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级链式护理在川崎病患儿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赵红
新乡市中心医院,河南新乡453099
引言:川崎病是小儿常见疾病,患病时,多有皮疹、淋巴肿大、手足水肿等临床症状表现,严重损害小儿生长发育,治疗不及时,还会诱发其他合并症,加重患儿的病情。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手段,能够起到辅助治疗作用。研究发现,层级链式护理应用价值高,在高级护理人员、责任护士、基础护理人员协同参与和配合下,能够明确分工,可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有助于快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预后更理想[1]。为此,选取本院 2023 年12 月\~2024 年 12 月收治的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共66 例,研究层级链式护理的临床干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分组,观察组 33 例患儿,最小年龄 2 个月,最大年龄 5 岁,平均( (3.05±0.88 )岁;病程1\~12( 5.43±2.13 )年。对照组 33 例患儿,年龄 3 个月\~5( 4.11±0.72 )岁;病程 1\~15(7.09±1.21)年。所有受试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本研究通过了伦理委员的审批,取得了患儿家属的的认可。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对患儿家属开展健康教育,监测患儿病情,防范并发症的发生。
观察组进行层级链式护理:(1)按照层级划分,将护理职责落实到实处,高级护理人员负责制定护理计划方案,评估护理效果。(2)责任护士严格按照护理计划部署护理工作,并加强对护理人员临床护理操作的监督和指导,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切实提升患儿的护理效果。(3)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护理流程开展各项护理工作,仔细观察患儿的皮肤状态,探触皮肤温度,预防皮疹的发生。做好口腔清洁工作,预防黏膜水肿。护理期间,详细记录患儿心率、呼吸频次等循环体征指标,定时测量体温,做好退热处理。为避免患儿家属焦虑和心急,护理人员耐心地安抚患儿家属,及时解答患儿家属提出的疑问,消除家属的顾虑,减少家属焦虑情绪,从而积极配合护理工作的开展,切实稳定患儿的病情,促使患儿尽快恢复身体健康状态。
1.3 观察指标
(1)调查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2)统计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3)记录并观察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以 (%) )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
)表示, P<0.05 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满意度
表 1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n/%) )

2.2 并发症
表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n/%)

2.3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表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层级链式护理具有完善的护理架构体系,能够明确分工,可以清晰化界定高级护理人员、责任护士以及基础护理人员的职能权限,促使各个层级护理人员相互协同,协同推进川崎病患儿护理工作,进而提升护理质量,达到预期的护理效果[2]。在本研究中,对川崎病患儿采取层级链式护理方法,取得了满意度的护理成效。通过制定完善的护理计划方案,满足了患儿的护理需求;通过护理监督,及时发现护理缺陷,持续改进护理内容;通过对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总满意度比对照组更高,达到了93.94% ,并且,并发生较少,总发生率为 18.18% ,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表明层级链式护理具有实际应用可行性,能够减少患儿并发症的发生,能够取得患儿家属的认可,整体应用效果十分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护理后,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时间、手足消肿时间、皮疹消退时间更短,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层级链式护理效果显著,在川崎病患儿护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皮疹、高热、手足水肿等症状,有利于控制疾病进展,为患儿疾病康复提供了保障。本文研究成果,证实了层级链式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层级链式护理可以尽快改善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症状,能够稳定患儿的病情,可以提升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临床推广性好。
参考文献:
[1] 谢晓明. 层级链式护理模式在川崎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2025,23(16):64-68.
[2]李妍,宋青青,黄娟,等.赋权视角下链式管理模式在川崎病患儿居家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19):5-8
作者简介:赵红(1993 年 12 月),女 ,籍贯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王楼乡职称护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儿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