之前,必须确保各个分数的分母是相同的,或者需要对不同分母的分数进行通分处理。这种对分数运算规则的误解和忽视,往往会导致他们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进而影响到最终的运算结果,使得计算结果与正确答案相去甚远。因此,引导小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运算的规则,是提高他们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

2. 对分数概念理解的片面性

由于受到类比迁移效应的显著影响,小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不自觉地过分关注分数与整数在某些表面特征上的相似性,比如它们都可以表示数量的大小,都可以参与基本的四则运算等。然而,这种关注往往会使他们忽视分数所独有的数学属性和特定的运算规则,例如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关系、分数线的意义以及分数之间的等价性等。这种片面且浅显的理解方式,极有可能会在小学生们面对涉及分数的数学问题时,引发一系列的认知偏差和实践错误。具体而言,他们可能会错误地认为所有的分数都可以像整数一样直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而完全忽略了在进行分数运算时,必须首先考虑分数的等价变换,确保分数处于最简形式或具有相同的分母,以及遵循正确的运算顺序和规则。这种误解不仅会影响他们对分数知识的掌握,还可能阻碍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3. 类比迁移中的过度泛化

小学生在进行分数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理解和应用上的困难。特别是在运用类比迁移的策略时,他们有时会不自觉地过度泛化这种策略,导致将某些特定情境下的运算规则错误地推广到所有分数运算场景中。具体来说,比如在处理分数除法问题时,他们可能会错误地照搬整数除法中的“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这一规则。这种情况下,小学生们往往会忽视分数除法所特有的复杂性,比如分数的化简步骤以及运算顺序的合理安排。这种错误的应用不仅会导致计算结果的偏差,还可能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分数运算的误解,影响后续学习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特别关注学生在这方面的认知误区,及时进行纠正和引导。

三、教学改进建议与策略

1. 提供分阶段的类比迁移训练

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任务,旨在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分数学习中类比迁移的技巧。在初期阶段,任务可以主要侧重于整数与分数之间的简单类比,让学生初步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随着学生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逐渐增加任务的复杂性和难度,引入分数内部的各种运算规则,如分数的加减乘除、通分和约分等。这种分阶段、有层次的训练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逐步适应类比迁移的思维过程,还能有效减轻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负荷,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步掌握分数学习的核心技巧。通过这种系统化的训练,学生将能够更加自信地应对分数学习中的各种挑战,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2. 强化反馈与纠正机制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及时地给予学生相应的反馈,明确指出他们在进行类比迁移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正确且有效的解题方法和清晰的思路指导。此外,教师还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一系列纠错练习题,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逐步纠正自身的错误,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分数运算的相关规则,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引入具体的生活实例

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分数运算中的类比迁移方法,教师可以巧妙地引入一系列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动实例。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们熟悉的购物打折场景,通过计算打折后的商品价格,引导他们理解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或者通过分配食物的情境,如分蛋糕、分水果等,让学生在亲手操作的过程中,直观地感受分数的意义及其运算规则。这种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还能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帮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掌握了分数运算的技巧,更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结论

小学生分数学习中的类比迁移失误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涉及认知、教学和情感等多方面因素。通过系统分析这些失误的表现形式和深层成因,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改进分数教学策略。有效的分数教学应当超越简单的算法传授,注重概念的本质理解,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数学思维。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分数类比迁移的特点,以及数字化教学工具在促进正确类比迁移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闵建丽. 小学生分数学习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的思考 [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 (32): 68-70.

[2]王誉烨. 小学生等值分数学习进阶的调查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23.

[3]杨春雨. 元素交互性和测试形式对小学生分数学习的影响:工作记忆资源损耗效应[D]. 鲁东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