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市政工程招投标管理与成本控制关系研究

作者

胡雪萍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引言

市政工程与城市发展和民生福祉密切相关,其建设过程中需兼顾质量、效率与成本。招投标管理作为项目启动阶段的重要环节,影响着工程承接方的选择与合同价格的确定;成本控制则贯穿项目全周期,关系到工程的经济性。实际操作中,招投标环节的疏漏可能导致后期成本失控,而成本控制目标模糊也会干扰招投标的公平性。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实现两者的协同推进,对避免资源浪费、保障工程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两者的关联及协调路径。

一、市政工程招投标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内在关联

1.1 招投标流程对成本基准的设定作用

招投标流程通过规范的价格形成机制,为项目成本设定初始基准。在招标阶段,业主通过编制招标文件明确工程范围、技术标准和计价方式,投标人基于此进行报价,经过评标环节确定中标价,这一价格成为项目合同价的核心,也是后续成本控制的起点。招投标过程中对工程量清单的核对与确认,能减少后期因工程量争议导致的成本调整。通过竞争机制筛选出性价比合理的投标人,避免过高报价进入合同,从源头为成本控制划定合理区间,使后续成本管理有明确的基准可依。

1.2 成本控制目标对招投标规则的约束性

成本控制目标通过预设的预算框架,对招投标规则形成约束。业主在启动招投标前通常已确定项目总预算,这一目标会渗透到招标文件的编制中,例如对报价上限的设定、对投标人资质中财务能力的要求等,都是为了确保中标价格不突破成本控制底线。成本控制对性价比的追求,会促使招投标规则更注重技术方案与报价的匹配度,避免单纯以低价作为评标唯一标准,防止后期因偷工减料导致的成本追加。这种约束性确保招投标活动始终围绕成本可控的目标展开,避免脱离实际的交易行为。

1.3 两者在资源配置中的协同性体现

招投标管理与成本控制在资源配置中存在天然的协同性。招投标通过竞争机制筛选出最优资源组合,将人力、物力、技术等资源分配给最能高效利用的承接方,这与成本控制中 “以合理投入实现最大效益” 的目标一致。在材料采购、设备租赁等环节,招投标的集中采购模式能凭借规模优势降低单价,而成本控制则通过优化采购数量和时机,减少资源闲置与浪费。两者共同作用,使资源在项目各环节的流转更顺畅,避免重复投入和低效使用,实现资源配置的整体优化。

二、招投标管理与成本控制的相互作用机制

2.1 招投标管理对成本控制的导向性影响

招投标管理通过确定交易规则和合同条款,为成本控制提供明确导向。招标文件中对工程变更、索赔处理、付款方式的约定,直接影响后期成本控制的执行方式。例如,严格的工程变更审批流程条款,能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增加;清晰的索赔界定标准,可避免纠纷导致的额外支出。评标过程中对投标人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性评估,能引导中标方采用更高效的施工方法,从施工环节降低成本。这种导向性使成本控制在项目初期就有了明确的实施路径,减少后期管理的盲目性。

2.2 成本控制对招投标过程的反馈调节

成本控制通过预算执行情况,对招投标过程形成反馈调节。当往期项目因招投标环节价格设定不合理导致成本超支时,成本控制的复盘结果会促使业主优化下期招标的计价规则,如调整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深度或完善暂估价项目的约定。若发现某类材料在招投标中报价与实际市场价格偏差较大,成本控制数据会推动招标方更新价格信息库,使后续招标报价更贴合实际。这种反馈机制让招投标过程不断修正偏差,与成本控制的实际需求保持同步。

2.3 两者失衡引发的工程管理问题

招投标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失衡会引发一系列工程管理问题。若招投标过度追求低价中标,忽视成本控制的合理性,可能导致中标方通过降低材料标准、缩减工序等方式压缩成本,引发工程质量隐患,后期整改反而增加总成本。反之,若成本控制目标过于严苛,限制招投标的正常竞争,可能使有实力的投标人因报价受限而退出,导致中标方能力不足,影响工程进度,间接增加管理成本。两者失衡还可能引发合同纠纷,延长工期,使项目整体管理效率下降。

三、协调招投标管理与成本控制关系的优化路径

3.1 基于成本控制的招投标规则完善

完善基于成本控制的招投标规则,需在招标文件中融入全周期成本理念。在编制工程量清单时,不仅明确分部分项工程的数量,还需标注各工序对后续成本的影响,如某一结构的施工工艺对维护成本的潜在作用。评标标准中增加 “全周期成本评估” 指标, 将施工成本、运营成本、维护成本纳入综合考量,避免单纯比拼初始报价。细化合同条款中关于成本调整的约定, 明确市场价格波动、工程变更等情况下的成本分担机制,减少后期争议。可在招标文件中设置成本预警条款 当投标人报价 单项成本偏离行业平均水平一定范围时,要求其提供详细说明,确保报价的合理性,使招投标规则与成本控制的长期目标相契合。

3.2 招投标阶段成本控制节点的强化

强化招投标阶段的成本控制节点,需在关键环节设置管控要点。招标前开展详细的成本测算,结合项目特点制定合理的招标控制价,既保证竞争空间,又防止价格失控。评标过程中引入造价专业人员,对投标人的报价构成进行拆解分析,核查人工、材料、机械等费用的合理性,避免不平衡报价。中标后签订合同前,组织双方对报价中模糊的成本项目进行澄清,形成书面约定,将潜在的成本风险在招投标阶段化解,为后期成本控制筑牢防线。

3.3 全周期视角下两者的动态协同机制

建立全周期视角下的动态协同机制,需打破招投标与成本控制的阶段分割。在项目策划阶段同步启动招投标方案与成本控制计划的编制,确保两者目标一致。施工过程中,定期对比招投标确定的合同价与实际成本消耗,通过工程例会通报偏差,协调招投标环节约定与现场成本控制的衔接,如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调整合同中的暂估项目。项目竣工后,组织招投标管理与成本控制的联合复盘,总结两者协同的经验教训,形成标准化流程,为后续项目提供参考。

四、结论

市政工程招投标管理与成本控制存在不可分割的内在关联,二者相互作用、协同影响项目的整体效益。招投标为成本控制设定基准,成本控制反作用于招投标的规范,两者失衡则会引发管理问题。通过完善基于成本控制的招投标规则、强化招投标阶段成本节点、建立全周期动态协同机制,可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这不仅能提升市政工程的管理效率,还能保障项目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顺利推进,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詹桂城.S 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23.

[2]莫露思.市政公用工程招投标管理工作的现状问题探讨[C]//中国智慧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2023 智慧城市建设论坛论文集(一).云之龙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来宾分公司;,2023:104-106.

[3]池锦俊,吴松浩,李秀凤.市政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现状及发展[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3,(01):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