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的心”
姬晓娟
陕西省澄城县阳光学校
引言
特殊教育领域,培智学校的孩子们如同散落在世间的独特星辰,他们的认知方式、情感表达与行为逻辑,都与普通教育场景中的孩子存在显著差异[1]。而从当前来看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在标准化教学框架下兼顾每个学生的差异?如何突破语言与认知的壁垒,建立有效的心灵联结?这些问题的答案,便隐藏在班主任的日常教育中。所以这就需要班主任走进学生的内心,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培智学生进行指导,以促进特殊学生的良好发展和成长。
一、以耐心为匙,开启心灵之门
特殊教育是帮助智力发展不健全的学生进行培养教育康复的教育方式,他对于促进学生进行全面健康发展,以及更好地融入普通工作和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2]。而针对特殊学生来说,他们的成长比普通的学生缓慢,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不同的困难和挫折。这时挫折便成了班主任走进学生内心的第一钥匙。我和培智学生在相处的过程中,放慢了脚步,更耐心倾听每位培智学生心中的想法和观点,并给予培智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尝试、去犯错、去成长。
小航是班里一名有智力障碍的学生,刚入学时,连最基本的系鞋带都无法完成,对于语文中的汉字更是毫无概念。每次上课时,都会把语文书籍放置一边,观看其他地方。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急于求成,也没有批评指责他。而是从小航最熟悉的事物入手,利用午休的时间,拿着绘有鞋带的图片,教他认读“鞋”“带”二字。在此过程中,我会把“鞋”字拆解成“革”和“圭”,并告诉他“革”像皮鞋的材质,“圭”像鞋带交叉的样子;“带”字则像一根系着蝴蝶结的带子。同时我会多次进行复述,并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示这两个汉字的学习步骤,结合上相应的动作,小航则会在观看的过程中模糊地说出“鞋……带”。终于有一天,小航就指着图片上的字说:“老…… 师,鞋…… 带。”那一刻,小航脸上增加了笑容,这便是我见过最灿烂的光芒。
二、以共情为桥,连通心灵之路
特殊学生由于多方面的问题,难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所以这就需要班主任所具备的共情能力,站在培智学生的角度来感受他们内心的世界,理解培智学生行为背后所隐藏的情感和想法。通过此种方式,我和培智学生建立起了深层次的情感连接,让他们感受到被关注和被接纳。
小明是一名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不愿意和其他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总是把自己封闭起来。一次语文课堂上,我播放了一首歌曲,小明突然捂住耳朵,迅速跑出了教室。我就追了出去,发现小明蜷缩在走廊的角落里,身体不停地颤抖。我并没有先询问发声的原因,而是用温柔的语气对他说:“老师知道,刚才的音乐太大声了,让你不舒服了,对吗?” 然后,我慢慢伸出手抚摸他的后背。过一会,小明的情绪得到了缓解,眼神里少了几分恐惧,多了几分信任。从那之后,我就会更加细致的关心小明的喜好和习惯,发现她喜欢一些轻柔的音乐,于是我就在课堂上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渐渐地,我发现小明愿意和我一起互动,并主动融入到了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中,内心得到了变化。从这件事情,我发现了共情不是简单的同情,而是真正地理解和接纳,需要学会观察他们的眼神、表情和动作,以此来捕捉培智学生的日常变化。
三、以尊重为光,照亮心灵之窗
每一位特殊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法,虽然在身体上存在缺陷,但是也有自己的上广电。班主任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尊重每位培智学生的个性特点,欣赏他们的独特之处,日常生活中要多鼓励和表扬培智学生,让每一位培智学生可以感受到自己对大集体氛围的尊重。
小琪患有脑瘫,行动不便,说话也不太清楚,但是她却有着惊人的绘画天赋。她喜欢用各种颜色的画笔进行绘画,虽然画出来的作品可能杂乱无章,但其中却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有一次,我看到小琪画的一幅画中有着很多不同颜色的线条和图形,便好奇地问她画的是什么。小琪努力地张开嘴,含糊不清地说:“这是…… 彩虹…… 家。”这时我就发现原来在她的世界里,彩虹可以是一个温暖的家。于是我就在经过小琪的同意,将这幅作品张贴在教室的展示墙上,并在旁边写上她的解释。其他学生看到后都称赞小琪画的很好看。如此便能够发现尊重是相互的,当我尊重培智学生的个性和需求时,他们也会感受到被重视,进而积极参与到各个班级活动中,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结束语
总的来说,文章随笔里的点滴,是培智教育中“心灵对话”的生动注脚。通过深入了解每位培智学生的内心,提供具体的指导方法,便发现了:特殊教育的真谛,在于教育者以心灵为钥匙,开启每个独特生命的潜能。而“走进学生的心”从来不是终点,而是教育的起点。它提醒我们需要照顾到每位特殊学生的日常学习和需求,润物细无声地呵护每位学生,让更多人懂得:真正的教育,是让每个生命都在被看见、被懂得中,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刘 宝 峰 .“ 走 进 学 生 心 灵 ” 班 主 任 教 育 随 笔 [J]. 新 课 程 教 学 ( 电 子版),2018,(03):110-111.
[2]董金.如果爱——班主任教育随笔[C]//新教育时代(2015 年 11 月 总第 6 辑).泥城中学;,201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