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产教融合应用型商科人才培养改革探索与实践

作者

刘千千 李琳 罗超 李强

广州工商学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尤其是在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对应用型商科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电子商务、跨境电商、数智营销等新兴业态的崛起,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具备实践应用能力、创新思维以及跨学科融合能力。作为商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商务专业在培养适应大湾区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商科人才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

如何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将真实产业场景引入课堂,构建“真场景、真任务、真过程、真结果、真评价”的教学模式,成为当下改革的核心议题。本文将从专业课程简介、课程目标、改革背景、改革理念与整体设计、改革措施、改革成效等方面,系统阐述《网络技术基础》课程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改革探索与实践,以期为应用型商科人才培养提供可借鉴的路径与经验。

1 课程简介

《网络技术基础》是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旨在培养适应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商科人才。课程以“产教融合、实践导向”为核心理念,紧密结合大湾区时尚产业、临空经济与数智营销的真实场景,构建了“技术基础+行业应用+实战创新”三位一体的教学内容体系。通过校企“八共建”机制,联合美东电子商务产业园、白云国际机场跨境电商产业园等头部企业,将网络协议、服务器配置、网络安全等抽象理论与真实产业需求结合,使学生掌握电商平台搭建、数据通信优化、智能仓储网络设计等关键技能。

2 课程目标

2.1 知识目标

掌握网络技术基础理论:学生能够系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掌握网络协议(如TCP/IP、HTTP/HTTPS)的运行机制,明晰网络体系结构(如 OSI 模型)的层次架构与功能划分,熟练运用互联网应用技术(如 DNS、CDN)。了解前沿技术应用:通过产教融合,学生能够掌握云计算、边缘计算、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大湾区产业中的应用逻辑,特别是其在时尚产业、临空经济和数智营销中的实际应用。

2.2 能力目标

网络组网与运维能力: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企业级局域网的搭建与配置,熟练使用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并具备网络故障排查与优化的能力。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学生将参与“白云机场保税仓物联网升级”“美东电子商务产业园网络优化”等真实项目,提升实战能力。网络安全与数据管理能力:学生能够运用防火墙、数据加密、身份认证等技术,确保企业网络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通过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将参与“防火墙检查与升级”项目,掌握网络安全防护的实际操作技能。

创新与问题解决能力:学生能够结合 AIGC、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提出创新的网络解决方案。例如,通过参与“基于 AIGC 和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网络优化”项目,学生将学习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跨境支付中的信任问题。

2.3 素养目标

职业道德与责任感:通过课程思政的融入,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特别是在网络安全领域,培养学生保护用户隐私、遵守职业规范的意识。企业导师将通过真实案例(如“数据泄露事件处理”)强化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学生将在团队中扮演不同角色(如网络架构师、安全工程师、项目经理),提升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例如,在“双十一网络保障项目”中,学生将与企业员工共同完成网络压力测试与优化任务。

创新精神与终身学习能力:通过参与企业创新项目(如“智能仓储网络优化”),学生将培养创新思维,并具备持续学习新技术的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数字经济环境。

2.4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特色目标

真实场景下的技术应用能力:通过与美东电子商务产业园、白云国际机场跨境电商产业园等企业的深度合作,学生将在真实产业场景中应用所学知识。例如,学生将参与“希音东南亚节点网络优化”项目,目标是将网络延迟从200ms 降至 80ms,提升用户体验。

企业认证与就业竞争力:课程嵌入华为HCIA、阿里云 ACA 等行业认证,确保学生毕业后具备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通过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将获得实际项目经验,显著提升就业竞争力。

创新创业能力:通过产教融合,学生参与“基于 AIGC 和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网络优化”“智能 CDN 调度算法”等创新项目,并申请技术专利并实现商业化落地。

《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改革不仅是教学内容的更新,更是应对全球数字经济浪潮、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以及高等教育转型的必然选择。以下从全球数字经济趋势、大湾区产业需求、高等教育改革方向以及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四个方面,深入剖析课程改革的背景。

3.1 全球数字经济趋势

3.1.1 数字经济的崛起

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报告,全球数字经济规模已占GDP 的 20%以上,且每年以 10%的速度增长。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网络技术作为数字经济的底层支撑,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3.1.2 全球化竞争加剧

5G、物联网、区块链、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国纷纷加大数字经济领域的投入。例如,美国提出“国家人工智能战略”,欧盟推出“数字欧洲计划”,中国也将数字经济列为“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领域。在此背景下,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网络技术人才成为高校的重要使命。

3.2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需求

3.2.1 大湾区数字经济高速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数字经济已成为其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根据广东省政府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3)》,大湾区数字经济规模已突破5 万亿元,占 GDP 比重超过 40%。

产业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大湾区时尚产业、临空经济、数智营销等新兴业态的快速发展,对网络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跨境电商平台的全球化运营需要高效的网络架构和数据分析能力;白云机场跨境电商产业园的智能仓储与物流系统依赖物联网和 5G 技术;直播电商的低延迟分发网络需要 CDN(内容分发网络)和边缘计算技术的支持。

3.2.2 人才供给与需求的错位

尽管大湾区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旺盛,但高校培养的人才往往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根据广东省教育厅的调研,73%的企业认为应届生的网络技术实操能力不足,需额外培训3 个月以上。

3.3 高等教育改革方向

3.3.1 产教融合政策的推动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产教融合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高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职业教育法》的修订也进 步强调了校企协同育人的重要性。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推广。OBE 强调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注重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与应用型商科人才的培养目标高度契合。

