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森林碳汇经济价值实现机制与保护开发协同路径

作者

熊建平

洪江市林业局 湖南洪江 418116

1. 引言​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形势下,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持续攀升,引发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频发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凭借强大的光合作用,能够吸收并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碳循环过程中发挥着 “碳库” 的关键作用,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核心自然解决方案。据科学研究表明,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对全球碳平衡的贡献不可小觑 。

挖掘森林碳汇经济价值,不仅有助于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还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推动绿色经济转型。通过将森林碳汇纳入经济体系,能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森林碳汇经济价值的实现面临诸多困境,同时森林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因此,深入研究森林碳汇经济价值实现机制与保护开发协同路径,对推动森林碳汇产业健康发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2. 森林碳汇经济价值实现机制分析

2.1 森林碳汇经济价值内涵与构成

森林碳汇经济价值是指森林生态系统通过吸收并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及基于此衍生出的一系列经济价值。其内涵体现了森林在调节气候、维持碳平衡过程中所具有的经济属性。从价值构成来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碳交易价值是森林碳汇经济价值的核心组成部分。在碳交易市场中,森林通过其碳汇功能产生的碳减排量,可作为商品进行交易,从而实现经济价值。随着全球碳市场的发展,碳交易价值的潜力日益凸显。

生态补偿价值是基于森林碳汇对生态环境的贡献,由政府或相关机构给予的经济补偿。这种补偿旨在激励森林所有者或经营者保护森林资源,维持森林碳汇功能,保障生态系统服务的持续供给。

旅游休闲价值源于森林优美的自然景观与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游客开展旅游、休闲、康养等活动所产生的经济收益。森林碳汇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森林的生态品质,间接促进了旅游休闲价值的实现。

2.2 森林碳汇经济价值实现主体与模式

森林碳汇经济价值实现涉及多个主体,各主体在其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政府作为宏观管理者,通过制定政策法规、建立碳交易市场规则、提供财政补贴等方式,引导和规范森林碳汇经济价值的实现过程,保障市场的公平与有序。企业是市场的主要参与者,通过投资森林碳汇项目、参与碳交易等方式,获取经济利益,同时推动森林碳汇产业的商业化发展。社会组织如环保公益组织、科研机构等,在宣传推广、技术研发、监督评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助力提升公众对森林碳汇的认知,推动技术创新与行业规范发展。

基于不同主体的参与,形成了多种森林碳汇经济价值实现模式。市场交易模式以碳交易市场为平台,通过碳配额交易、自愿减排量交易等方式,实现森林碳汇的经济价值。政府补贴模式则是政府通过财政资金对森林碳汇项目进行补贴,鼓励森林经营主体开展碳汇活动。生态金融模式借助绿色金融工具,如绿色债券、碳基金等,为森林碳汇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经济价值的实现。

2.3 森林碳汇经济价值实现影响因素

政策法规在森林碳汇经济价值实现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能够提供必要的引导和规范,而且还能明确产权归属,规范交易行为,并提供政策激励,从而为森林碳汇经济价值的实现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相反,如果政策法规存在缺失或不够完善,那么可能会导致市场混乱、产权纠纷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会严重阻碍森林碳汇经济价值的实现。

市场环境是影响森林碳汇经济价值实现的一个关键因素。碳交易市场的成熟度、市场需求与供给状况、价格形成机制等,都直接关系到森林碳汇能否顺利实现其经济价值。一个活跃且规范的市场环境能够显著提高交易效率,并且能够合理反映森林碳汇的价值。

技术水平在森林碳汇经济价值实现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通过使用准确的碳储量监测技术和高效的碳汇计量方法,可以科学地评估森林碳汇量,为碳交易等价值实现活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同时,通过提升森林培育和经营管理的技术水平,可以增强森林的碳汇能力,从而提升其经济价值的潜力。

社会认知程度对森林碳汇经济价值实现的社会基础有着深远的影响。公众对森林碳汇功能与价值的认知水平,直接决定了他们参与碳汇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此外,企业和社会组织对森林碳汇的重视程度,也会对相关投资、开发与推广活动的开展产生重要影响。

3. 森林碳汇保护与开发协同路径构建

3.1 协同目标与原则

森林碳汇保护与开发协同的目标是实现生态功能提升、经济效益增长与社会效益优化的有机统一。这一目标的实现,旨在通过协同发展的途径,持续增强森林的碳汇能力,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服务功能;同时,充分挖掘森林碳汇的经济价值,带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最终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推进森林碳汇保护与开发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首先,生态优先原则,即始终将保护森林生态环境放在首位,确保所有开发活动都以不损害生态功能为前提;其次,科学规划原则,依据森林资源的特点与区域发展的实际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与开发规划,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后,多方参与原则,鼓励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形成协同发展合力,确保森林碳汇保护与开发的协同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3.2 协同路径设计

政策协同是实现森林碳汇保护与开发协同的重要保障。为了确保政策的协同效应,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政策体系,这个体系需要整合生态保护、经济发展、资源管理等相关政策,以避免政策之间的冲突与重复。此外,制定促进森林碳汇保护与开发协同的专项政策是至关重要的,这些政策应当明确各参与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同时提供必要的政策激励与约束,以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

