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刘杰
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三江镇智峰中学 414409
初中数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和问题解决能力具有关键作用。然而,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问题导向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来促进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提升。将问题导向学习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通过创设生动有趣且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情境,能够有效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式,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问题情境的创设就如同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知识殿堂的神秘之门,能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教学“认识负数”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视频中提到某城市白天的最高气温是 5°C ,而夜晚的最低气温是-3℃。此时,学生对于 5°C 这样的正数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但-3℃这个带有负号的数却让他们感到陌生和困惑。教师顺势提出问题:“同学们,这里的-3℃和我们之前学过的 5℃有什么不同呢?它表示的实际温度是多少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数呢?”这一系列问题就像一颗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学生心中激起层层涟漪,引发了他们的认知冲突。学生们开始纷纷思考,有的学生猜测-3℃可能比 0℃还要低,有的学生则好奇负数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这种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对负数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了解负数的相关知识。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有效构建了问题情境之后,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使他们能够全心投入到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中。这种自我驱动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主动积累知识、发展技能的关键渠道,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勇于思考并尝试新思路。不过,在探究活动期间,学生可能会面临各种挑战或遭遇失败,此时教师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需适时介入,通过引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克服障碍。
还是以“认识负数”为例,在学生初步了解负数的概念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生活中,除了温度可以用负数来表示,还有哪些情况也可以用负数来表示呢?”让学生自主探究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会想到电梯里的楼层表示,比如地下车库的楼层通常用负数来表示;也可能想到银行的收支记录,支出用负数表示等。但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不知道如何准确地用负数来描述某些现象,或者对负数的实际意义理解不够深刻。这时,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同学们,我们可以从相反意义的量这个角度去思考,比如收入和支出、上升和下降等,看看哪些情况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负数的概念和应用,从而顺利地完成探究任务。
三、组织合作交流
在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中,团队间的互动与沟通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当学生们以小组形式合作时,他们能够分享各自的想法并从中获得灵感,从而扩展个人的认知边界,并协同工作以找到解决方案。这种学习模式鼓励每位成员表达个人观点的同时也积极听取他人的见解,进而促进知识和技能上的互补。
例如,在解决“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问题时,小组内成员可以分别负责分析问题、建立方程、求解方程和检验答案等环节。负责分析问题的学生要仔细阅读题目,找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和数量关系;建立方程的学生要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方程的学生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求出方程的解;检验答案的学生要将求得的解代入原方程进行验证,确保答案的正确性。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即使学生的想法存在错误或不完整,教师也不要急于批评和纠正,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分析,自己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四、总结归纳知识
在问题解决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进行全面、深入的总结归纳,提炼出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总结归纳是知识内化的重要过程,通过总结归纳,学生能够将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还是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为例,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了一系列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问题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思考在分析问题、建立方程、求解方程和检验答案等环节中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在解决这些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问题时,我们是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建立方程的关键是什么?求解方程有哪些常用的方法?检验答案有什么重要意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学生可能会总结出,解决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问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然后根据等量关系建立方程;在求解方程时,可以根据方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如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 1 等;检验答案时要将解代入原方程,看等式是否成立。
五、结语
综上所述,采用问题导向的学习方法在初中数学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实施上述的教学策略,可以显著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促进其独立探索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技巧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未来,在初中阶段的数学课堂上,教师们应当更加积极地引入并实践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持续地寻求教学手段上的革新与突破,以此来增强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为学生们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春成. 基于问题导向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 数理天地(初中版).2024,(13).
[2]徐莉.问题导向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