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

黄敏

安庆市第六人民医院药学部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明的精神障碍,具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认知功能的损害。其复发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临床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并无明确的说法, 大部分认为该疾病的产生是不同因素共同作用引起, 如遗传、社会、心理、大脑结构等因素, 因此该疾病属于多因素病症[1]。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 展进程比较缓慢, 患者临床表现并不完全一致, 且患者在智力、意识上通常没有缺损、障碍, 临床对患者 进行治疗时, 主要采取药物疗法[2]。相较于传统剂型的抗精神病药物,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作为一种新型的长效抗精神病药物,自上市以来,在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的作用机制

帕利哌酮是利培酮的主要活性代谢产物,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是帕利哌酮的长效注射剂。其作用机制主要与对多巴胺 D2 受体和 5-羟色胺 5-HT2A 受体的联合拮抗作用有关。

多巴胺假说认为,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与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功能亢进有关。帕利哌酮通过阻断多巴胺 D2 受体,能够有效控制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等。同时,5-羟色胺系统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5-HT2A 受体的过度激活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认知功能障碍等有关。帕利哌酮对 5-HT2A 受体的拮抗作用,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

此外,帕利哌酮还对其他受体有一定的亲和力,如α1 -肾上腺素能受体、α2 -肾上腺素能受体和 H1-组胺受体等。对α1 -肾上腺素能受体的阻断可能导致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对 H1-组胺受体的阻断可能引起嗜睡和体重增加等。

二、临床疗效

(一)对阳性症状的疗效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能够有效控制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张传福[3]等人将入组的80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治疗,在入组时、入组后第8周、入组后0.5 年、入组后1 年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 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临床总体印象–严重程度量表(CGI–S)、治疗伴发症状量表(TESS)等量表评估。结果发现较入组时BPRS、MOAS)、CGI–S、TESS 评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确切,能减轻症状、攻击行为、疾病严重程度,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分析原因为:多巴胺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起着 重要作用,高水平的多巴胺活性与幻觉、妄想等症状相关。棕榈酸帕利哌酮能够与多巴胺D2 受体结合并拮抗其作用,通过 D2 受体拮抗作用,棕榈酸帕利哌酮可以减少多巴胺的过度活性,从而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4]。

(二)对阴性症状的疗效

除了阳性症状,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也有一定的疗效。阴性症状如情感淡漠、社交退缩等是影响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戢汉斌[5]等人在研究中发现,使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治疗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患者精神症状与疗效的变化;生活质量和满意度自评问卷(Q-LES-Q)、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定生活质量和自知力,研究结果显示研究药物注射 4 周即有明显疗效,具有急性期快速起效的作用,随着治疗的延长,生活质量满意度、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 卷评分逐渐升高,24 周时显著提高,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自知力,改善治疗态度,恢复社会功能。

(三)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精神分裂症患者常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如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功能等方面的损害。在一项对照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利培酮口崩片治疗,观察组采用棕榈酸 帕利哌酮治疗。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评分、认知功能、神经营养因子及不良反应。结果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认知功能评分及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 ),由此可见采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精神症状,降低不良反应,调节神经营养因子水平[6]。这可能是棕榈酸帕利哌酮对5-羟色胺以及中枢多巴胺受体发挥一定的拮抗作用,进而达到抗精神病的效果。在临床研究 中显示,该药可有效阻断突触前膜上的5-羟色胺,其还对 H1 组胺能受体及 a1 、 a2 -肾上腺素能受体发挥拮抗作用,进而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棕榈酸帕利哌酮可有效提高神经营养因子的蛋白合成能力,调节和激活神经营养因子的基因表达,促进受损神经元和神经细胞的修复,减少神经病变,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四)预防复发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容易复发的疾病,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是预防复发的关键。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的长效给药特点,减少了患者每日服药的麻烦,提高了用药依从性。在一项上海市嘉定区社区长效治疗药物项目使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治疗的患者208 例,回顾性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和临床治疗等指标,并前瞻性观察随访一年,观察终点事件为患者疾病复发,研究证实,使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治疗精神分裂症复发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7]。

三、安全性

(一)一般不良反应

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的安全性总体较好,但其也会引起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其中,最常见的是注射部位的反应,如疼痛、红肿、硬结等,但这些反应大多较为轻微,且随着注射次数的增加可能会逐渐减轻。此外,还可能出现一些全身性的不良反应,如嗜睡、头晕、便秘等,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其他抗精神病药物相似,一般在治疗初期较为明显,随着身体对药物的适应会逐渐缓解。