规划协同要求编制一体化的森林碳汇保护与开发规划。这涉及到将生态保护规划与经济发展规划有机结合,确保两者能够相互支持而不是相互冲突。在规划过程中,需要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以适应各自的自然条件和经济需求。同时,合理布局碳汇项目、旅游开发项目等,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确保生态与经济双赢。

技术协同强调推广适用技术,促进森林碳汇保护与开发的技术融合。这包括研发和应先进的森林培育技术,以提高森林碳汇能力;运用信息技术,建立森林碳汇监测与管理平台,实现资源的精准管理。同时,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与经验,可以为我国的森林碳汇保护与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管理协同需要创新管理模式,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这要求打破部门壁垒,加强林业、环保、经济等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此外,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可以确保保护与开发协同目标的实现,同时对各参与部门的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和评估,保证政策和规划的顺利实施。

3.3 协同保障机制

法律保障是森林碳汇保护与开发协同的基础。为了确保这一协同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必须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森林碳汇的产权归属、交易规则以及保护责任等关键内容,从而为森林碳汇的保护与开发协同提供坚实的法律依据。此外,加强执法力度,对于那些破坏森林资源、违规进行碳汇交易等违法行为,必须严厉打击,以此来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

资金支持是保障协同发展的关键所在。为了推动森林碳汇项目的顺利实施,需要加大政府财政的投入力度,设立专项发展资金,这些资金将被用于项目建设、技术研发等多个方面。同时,为了拓宽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政府应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绿色金融产品,从而为森林碳汇项目提供更加多元化和充足的资金支持。

人才培养是推动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强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培养一批既懂得生态保护知识,又具备经济开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此外,通过开展专业培训,可以有效提升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与技术水平,为森林碳汇保护与开发协同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监督评估机制能够确保协同路径的有效实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监测指标体系,对森林碳汇保护与开发的成效进行实时监测与评估。同时,定期开展绩效评价,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调整策略,以保障协同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确保森林碳汇保护与开发协同工作沿着正确的路径前进。​

4. 森林碳汇经济价值实现与保护开发协同面临的挑战

政策执行层面,部分地区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执行力度不足的问题。由于政策宣传不到位、监管机制不完善,导致一些促进森林碳汇经济价值实现与保护开发协同的政策未能有效落地,影响了政策效果的发挥。

市场培育方面,我国碳交易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市场体系不够完善。碳汇交易规则不够健全,市场流动性不足,价格发现机制不完善,难以充分反映森林碳汇的真实价值。同时,社会资本对森林碳汇项目的投资积极性不高,市场参与度较低。

技术应用过程中,虽然我国在森林碳汇相关技术研发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碳储量监测技术的精度有待提高,碳汇计量方法的标准化程度不足,技术推广应用的成本较高,限制了技术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

利益协调方面,森林碳汇经济价值实现与保护开发涉及多个利益主体,各方利益诉求存在差异。在利益分配过程中,容易出现矛盾与冲突,如林农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均、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目标上的不一致等,影响协同发展的顺利推进。​

5. 推动森林碳汇经济价值实现与保护开发协同的对策建议

针对政策执行问题,加强政策宣传与培训,提高政策知晓度与理解度。建立健全政策执行监督机制,加强对政策落实情况的跟踪与评估,确保政策有效执行。对政策执行不力的地区与部门进行问责,强化政策的权威性与约束力。​

在市场培育方面,加快完善碳交易市场体系,制定统一、规范的碳汇交易规则,提高市场透明度与流动性。加强市场监管,打击违规交易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加大对森林碳汇项目的宣传推广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

为提升技术应用水平,加大科研投入,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森林碳汇关键技术研发,突破技术瓶颈。建立技术推广服务体系,降低技术应用成本,促进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强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与经验。​

在利益协调方面,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充分考虑各利益主体的贡献与需求,实现利益的公平分配 。加强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沟通与协商,建立多元化的利益协调机制,及时化解矛盾与冲突。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各方形成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

6. 结语

本论文系统研究了森林碳汇经济价值实现机制与保护开发协同路径。明确了森林碳汇经济价值的内涵与构成,剖析了实现主体、模式及影响因素;构建了保护与开发协同的目标、原则、路径及保障机制;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针对性对策建议。研究表明,完善森林碳汇经济价值实现机制,推进保护与开发协同发展,是实现森林碳汇可持续发展、达成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关键。然而,森林碳汇经济价值实现与保护开发协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未来,应持续关注全球气候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不断探索完善相关机制与路径,加强实践创新与经验总结,为推动森林碳汇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理论与实践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亚连 , 张启航 , 梁旭文 . 碳中和愿景下林业碳汇经济价值评估及效率测算 [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24, 18 (01): 71-81.

[2] 向椰 . 森林经营管理中提高森林碳汇能力的措施 [J]. 现代农业科技 , 2021, (20): 125-126.

[3] 陈元媛. 森林资源培育企业的森林碳汇会计研究 [D]. 南京林业大学, 2017.

[4] 陈刚 . 我国森林碳汇经济价值评估研究 [J]. 价格理论与实践 , 2015, (05): 109-11

[5] 崔实 , 陈欣 . 强化碳汇概念 , 探索保护森林与环境的新思路 [J]. 林业勘查设计 , 2011,(01): 37-38.

作者简介:熊建平(1974.4)男,汉族,湖南省洪江市,中专,工程师,从事林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