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BIM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进度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

隋占学 郭恒良

身份证号码:211324197712096135 身份证号码:220724199505261419

引言

BIM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进度管理中意义重大。它借助三维可视化模型,直观呈现施工流程与进度安排,便于各方沟通协调;能精准模拟施工过程,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并优化方案;还可实时监控进度,及时调整偏差,有效提升施工效率,保障项目按时交付,降低时间与成本风险。

一、BIM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进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协同与共享不足

在高层建筑施工进度管理中运用BIM技术时,数据协同与共享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各部门、各专业往往基于自身需求开展工作,数据标准不统一,导致信息难以无缝对接。同时,缺乏有效的数据共享平台,各方信息传递存在滞后与偏差,施工进度计划制定缺乏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撑,影响协同作业效率,进而拖慢整体施工进度。

(二)模型信息更新滞后

在高层建筑施工进度管理中,模型信息更新滞后是BIM技术应用的一大阻碍。施工过程中,现场情况复杂多变,设计变更、施工调整频繁发生。但BIM模型未能及时根据这些动态变化进行更新,使得模型所反映的信息与实际施工状况脱节。这导致管理人员依据滞后模型做出的进度决策与实际不符,无法精准指导施工,不仅影响施工效率,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质量与安全问题。

(三)施工人员BIM技术应用能力不足

在高层建筑施工进度管理中,施工人员BIM技术应用能力不足的问题较为明显。当下,许多施工人员习惯传统施工模式,对BIM技术了解有限,缺乏系统培训。面对BIM模型及相关软件,他们难以快速准确地读取信息、分析数据,更无法熟练运用BIM技术辅助施工进度安排与调整。这导致BIM技术在施工现场难以充分发挥作用,阻碍了施工进度管理水平的提升,影响项目整体推进。

二、BIM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进度管理中的优化策略

(一)加强多方协同与数据共享机制

在高层建筑施工进度管理中,加强多方协同与数据共享机制至关重要。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整合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信息,能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数据实时传递与共享,确保各方基于准确信息协同工作,有效提升进度管理效率。例如,以某大型商业综合体高层建筑项目为例,该项目在施工前就搭建了基于BIM技术的协同管理平台。设计单位将建筑、结构、机电等专业的BIM模型上传至平台,施工方在平台上根据施工计划进行4D进度模拟,直观展示各阶段施工任务与时间节点。监理单位也能实时查看施工进度与模型对比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反馈。在施工过程中,当出现设计变更时,设计单位迅速在平台上更新模型,施工方立即获取变更信息,重新调整施工计划。同时,各参建方通过平台进行沟通协作,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在一次机电安装与土建施工的交叉作业中,通过平台共享的进度信息,双方提前协调,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避免了工序冲突,确保了施工进度按计划推进。该项目最终提前完成主体结构封顶,证明了加强多方协同与数据共享机制对高层建筑施工进度管理的显著优化作用。

(二)建立实时模型更新与动态监控体系

在高层建筑施工进度管理中,建立实时模型更新与动态监控体系能确保BIM模型与实际施工情况高度一致,让管理人员及时掌握施工动态,做出科学决策。借助物联网、移动终端等技术,实时采集施工现场数据,并同步更新至BIM模型,同时利用监控系统对施工进度、质量等进行全方位监测。例如,以某超高层写字楼项目为例,该项目引入了先进的BIM实时更新与动态监控体系。在施工现场,通过在关键施工部位安装传感器和摄像头,实时采集混凝土浇筑进度、钢结构安装位置等数据,并自动上传至BIM管理平台。一旦现场施工情况与模型计划出现偏差,系统会立即发出预警。在一次核心筒施工时,监控系统发现混凝土浇筑进度比模型计划滞后了两天。管理人员迅速通过平台查看详细数据,分析原因是混凝土供应不及时。他们立即协调供应商增加运输车辆,并调整后续施工工序,优先安排其他可并行作业的任务。同时,要求施工方增加人力投入,加快当前浇筑作业速度。经过及时调整,施工进度很快赶上计划。最终,该项目通过实时模型更新与动态监控体系,有效保障了施工进度,提前一个月完成了主体结构施工,为项目整体交付赢得了宝贵时间。

(三)强化施工人员BIM技术培训与能力提升

施工人员作为BIM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进度管理中的直接执行者,其技术应用能力直接影响着BIM优势的发挥。因此,需开展针对性培训,涵盖BIM基础理论、软件操作、模型解读与运用等内容,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操演练等方式,提升施工人员对BIM技术的掌握程度和应用水平。例如,以某城市地标性高层住宅项目为例,项目团队意识到施工人员BIM技术应用能力不足的问题后,迅速组织了系统的培训。培训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初级阶段主要让施工人员熟悉BIM概念和常用软件界面;中级阶段通过实际项目案例,教他们如何读取BIM模型中的施工进度信息、材料需求等;高级阶段则引导他们运用BIM技术进行简单的进度模拟和问题排查。在培训过程中,还设置了实操考核环节,只有通过考核的施工人员才能上岗操作。经过一段时间培训,施工人员能够熟练运用BIM技术辅助施工。在一次外墙保温施工时,施工人员通过BIM模型提前发现保温板排版与门窗洞口存在冲突,及时调整了施工方案,避免了返工,不仅保证了施工进度,还节约了成本。最终,该项目因施工人员BIM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施工效率大幅提高,提前完成了既定的进度目标。

结论

总而言之,BIM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进度管理中虽具有显著优势,但也面临数据协同与共享不足、模型信息更新滞后、施工人员BIM技术应用能力不足等问题。通过加强多方协同与数据共享机制、建立实时模型更新与动态监控体系以及强化施工人员BIM技术培训与能力提升等优化策略,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实践案例表明,这些策略切实可行且成效显著,可提升进度管理效率与精准度,保障项目按时高质量完成,为高层建筑施工进度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值得在行业内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艺才. BIM技术在超高层建筑幕墙施工全过程应用研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4, (29): 160-162.

[2]马凌. 基于 BIM 技术的高层住宅建筑施工技术分析[J]. 中华民居, 2024, 17 (05):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