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职院校计算机三维建模与交互技术课程项目式教学模式探索

作者

金锦玲

锦州市现代服务学校 121000

引言:

对于培养学生三维数字建模、虚拟现实交互及相关软件应用能力而言,计算机三维建模与交互技术课程是核心课程。伴随制造业、游戏开发、影视特效以及数字设计等领域对三维技术人才需求的持续攀升,中职院校亟须对教学模式做出创新性调整,加强实践能力及项目管理能力方面的培育。传统课堂教学聚焦于知识传授以及软件操作方面,学生在综合应用及创新意识方面缺失,难以顺应岗位的实际要求。以学生成为主体的项目式教学这样一种形式,以真实项目为引擎驱动学习的教学样式,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及职业能力的增长。本文试图探索该课程基于项目式教学所应采取的改革路径,以期望为中职教学改革给予理论及实践方面的参考。

一、计算机三维建模与交互技术课程教学概述

计算机三维建模与交互技术课程内容覆盖范围有三维建模基础、模型优化、材质与纹理的处理过程、动画制作,以及虚拟现实交互技术。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建模软件(如 3ds Max、Maya、Blender)和交互开发工具(如Unity3D、Unreal Engine)的操作技能。当下的课程教学,多采用传统讲授与实验操作相整合的方式,学生的理论掌握达到较好水平,但在复杂项目综合应用及创新能力这方面存在着缺失[1]。项目式教学模式借助具体项目,激励学生开启学习之旅,实现知识的系统整合。

二、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项目实践机会不足,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弱

传统教学当中实践环节相对显得单一,多是教师预先安排的固定练习,缺失全面的项目驱动环节,造成学生难以把分散知识点做有机整合后应用,综合实践能力跟项目管理能力不济,难以胜任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复杂差事。

(二)教学资源与平台支持有限,信息化程度不高

某些中职院校因资金及师资方面受限,缺乏专业三维建模及交互软件的正版授权,也无完善硬件设备保障,教学资源显现出匮乏情形,学生开展高质量自主学习与创新实践面临挑战,损害教学效果,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评价机制单一,忽视过程性和团队协作

对于目前而言,多数课程评价主要依托期末考试和单项技能测试,缺失对项目全进程表现、团队合作效能以及学生创新成效的多层面评估,无法完整呈现学生学习水平以及职业素养程度,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及综合素养培育造成影响[2]。

三、项目式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一)设计基于真实情境的分阶段项目任务

为进一步推动中职学生对计算机三维建模与交互技术的精通,课程设计要贴合行业实际需求,搭建以真实工作情境为基础的分阶段项目任务架构。参考课程核心的知识点与相关技能,把教学内容分割成若干个模块,给每个模块赋予对应的项目任务,形成由浅及深、由简至繁密的学习脉络[3]。项目内容要与建筑设计、游戏开发、虚拟展厅等行业应用实际相贴近,如进行建筑物三维建模、开展虚拟空间搭建、实施交互界面设计等,推动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凭借所学技能产出具体作品。借助分阶段任务设计,学生得以系统学习基础知识,还可借助实践项目强化认知,锻造解决问题本领与创新型思维。

(二)构建协同学习与团队合作机制

计算机三维建模及交互技术往往牵扯到多个环节和专业本领,依靠个人开展工作难完成高质量复杂项目。为此,课程宜采用团队协作模式,把学生聚合成若干小组,实现项目任务的共同协作完成。作为项目引导者的教师,应于项目开始阶段准确设定目标及评价标准,协调小组成员间的任务分派,如建模任务、材质制作事项、交互脚本编写事宜等,促进各成员之间达成有效沟通与资源的顺畅共享。在教学开展期间,定时开展小组的成果汇报与进度查看,协助团队及时处理碰到的麻烦,保证项目按既定规划顺利进展。团队配合协作,工作效率得以增进,而且促进了学生沟通本领、责任意识与集体荣誉感的养成。此外,团队合作也为学生搭建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平台,提高项目管理跟协调的能力。

(三)丰富信息化教学资源与平台建设

现代信息技术——为中职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提供了多元教学资源及高效教学平台,学校需积极推进正版三维建模及交互开发软件的引进,如 3ds Max、Maya、Unity3D等,确保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行业主流工具。同时,应当配备高性能的计算机及显示装备,符合软件运行连同图形处理的硬件标准。数字资源库的建设同样意义重大,应整合教学视频、操作相关指南、优秀作品示例、行业标准文档之类的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反复练习给予支撑。借助云平台,实现资源在任何时候的访问与共享,便于师生进行线上的交流与研讨,采用搭建虚拟实验室及模拟教学情境,学生可在安全的数字环境中开展沉浸式实践活动,提升学习的乐趣与学习成效。此外,借助诸如翻转课堂、慕课和远程辅导的教学手段,带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切实落地,增强教师教学成效及学生自主学习本领,加快技术跟教育的深度磨合。

总结:

凭借对项目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中职计算机三维建模与交互技术课程,达成了教学理念、内容及方法的深度整合,有效强化了学生实践操作本领和团队合作的水平。利用设计贴合实际情形的项目任务、完善协作学习机制、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状况及设立科学评价体系,课程教学的质量及学生综合素养实现显著增强。未来,应进一步推动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进程,加强学校跟企业的协同合作,进一步深化项目化教学革新,促进中职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培养更多贴合行业需求的技术技能类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学文,王孝亭,谢嘉成,等.综采工作面XR技术发展综述:从虚拟 3D可视化到数字孪生的演化[J].绿色矿山, 2024, 2(1):75-84.

[2]郝明.多元复杂地质结构城市地质三维建模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以成都市为例[D].中国地质大学,2023.

[3]雷晓妹,雍玖,王阳萍,等.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虚拟气象装备移动可视化与交互方法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23, 40(5):16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