3.3.3 新工科与新商科的建设

教育部提出的“新工科”和“新商科”建设,要求高校打破学科壁垒,推动技术与商业的深度融合。《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改革正是响应这一号召,将网络技术与电子商务、数智营销等商科领域相结合,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3.4 传统教育模式的

3.4.1 教学内容滞后

传统网络技术课程仍以OSI 七层模型、TCP/IP 协议等基础理论为主,缺乏对云计算、边缘计算、AIGC 等前沿技术的覆盖,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产业需求脱节。

3.4.2 实践教学薄弱

传统的实验教学多采用模拟器(如 Packet Tracer),与企业真实网络环境差距较大。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经验,难以应对复杂的网络运维与优化任务。

3.4.3 校企协同不足

尽管部分高校尝试与企业合作,但合作深度有限,企业参与度不高,难以形成长效合作机制。学生缺乏参与真实项目的机会,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传统课程评价以笔试为主,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这种评价机制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也难以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与创新。

4.改革理念与整体设计

传统的商科教育模式在实践教学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脱节、实践场景虚拟化、校企协同深度不足等,导致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无法满足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在网络技术、大数据分析、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本次改革理念与整体设计的核心体现“技术赋能商业、产教驱动创新”的数智商科建设路径。从需求出发。以“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契合”为目标,通过“核心课程匹配岗位需求”“实践能力衔接产业场景”,确保人才培养精准对接大湾区数字经济需求。

通过能力分层。构建“职业基本能力(TCP/IP 协议+局域网)—职业核心能力(云计算网络+边缘计算)—职业拓展能力(区块链+智能合约)”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覆盖技术基础到前沿应用。

最终实现场景落地。依托白云机场、美东电商产业园等真实场景,设计“学训赛创岗”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结合“双师型教师+企业导师”师资团队,推动技术教学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

5.改革措施

5.1 模块化课程体系重构

5.1.1 基础模块(职业基本能

结合计算机网络概述、数据通信基础、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技术的内容,聚焦网络基础理论(如 OSI 模型、TCP/IP 协议、局域网技术)。利用校内实验室完成网线制作、路由器配置。最终通过学习通 1、2、3.6 章节测试,纳入平时成绩(占比 20%)。

5.1.2 核心模块(职业核心能力)

结合 TCP/IP 协议集、网络安全的内容,融入云计算网络、边缘计算网关。搭建白云机场保税仓,完成跨境物流物联网网络。最终实现企业项目交付,占平时成绩30%。

5.1.3 拓展模块(职业拓展能力)

结合网络安全的内容,新增区块链网络设计(Hyperledger Fabric)、智能合约开发,联合美东电商产业园开发“区块链跨境支付系统”,学生参与智能合约编写与测试。鼓励学生参加省级以上技术竞赛(如“全国大学生区块链应用大赛”)获奖可替代部分期末成绩。

5.2 师资与资源保障

教师需取得网络系统机构课程的认证,每年至少参与 1 个企业横向课题。

企业导师与校内教师共同设计课程内容,共同编写教材,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同步。例如,企业导师将讲授“高并发电商平台网络设计”,校内教师解析平台算法规则。

5.3 动态评价与反馈机制

过程性评价:通过企业导师的评价(如网络优化方案的 KPI 达成情况)、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在学习通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生成平时成绩雷达图。

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侧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综合能力考核,学生需完成”机试+笔试“双向考核。

通过“模块化课程+场景化实践+动态化评价”的改革路径,《网络技术基础》将实现从传统技术课程向“技术赋能商业、产教驱动创新”的数智商科核心课程的转型,为大湾区数字经济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6 改革成效

6.1 学生能力提升

基础技能显著增强.通过课程内实践(如网线制作、路由器配 置),学生网络基础操作能力大幅提升。2023 级学生中,95%能够独立完成局 域网搭建与基础网络故障排查,较改革前提升 40%。

企业项目参与度提高。尽管校企合作尚处初级阶段,学生已初步接 触真实项目。例如,参与“美东电商产业园部分企业网络部署”目的学生, 网络配置效率提升 30%,方案被企业采纳率达 15%。

6.2 校企合作进展

企业资源初步融入课程,认证多位企业导师,课堂教学收录企业真实网络 优化案例 12 个。与美东电商产业园达成校企共建合作,预计每年接收 12 人次 学生实习。

双师型教师作用凸显。4 名教师通过“双师”“双能”认证,多人参与与网络技术有关的横向课题,将企业经验反哺教学。企业导师占比提升,承担教学设计与教学案例模块任务。

7 未来规划与潜在成果

7.1 竞赛培育计划

2025 年将组织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网络技术挑战赛”,目标获得省级奖项 1-2 项,并推动优秀作品商业化应用。

7.2 校企合作深化

计划与希音(SHEIN)共建“跨境电商网络优化联合实验室”,开发 AIGC 辅助网络设计工具. 推动学生参与“双十一”大促网络保障项目,目标承接 3-5 个企业真实任务。

7.3 技术专利孵化

依托“区块链跨境支付系统”项目,计划申请 1 项实用新型专利,推动成果转化落地。7.4 服务区域经济为花都区农产品电商设计低成本局域网方案,助力 10 家中小企业实现网络化转型,线上销售额平均增长 25%。

尽管《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改革仍处于初期阶段,但已初步实现“基础技能强化、校企资源对接、师资能力升级”的目标。未来将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拓展竞赛路径、推动技术转化,逐步实现“技术赋能商业、产教驱动创新”的终极愿景,为大湾区数字经济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作者简介:刘千千,女,1994 年 11 月,河南省驻马店,汉族,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农村电商、网络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