(二)锥体外系反应

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相比,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引起锥体外系反应(EPS)的风险相对较低。这主要得益于其对多巴胺 D2 受体的选择性拮抗作用以及对 5 - HT2A 受体的拮抗作用,减少了因过度拮抗多巴胺受体而导致的 EPS。然而,在临床使用中仍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微的 EPS 症状,如静坐不能、肌张力增高等。对于出现EPS 的患者,可通过调整药物剂量或使用抗胆碱能药物进行对症处理。

(三)代谢综合征相关风险

抗精神病药物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也可能会对患者的代谢产生一定影响,如体重增加、血糖升高、血脂异常等。但与其他一些抗精神病药物相比,其对代谢的影响相对较小。张彬[8]等人在探讨帕利哌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及其临床治疗效果中发现帕利哌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糖、血脂代谢影响小,且可显著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等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这些代谢异常带来的风险。

(四)其他安全性问题

在特殊人群中,如老年人、儿童和青少年、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等,使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时需要谨慎评估风险与收益。对于老年人,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虽然目前的研究数据相对有限,但一般认为应慎用,因其对大脑发育的潜在影响尚不完全明确。而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由于缺乏足够的研究资料,一般不建议使用,以免对胎儿或婴儿造成潜在危害。

四、与其他治疗方法的比较(一)与传统口服抗精神病药物比较

与传统口服抗精神病药物相比,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它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因漏服药物导致的病情复发。传统口服抗精神病药物需要患者每天按时服药,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存在自知力障碍,容易忘记服药或拒绝服药。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只需每月注射一次,大大提高了治疗的便利性。其次,长效注射剂可以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避免了口服药物血药浓度的波动,从而更好地控制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唐翠青[9]等人探讨棕榈酸帕利哌酮(1M)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患者血脂水平与PSP评分的研究中发现相较于奥氮平,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更好,患者经合理用药后临床症状改善,血脂未见显著改变,社会功能也显著提升。

(二)与其他长效注射剂比较

目前市场上还有其他长效抗精神病注射剂,如癸氟奋乃静、氟哌啶醇癸酸酯等。与这些传统长效注射剂相比,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尤其是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在一项评估棕榈酸帕利哌酮与癸酸酯氟哌啶醇长效针剂治疗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中发现棕榈酸帕利哌酮与传统癸酸氟哌啶醇酯长效针剂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性症状改善显著,且前者治疗效果优于后者,可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安全性高[10]。此外,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可能有更好的改善作用。但不同的长效注射剂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可能存在个体差异,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五、总结

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作为一种新型的长效抗精神病药物,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在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预防复发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其对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还不够理想,需要进一步探索新的治疗策略。此外,药物的价格相对较高,可能会限制其在一些地区的广泛应用,同时,其安全性相对较好,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与传统口服抗精神病药物和其他长效注射剂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未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有望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艳萍, 易双, 张小红. 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 治疗前后糖脂代谢指标的变化分析. 基层医学论坛, 2023, 27(20):133-135.

[2] 杨凡, 徐沛琳, 黄悦勤, 等. 不同首发年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24, 38(1):16-24.

[3] 张传福,黄海锋.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治疗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3(17):10-13.

[4] 黄锦,朱丞.帕利哌酮缓释片联合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 精神病性症状、认知功能和催乳素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22,20(10):1688-1690,1791

[5] 戢汉斌,赵孟,李四冬,等.棕榈酸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血糖、血脂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43(06):989-991.

[6] 方袁.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国处方药,2024,22(02):123-125.

[7] 梁哲,唐锦津,赵姣文,等.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棕榈酸帕利哌酮长效针剂预防复发的效果及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5,33(02):167-172.

[8] 张彬,闻传毅,李霞,等.帕利哌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血糖的影响及临床疗效的观察[J].贵州医药,2017,41(03):308-309.

[9] 汤翠青,王育红,林永雄.棕榈酸帕利哌酮(1M)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患者血脂水平与 PSP 评分的影响[J].北方药学,2022,19(04):69-71.

[10] 王育红,成爽,汤翠青,等.棕榈酸帕利哌酮与癸酸酯氟哌啶醇长效针剂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处方药,2021,19(04):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