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全过程管理的市政水务项目造价控制研究

作者

赵花妃 胡雪萍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引言

市政水务项目涵盖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多个领域,建设周期长、涉及环节多,造价控制难度较大。传统的阶段性造价管理易导致各环节衔接不畅,出现造价失控问题。全过程管理强调对项目从策划到运营的全周期把控,将造价控制贯穿始终,能有效提升资金利用效率。深入研究基于全过程管理的造价控制方法,对推动市政水务项目可持续发展、保障城市水系统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全过程管理各阶段的造价控制要点

1.1 项目决策与设计阶段的造价把控

项目决策与设计阶段对市政水务项目造价的影响最为深远。决策阶段需结合城市水资源规划与需求,对项目建设规模、技术标准进行可行性分析,避免因规模不合理导致的投资浪费。设计阶段应推行限额设计,以批准的投资估算为依据控制设计方案,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优化技术路线,如合理选择污水处理工艺,平衡处理效果与建设成本。同时,通过多方案比选,对管网布局、泵站选址等进行优化,减少后期施工中的变更成本,从源头筑牢造价控制基础。

1.2 招投标与施工阶段的造价动态管理

编制精准的工程量清单与招标控制价,明确项目范围与计价规则,避免因清单漏项引发后期索赔。评标过程中注重报价的合理性,而非单纯追求低价,防止中标单位通过变更增加造价。施工阶段需建立动态管控机制,定期对比实际支出与预算,对材料价格波动、工序调整等因素引发的造价偏差及时分析,通过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控制工程变更审批等方式,将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1.3 竣工结算与运营维护阶段的造价优化

竣工结算阶段需严格审核工程量与计价依据,确保结算金额与合同约定、实际完成工程量一致。对施工过程中的变更签证、索赔事项进行逐一核实,剔除不合理费用,避免高估冒算。运营维护阶段的造价优化需兼顾短期投入与长期效益,通过制定科学的维护计划,合理安排设备检修与管网养护周期,减少突发故障导致的额外支出。同时,优化能源消耗与药剂使用方案,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前提下降低运营成本,实现全周期造价的持续优化。

二、影响市政水务项目造价的关键因素

2.1 设计方案的经济性与技术适配性

设计方案的经济性直接影响项目造价,若设计过于保守,采用超出实际需求的技术标准,会导致投资增加;若过度追求低成本而忽视技术可行性,可能引发后期运营故障,增加维护成本。技术适配性同样关键,如污水处理工艺与进水水质不匹配,会导致处理效率低下,需追加改造费用;管网材料选择与地质条件不符,可能引发管道腐蚀或破裂,增加维修与更换成本。

2.2 施工过程中的资源调度与变更管理

施工阶段的资源调度对造价影响显著,材料采购时机不当可能因价格上涨增加成本;设备闲置、人员窝工会导致资源浪费,推高造价。工程变更管理不善是造价失控的常见原因,如变更审批流程不规范,随意调整设计方案,会导致工程量与造价大幅偏离计划;变更内容描述模糊,易引发结算争议,增加额外支出。

2.3 政策调整与市场波动的应对能力

政策调整对市政水务项目造价的影响具有强制性,如环保标准提升可能要求增加深度处理设施,直接增加建设投资;税收政策、补贴机制变化会影响项目资金来源与运营成本。市场波动的不确定性同样显著,建材价格、能源费用、人工成本的大幅变动,会导致实际造价偏离预算。若项目缺乏对市场波动的预判与应对措施,

易引发造价失控风险。

三、全过程管理下造价控制的优化策略

3.1 各阶段造价控制的协同机制构建

构建各阶段协同机制需打破部门与阶段壁垒,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确保决策、设计、施工、运营等环节的造价信息实时流通。决策阶段明确的造价目标需传递至设计环节,设计成果需经造价审核后进入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的造价偏差需及时反馈至设计与决策部门,为后续项目提供参考。同时,建立跨阶段的责任追溯制度,将各环节造价控制效果与考核挂钩,形成 “目标一致、责任共担” 的协同体系。可定期召开跨阶段协调会议,由决策、设计、施工、运营等部门共同参与,针对造价控制中的衔接问题进行沟通解决,确保前一阶段的造价成果能为后一阶段提供有效支撑,避免因信息脱节导致的造价失控。此外,制定统一的造价核算标准,使各阶段的造价数据具有可比性,便于进行全周期的造价分析与优化。

3.2 数字化技术在造价管控中的应用

数字化技术可提升造价管控的精准性与效率,通过 BIM 技术构建项目三维模型,实现设计、施工、结算阶段的工程量联动计算,减少信息传递误差。利用大数据分析历史项目造价数据与市场价格趋势,为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招投标阶段的控制价编制提供依据。引入物联网技术对施工与运营阶段的资源消耗、设备状态进行实时监测,结合数据分析优化资源配置与维护计划,降低造价管控成本。具体而言,可开发基于云平台的造价管理系统,整合各阶段的数字化信息,实现造价数据的实时更新与共享。设计人员可通过系统直接获取决策阶段的造价目标,施工单位能实时查看设计阶段的工程量数据,结算部门可快速调用施工阶段的变更记录,形成数字化的造价管控闭环。同时,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造价数据进行深度挖掘,识别造价控制中的潜在问题,为管理人员提供智能化的决策建议。

3.3 全周期造价风险预警体系的完善

完善全周期造价风险预警体系需识别各阶段潜在风险点,如设计阶段的技术选型风险、施工阶段的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运营阶段的政策调整风险等,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通过设定预警阈值,对造价偏差、市场波动、政策变化等风险信号实时监测,一旦超出阈值及时启动应对预案,如调整采购计划、优化设计方案、申请政策补贴等,将风险对造价的影响降至最低。在风险识别环节,可组建由造价、技术、市场等专业人员构成的风险评估小组,结合项目特点与历史经验,梳理各阶段的风险清单。预警系统需与信息共享平台对接,实时获取各阶段的造价数据与外部市场、政策信息,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评估风险等级。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低等级风险可由各阶段管理人员自行处理,高等级风险则需上报决策层协调解决,确保风险预警与应对的及时性、有效性。

四、结论

基于全过程管理的市政水务项目造价控制需贯穿项目全周期,各阶段既需把握自身控制要点,又需形成协同联动。设计方案、施工管理、政策与市场因素共同影响造价, 需通过构建协同机制、应用数字化技术、完善风险预警体系等策略,实现造价的精准管控。这不仅能提升项目资金利用效率,还能保障市政水务项目的经济可持续性,为城市水资源安全与生态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王强.智慧水务背景下市政污水管网建设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5,(14):205-207.

[2]周岩.智慧水务在市政排水系统效能提升中的应用[J].智慧中国,2024,(05):91-92.

[3]董力健.智慧水务在市政排水系统效能提升中的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23,(09):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