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食育课程培养幼儿健康饮食行为的策略分析
李莉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贝灵幼儿园 215600
引言:“民以食为天”这句古语,深刻的说明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需求。对于处于身心快速发展关键期的幼儿而言,充足的营养不仅是维系生命的基础,更是支撑其体格生长与器官发育的核心要素。此阶段的幼儿普遍表现出强烈的模仿行为倾向,其认知观念也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幼儿完善机体功能需要种类齐全、数量充足的各种营养素作为物质保障。因此,教师将健康科学的食育课程内容融入幼儿园的教学实践,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
一、食育课程培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食育课程内容超出幼儿的认知
幼儿园食育课程内容设计普遍存在脱离幼儿实际认知水平的现象,内容设置往往过于抽象化、复杂化和成人化,已经超出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生活经验有限的认知发展阶段,例如向幼儿生硬灌输“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抽象生化概念,或要求幼儿精确理解食物在体内的复杂消化吸收全过程,甚至过早引入严谨的营养素计量配比知识,这样的食育课程目标设定只会拔苗助长。部分食育课程内容与方式的错误实施,实质源于设计者对幼儿认知发展规律和兴趣特征的忽视,这反而会让食育课程学习成为幼儿的认知负担,造成幼儿参与兴趣低迷、概念理解混乱、甚至对食物产生非理性恐惧,导致宝贵的教育契机白白浪费,需要幼儿园从幼儿的角度来分析和设计课程。
(二)食育课程中幼儿真实体验的匮乏
如今各教学阶段均明确倡导实施以学生直接参与和实践操作为核心的学习方式。对于幼儿园来说这种教学理念强调通过亲身体验促进幼儿发展,但当具体应用于“食育”领域,即与食物认知、制作及饮食文化相关的教育活动时,其实际推行面临着很大的困难。食育活动的本质是要求幼儿通过直接接触真实食材、厨具并参与操作的这一套流程。但幼儿的天生的活泼好动使得此类活动天然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与操作难度。首要的挑战来源于活动本身存在的危险性。幼儿在操作中可能接触刀具、高温热源(如灶具、开水)、生鲜食材或存在卫生隐患的物品。如果安全防护措施不足或监管疏忽,很容易导致幼儿受伤或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其次,幼儿的认知理解能力、精细动作技能及持续注意力均处于发展阶段。他们对于复杂的食物制作流程、严格的卫生规范要求以及潜在危险的认知有限,难以独立完成多步骤操作或长时间维持操作专注度。因此,幼儿在活动中往往需要教师持续、密切的指导与看护。
二、推进食育课程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食育课程的专业水平
食育课程有效实施的核心前提是要有具备食育专业认知与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因此,教师培养工作具有必要性,主要包含职前培训、职后发展与教师经验交流三种途径。在教师入职前阶段,幼儿园需通过系统培训传递食育理念价值,同时普及基础营养健康知识。这个过程主要是在帮助新任教师建立科学的食育认知框架,为其专业实践奠定基础。食育课程教师入职后,可以通过组织外出教学观察活动以拓展实践视野来增加经验,去开展专题讲座来深刻理解理论知识,并根据教研探讨促进反思能力。这些措施致力于培养教师的活动设计、实施与评价等核心专业素养。此外,教师协同发展也至关重要。幼儿园应建立专业评价机制,筛选在食育课程实施、环境创设或区域设计等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通过自己的经验分享,让其他教师对其优秀实践案例进行学习和推广。此种模式既激发教师群体的良性竞争,又强化教师的专业合作,最终形成积极的研究型教研文化,从而促进食育实践持续优化。
(二)设计特色课程,积极鼓励实践
真正意义上的食育包含营养教育、农业教育和饮食教育三种教育内涵。教师在构建食育课程体系时,围绕“栽培、烹饪、共餐”三大核心特征,可以开展“我的有机农艺园”和“我的幸福小餐桌”之类的园本课程。该课程强调引导幼儿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多感官直接接触食材,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认识健康饮食,并初步形成健康的饮食行为习惯。在“我的有机农艺园”课程中,幼儿根据季节和二十四节气参与种植当地当季蔬菜的全过程,包括播种、发芽、开花、结果和收获,幼儿在亲历劳动中感受生命的奇特与成长,同时培养责任感、专注力以及关心他人的情感。以游戏化方式进行的活动旨在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初步烹饪知识,从而达到提升生活质量和传承饮食文化的目标。在共餐环节,幼儿与同伴共同进餐,体验饮食乐趣,养成自主进餐习惯,学习规范的餐桌礼仪并培养感恩食物的态度;具体实践体现在幼儿主动为客人营造良好就餐环境,例如铺设桌布、组合餐垫与餐具、摆放花瓶等装饰品,以及在幼儿园午餐时通过持续练习餐具摆放,逐步养成服务他人、照顾就餐者需求的良好习惯。
结束语:食育教育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幼儿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幼儿通过学习,理解了食物选择、充足睡眠以及适度运动与维持身体健康之间的重要联系。在获得关于自然环境、人体机能、食物特性以及基础食物制备的实际经验后,幼儿逐步建立起稳定的健康生活习惯。 这种健康生活方式的确立,为幼儿未来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食育课程体系的持续发展与广泛推广,需要幼儿园、家庭以及社会相关群体的协同参与和共同努力。 因此,食育课程的深化与完善仍是一项需要持续推进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陆灵敏.依托本土食育课程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J].文科爱好者,2024,(01):210-212.
[2]周虹.幼儿园食育课程的构建和实践 [J].好家长,2023,(37):18-19.
[3]郑彩玲.利用食育课程培养幼儿健康饮食行为的策略分析[J].天津教育,2021,(05):174-175+178.
[4]郑彩玲.推行园本食育课程培养幼儿健康饮食行为[J].天津教育,2021,(04):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