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政工工作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创新研究
贾娜
博爱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 河南焦作 454000
引言
新时代背景下,企业的发展逻辑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传统以规模和速度为导向的发展模式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以质量、效益、创新和可持续性为核心的新发展范式。在此过程中,政工工作作为企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跳出“政宣事务”的固有范畴,转向更深层次的战略参与和组织支撑。尤其是在国有企业和大型工业企业中,政工干部肩负着组织引领、文化塑造、队伍凝聚等关键任务,其工作水平直接影响企业内生动力与治理质量。然而,现实中政工工作仍存在“边缘化”“虚化”“被动化”等现象,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出现不适应、不协调的情况。因此,本文尝试在厘清政工工作内涵与职能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践中的突出问题,探索其创新发展的现实路径与机制转型方向,以期为企业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支撑与操作指南。
一、政工工作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价值重构
在传统企业管理体系中,政工工作往往作为“软性管理”的附属内容存在,其功能多被简化为思想教育、典型宣传、舆论引导等辅助性事务,难以真正影响企业决策与核心业务。而新时代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对内部治理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政治引领、文化协同、组织动员与职工服务形成合力,这使得政工工作的价值重构成为必然趋势。通过强化企业文化的价值导向、构建组织共识、增强职工认同感,政工工作可以在战略落地、制度执行和风险防控等环节中发挥关键作用,成为企业系统运行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同时,当前政工工作面临着内外双重挑战。一方面,企业环境复杂性上升,管理对象多元、信息传播迅速,传统政工方式在应对新型职工诉求、网络舆情引导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另一方面,部分企业仍未重视政工职能的系统化建设,导致工作边界模糊、职责交叉、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因此,政工工作要实现价值重构,必须从“边缘走向中心”,全面参与企业的治理架构和发展战略,并以创新手段激发组织活力与员工创造力。
二、政工队伍能力与结构体系的系统优化
政工队伍是推动工作实施的核心力量,其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政工工作的成效。然而当前许多企业政工人员存在专业能力弱化、角色认知模糊、职业发展受限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政工作用的发挥。要真正推动政工工作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亟需从组织保障、人才培养、岗位设计等方面入手,构建一支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适应变革快的复合型政工队伍,使其真正成为企业治理体系中的关键人力资源要素。
具体来看,企业需强化政工岗位的专业性与独立性,明确其在组织结构中的职责边界和升迁通道,避免“行政化”或“挂名式”现象,保障政工干部有施展能力的平台和职业归属感。同时,应建立针对性强的能力培训体系,通过轮岗锻炼、实践基地、政工课题研究等方式提升人员综合素质,尤其是在新媒体传播、心理疏导、战略协同等新领域的能力建设,以匹配企业多样化的管理需求。此外,在用人机制上也应更加注重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的匹配,避免单一以材料数量或表彰频次评定工作成绩,而应更加重视工作过程中的协调力、策划力与执行力,辅以行为表现与实际影响评估,从而激发队伍活力,提升政工工作的专业水平与组织影响力。
三、政工机制的转型升级与运行模式创新
政工工作机制是实现其职能的重要保障。传统政工机制往往偏重静态规划与周期性活动,缺乏动态调节与流程嵌入能力,难以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节奏。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亟需构建一种“常态化嵌入 .+ 目标导向+数据支撑”的运行机制,实现政工工作从“事件驱动”向“系统引导”的转变。只有将政工机制深度嵌入企业管理全过程,才能确保其在战略执行、组织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文化重构等方面发挥实质性和系统性的支撑作用。
机制转型应注重三个维度的协调:一是制度联动机制。将政工工作纳入企业整体战略管理体系,在政策制度制定、战略目标设定、人力资源配置等关键环节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实现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同步规划、同步推进;二是信息反馈机制。建设覆盖员工思想动态、组织运行状态与舆论风险趋势的反馈系统,通过数据采集与分析,实现政工决策的科学化与前瞻性;三是评价激励机制。构建多维度的绩效评价体系,将政工工作的过程性贡献与最终效果相结合,激励主动创新、提升干事热情,增强岗位吸引力与荣誉感。通过以上机制创新,可以有效打破传统政工运行中的“虚化”困境,推动其向治理型、服务型、融合型方向全面转型。
四、信息化与数字工具在政工工作中的赋能实践
数字化转型不仅改变了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模式,也为政工工作带来了工具手段和思维方式的根本革新。信息化政工不仅是手段的提升,更是实现精准引导、个性化服务与高效组织的重要支撑。通过建立数字化政工平台,企业可实现政工活动的线上组织、员工思想动态的实时分析、工作成效的量化评估,极大提高工作效率与覆盖广度。
信息技术还为政工干部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例如,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员工情绪与行为特征,有助于提前识别团队风险与思想倾向;通过企业微信、钉钉等平台进行职工教育、问卷调查与文化传播,可实现广覆盖、即时化的思想互动;通过智能报表与数据可视化工具,政工人员可以快速掌握组织氛围演变趋势,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此外,AI技术的发展也为政工工作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如生成个性化学习方案、分析员工参与行为等。未来,政工工作的信息化发展方向应聚焦平台整合、数据共享与服务闭环,真正实现“数据管人”“智慧育人”“平台聚人”的工作格局。
结论
新时代背景下,政工工作要想真正融入企业发展主线、实现价值重构,就必须走出传统路径依赖,向战略化、专业化、系统化、数字化方向迈进。政工工作的转型升级不仅关乎企业内部管理的优化,更直接影响员工凝聚力、组织执行力与文化软实力的构建。通过理念重塑、队伍建设、机制改革与技术赋能的路径创新,政工工作将不再是“配角”,而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力量。未来,需要更多政工实践者与企业管理者共同探索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构建适应现代企业治理逻辑的政工生态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组织活力与文化力量。
参考文献
[1]孙浦阳,马科伟,于春海.拉动内需、惠民政策与企业出口策略调整[J].世界经济,2025,48(03):3-29.
[2]张克文.新时代中小学党建引领团建工作的优化与创新研究[C]//中国高校校办产业协会终身学习专业委员会.第三届教育信息技术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夹河镇完全小学;,2024:521-523.
[3]王瑾瑜.双重治理视角下传统农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绩效及优化路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24.
[4]许楠.技防普及背景下NA公司安保人员职业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