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项目成本控制中动态造价管理策略研究

作者

石潇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引言

建筑项目投资规模较大,建设周期漫长且涉及环节众多,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传统静态造价管理模式难以应对市场价格波动、设计变更等不确定因素,容易导致成本失控。动态造价管理凭借实时跟踪、灵活调整的特点,能有效解决传统模式的弊端。本文针对建筑项目成本控制中动态造价管理的应用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为建筑行业成本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建筑项目动态造价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1.1 动态造价管理理念普及不足

在当前建筑项目管理中,部分企业仍延续传统的静态造价管理思维,对动态造价管理理念的认识存在偏差。一些管理人员认为动态造价管理只是简单的成本核算调整,忽视其在项目全周期中的预测、监控作用。企业内部缺乏对动态造价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和培训,导致项目团队成员对动态管理的流程和要求不熟悉,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有效执行相关措施。这种理念上的滞后使得动态造价管理在项目中难以全面推开,影响了成本控制的整体效果。

1.2 造价信息采集与更新机制滞后

造价信息是动态造价管理的基础,但目前许多建筑项目在信息采集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信息采集渠道较为单一,多依赖于历史数据和市场公开信息,缺乏对项目现场实时数据的收集。同时,信息更新不及时,市场材料价格、人工费用等变动信息无法快速传递到造价管理系统中,导致造价核算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此外,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各部门之间信息传递不畅,造成 “信息孤岛” 现象,影响了动态造价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 全生命周期动态管控衔接不畅

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包括决策、设计、施工、竣工等阶段,各阶段的造价管理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但实际中,各阶段的动态管控缺乏有效衔接,存在脱节现象。设计阶段的造价估算与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衔接不足,导致施工中出现造价超支问题;施工阶段的成本数据未能及时反馈到竣工结算中,影响结算的准确性。各阶段分别制定造价管理目标和措施,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统筹,使得动态造价管理无法形成闭环,难以实现全周期的有效管控。

二、建筑项目动态造价管理的优化策略

2.1 构建数字化动态造价管理平台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化动态造价管理平台,整合项目各阶段的造价信息,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实时共享。平台可接入材料供应商价格系统、 自动采集各类造价相关数据,包括材料进场数量、施工机械使用时长、人工出 ,对造价数据进行实时处理,生成动态造价报表和分析结果 据对比功能,将实时造价与预算造价、历史同类项目造价进行比对分析, 台设置不同权限,确保各参与方能够便捷获取所需信息,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提高动态造价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

2.2 完善基于风险预警的动态调整机制

建立健全基于风险预警的动态调整机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涵盖市场环境变化、政策调整、地质条件变化等多方面风险。 通过设置合理的 ,如材料价格波动幅度、工期延误天数、设计变更频率等,对造价风险进行实时监控。 为不同风险 多级预警阈值,根据风险等级采取不同响应措施,低等级风险可通过内部通报提醒,高等级风险则启动应急协调机制。当风险指标达到预警阈值时,系统自动发出预警信号,提醒管理人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造价调整方案,如调整材料采购计划、优化施工工艺、合理调整施工工序等,确保项目成本在可控范围内,减少风险因素对造价的不利影响。

2.3 强化各参与方协同的造价管控模式

明确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参与方在动态造价管理中的职责和分工,建立协同工作机制,签订协同管理协议明确各方权利与义务。通过定期召开 价协调会议 加强各参与方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会议可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确保各方及时参 出现的问题。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参与方之间造价数据的实时传递和共享, 台设置数 确保造价数据可查可溯,确保各方对项目造价情况有清晰的了解。同时,引入协同 具,如在线协作软件、云端文档系统等,提高工作协同效率,形成多方联动的造价管控格局,共同推动动态造价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建筑项目动态造价管理策略的实施保

3.1 健全动态造价管理相关制度规范

制定完善的动态造价管理制度体系,明确动态造价管理的流程、标准和要求,为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动态造价管理责任制度,将管理责 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确保各项管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完善造价审核与监督制度,加强对动态造价管理 程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管理中的问题。同时,根据建筑行业发展和项目实际情况,定期对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提高制度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3.2 加强专业造价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对专业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制定系统的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学习等方式,提升现有造价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使其掌握动态造价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技术。引进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外部人才,充实造价管理队伍。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造价管理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造价管理人才队伍,为动态造价管理策略的实施提供人才支持。

3.3 推动动态造价管理技术创新应用

鼓励企业加大对动态造价管理技术研发的投入,积极引进和应用先进的技术成果。推广 BIM 技术在动态造价管理中的应用,通过构建建筑信息模型,实现对项目各阶段造价的精准计算和动态管理。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动态造价管理的融合,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造价变化趋势,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优化造价调整方案。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开展技术创新研究,不断提升动态造价管理的技术水平,为策略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四、结论

当前建筑项目动态造价管理存在理念普及不足、信息机制滞后、全周期管控衔接不畅等问题。通过构建数字化管理平台、完善风险预警调整机制、 强化参与方协同等优化策略,结合健全制度规范、加强人才建设、推动技术创新等保障措施,可有效提升动态造价管理的实施效果。未来建筑行业应进一步重视动态造价管理,不断优化管理方法,以实现项目成本的精准控制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雷依林.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管理研究[J].乡镇企业导报,2025,(12):63-65.

[2]任小林.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强化对策探析[J].建材发展导向,2025,23(11):109-111.

[3]吴成名.住宅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对策[J].居舍,2025,(15):15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