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设备管理中的安全风险与管控策略
郭英成
张家港富瑞深冷科技有限公司 215636
引言
机械工程设备是工业生产赖以运转的物质载体,其安全性能关乎生产链条顺畅运行及工人生命财产安全。现代工业领域技术更迭速度加快,设备结构精密度提升,功能拓展多样化,安全风险隐患逐步显现。构建严谨科学的安全风险管控方案成为保障设备稳定运行、减少事故发生的必要手段。当前工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深入研究设备安全风险识别评估与管控方法体系,对增强企业安全管理能力、营造可靠生产环境、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用意义。
一、机械工程设备管理安全风险的概述
机械工程设备管理安全风险指设备全生命周期中潜在导致伤害、损失或其他不良后果的危险因素总和。从本质上看,安全风险呈现出多层次属性:依据风险源头划分为设备自身固有风险、人员操作风险及维保环节风险;按照空间扩散性区分为单点局部风险与整体系统风险;依据时间属性可分为突发急性风险与长期积累风险。工程实践表明,设备安全风险常表现出难以预见性、爆发突然性及连锁扩散性等典型特征,而这些风险特征随着设备技术含量提升显现新的复杂态势,风险控制难度随着工业设备集成度与智能化水平上升而相应提高。
安全风险在来源上呈现多维度特点,从物理维度看涉及部件磨损、材料老化、结构松动;从环境维度看涉及温湿度异常、振动冲击、介质腐蚀;从人员维度看涉及错误操作、保养缺失、规程违反;从管理维度看涉及规章不全、督查缺位、教育不足。安全风险在后果上表现为设备性能下降、功能丧失、运转停滞甚至引发严重事故。工业现场常见事故类型有机械方面的挤压伤害、缠绕损伤、切割伤害,电气方面的触电事故、线路短路、电弧灼伤,以及压力系统爆裂、易燃物质燃烧等特殊类型事故。有效应对这些风险状况,要求建立动态风险评估手段,构建多层次防控体系,形成常态化监测预警机制,保障工业设备安全高效运行。
二、机械工程设备管理安全风险现状及问题
机械工程设备管理领域安全风险问题日益显著。工业领域实地考察资料表明,众多生产单位设备陈旧老化严重,维修保养周期拖延,核心零部件使用期限超出安全阈值;规范性管理文件执行力度不足,日常安全巡检流程走样,质量把控缺乏深度;技术人员专业水平差异明显,安全技能培训实效性不足;监督管理架构松散脱节,责任主体界定不清,预警系统建设滞后;突发事件应对方案更新缓慢,实战演习频次低,实用性欠佳。在技术方面,状态监测仪器落后于时代需求,难以准确捕获设备异常信号;保护性安全装置配备残缺或功能退化;自动化技术应用与安全防护设计脱节;设备技术改造后缺少全面安全性评价。这类问题在危险系数高的行业表现尤为集中,酿成事故,造成生命财产损害。
风险问题产生有其深层原因。从管理角度看,企业高层对安全防护投入重视程度不够,错误地将安全资源投入视作额外负担;安全管理机构权重不足,推动力量有限;业绩评价标准侧重产出效率,安全指标权重较低。危险评估技术方法陈旧,质性判断多而量化指标少;预见性维护理念落地不足;智能化监测预警体系发展迟缓。从人力资源角度观察,专职安全技术人才储备不足,专业知识更新迟滞;从工作环境看,工业现场物理环境要素管控不严,危险点标识系统不完善,作业区域规划欠合理,紧急疏散通道标准化程度低。诸项因素相互影响,形成当代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中的系统性风险隐患。
三、机械工程设备管理安全风险管控策略
(一)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体系的建立
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体系构建应遵循科学性与实用性原则。该体系包含风险因素分类、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价标准及信息管理平台四项要素。风险辨识采用全生命周期法,将设备划分为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行使用、维护保养及报废处置五个阶段,梳理各阶段风险点。危险源辨识可结合安全检查表、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故障模式分析等方法应用。鉴于此,构建机械安全风险预警系统,对机械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已成为当前工业安全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风险评估指标应涵盖事故概率、危害程度、暴露频率、防控措施有效性等参数,赋予权重,形成评分机制。
风险评估实施分为准备、调查、分析与改进四环节。准备阶段收集设备技术规格、故障记录、维修档案等资料,组建专业评估团队。调查阶段采集设备运行数据、环境参数、操作行为特征等信息,辅以红外成像、振动测试等技术,获取风险信号。分析环节将定性判断与定量计算结合,构建风险矩阵,明确风险边界值,区分不可容许风险、需削减风险与可接受风险三个层级。改进环节建立定期评估制度,设置动态监测点,实现评估结果与管控措施闭环反馈。整体实现应借助信息技术,建立风险评估数据库,提升评估标准化水平与科学决策能力,为风险防控奠定基础。
(二)安全风险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实施
安全风险预防与控制措施实施应形成立体化防护格局。技术层面要增强设备内在安全性,优先考虑关键部件备份设置、防护机构改良、安全互锁装置健全等实体改进;搭建设备运行状态感知系统,布置测量振动、温度、压力等物理量的监测元件,形成对重要设备的全面监察体系;推行科学预测性维护理念,安排合理检修周期,确保设备长周期稳定运行;配置快速应急处理装置,妥善应对突发风险事件。机械安全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与应用旨在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预警,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
管理层面应形成结构化风险管控方案,落实安全责任机制,厘清各级人员安全职责边界,将安全表现纳入业绩评价;完善设备操作流程标准,涵盖设备运行各阶段规范要求;组织针对性安全能力培养,提升作业人员危险辨识与处置水准;建立防控举措执行核查机制,定时验证安全防护实施效果;畅通安全信息传递途径,促进风险信息快速流通;定期展开安全巡视与风险排查活动,清理潜在危险;健全突发事件处理方案,适时开展应急模拟演练,增强紧急情况处理能力。整体风险防控工作应保持动态调整思路,依据风险评估新发现及时校正防控策略,将各类安全风险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四、结语
机械工程设备安全风险管控在现代工业生产安全管理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风险识别评估体系与防控措施实施是安全管理的关键组成,前者致力于风险源辨别,后者侧重风险要素处置。安全风险防控应深度融合于企业运营管理实践,成为生产流程与管理系统的基础要素。构建科学合理的风险管控体系,准确判断风险隐患,合理应用防控策略,是确保机械工程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也是维护企业生产连续性与工人人身安全的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明.机械安全风险预警系统构建与应用——评《机械安全风险预警》[J].安全与环境学报,2024,24(04):1646.
[2]胡桂碧. 房建工程安全风险识别与防控机制研究[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4,(08):137-139.
[3]吴建雄.市政水厂扩建工程设备安装阶段的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4,(20):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