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转化
梅鹤川
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北秦皇岛 066000
引言
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铸就的伟大精神与光荣传统,是思想政治教育最生动、最深厚的源头活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有效激活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使其在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深处落地生根,成为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当前实践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红色文化资源本身所具有的崇高价值,并未能完全、自动地转化为对学生具有现实影响力的教育价值。这种从“价值存在”到“价值实现”的鸿沟,构成了当前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障碍。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在价值与转化逻辑
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根植于其独特的价值内涵。然而,要使这些价值真正作用于教育对象,就必须遵循特定的转化逻辑,实现从静态的历史资源向动态的教育力量的跃升。
(一)精神价值的时代性彰显
红色文化的核心在于其蕴含的精神价值,包括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家国情怀、无畏的斗争精神与无私的奉献品格。这些精神并非尘封的历史遗迹, 有超越时空 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在当前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冲击下,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塑 神恰恰能够为他们提供强大的精神坐标和价值引领,帮助其在多元文化激荡中坚定“ 定人生航向。因此,价值转化的首要前提,就是深刻揭示红色文化精神与新时代特征、与青年学生成长需求的内在关联,使其时代性得以充分彰显,从而引发青年一代的思想共振。
(二)教育价值的生成性逻辑
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并非自然赋予 受教育者的双向互动中动态生成的。其转化逻辑遵循着由认知到认同,再到内化的 够 晰、准确地传递红色历史的脉络与精神的实质。认同是关键, 从内心深处接受并赞同红色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内化是目标 求,转变为自身的行为准则与自觉追求。这个逻辑链条环环相扣,任何 转化过程的中断,从而削减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成效。
二、红色文化资源价值转化的现实审视与路径构建
直面当前红色文化教育存在的现实困境,如部分学生缺乏共鸣、教育形式较为单一等问题,必须从价值转化的核心环节入手,构建科学、系统的实践路径。
(一)推动内容供给的精准化,实现认知层面的深度转化
实现深度的认知转化,必须克服以往“大水漫灌”式的教育模式,转向“精准滴灌”的内容供给。教育工作者需要立足于不同学科背景、不同成长经历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对浩瀚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梳理与二次开发。例如,针对理工科学生,可以深度挖掘科技发展史中的科学家精神与红色精神的交汇点;针对文史类学生,可以引导其探究红色文学、艺术作品背后的时代背景与思想意蕴。通过课程体系的重构、教学案例的甄选以及数字资源的建设,将宏大的红色叙事分解为一个个可感知、可理解、可探讨的知识模块,从而引导学生建立起对红色文化的系统性认知与理性思考,为其价值认同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二)创新实践体验的多元化,实现情感层面的有效转化
情感的共鸣是价值转化的催化剂。 纯的理论讲授难以跨越时空隔阂,必须通过多元化的实践体验,构建起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情感桥梁。 组织 生走进革命纪念馆、历史遗址等红色地标,在真实的历史场域中 开发虚拟现实(VR)红色情景体验项目,让学生“亲历” 重大历史 鼓励学生自主创排 T在 题话剧、摄制微电影、开展口述史访谈等活动,能够促使学生在亲身参与和创造的过程中,与革命先辈产生跨越时空的“共情”,从而实现从“知道”到“感动”的深刻转变,让红色文化的情感力量真正触及灵魂。
(三)健全协同育人的体系化,实现行为层面的自觉转化
价值转化的最终落脚点,在于促使学生形成自觉的、稳定的行为习惯。这一目标的达成,无法仅凭课堂教学完成,而有赖于一个体系化的协同育人环境。学校层面需要打破院系壁垒,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通识课的同向同行,形成课程育人合力。学校还应主动与地方政府、革命纪念场馆、企事业单位等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服务、志愿活动的机会,引导他们将所学所悟付诸行动。通过构建校内校外联动、线上线下结合的立体化育人网络,营造出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的浓厚氛围,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将红色基因融入日常行为,最终实现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
三、结语
综上所述,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转化,是一个系统性且充满创造性的工程。它要求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红色文化资源的静态展示和单向灌输,而是必须深入其内在的育人逻辑,主动构建起从历史叙事到现实感知的桥梁。通过推动内容供给的精准化、实践体验的多元化以及协同育人的体系化,可以有效破解当前存在的转化困境,让红色文化从一种外在的教育资源,真正内化为新时代青年学生的精神信仰与行为准则。展望未来,持续深化对此转化路径的研究与实践,不仅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与实效性的核心任务,更是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磅礴青春力量的战略基石。
参考文献
[1]龙涌澜.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4,43(7):27-30
[2]战佩英,何迪,周丽威,郑君.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4,45(5):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