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初中几何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评价研究

作者

陈婷婷

南京江宁滨江外国语学校 210000

引言

初中几何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逻辑推理能力、直观想象等数学核心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理初中数学几何课堂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确保学生在强化几何知识理解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然而当前初中几何教学中仍存在教学活动设计重知识讲解、轻素养培育,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限制了学生的素养提升,同时也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开展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初中几何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推动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实现的一项重要举措,下面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具体的培养方法。

一、科学设计教学目标

科学的教学目标是确保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传统课堂教学教学模式单一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以知识技能传授为主要目标,因此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相关教师需要认识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意义,并结合核心素养要求制定教学目标。而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细化为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核心素养培养等等,并结合这三个方面细化培养方案。例如在学习苏科版初中数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章节时,围绕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教师主要需要帮助学生掌握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概念,以及通过公共点个数和圆心到直线距离与半径数量关系判定位置关系,并能进行相关几何计算。而针对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教师则需要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抽象概括等活动中运用类比与数形结合方法,提升观察、实践、逻辑及问题解决能力。最后针对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教师则需要通过实例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抽象和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

二、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涉及多个方面,而围绕几何课堂教学能够渗透的核心素养有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抽象等等,因此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核心素养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这样既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又可以使数学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进而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充分提升。例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章节知识时,教师就可以以生活实例教学法帮助学生提升直观想象能力,为此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实例来达到这一目标,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演示日出时太阳与地平线的位置、汽车动态行驶时轮胎与地面的接触,在观看这些实例以后,教师还可以运用几何画板展示直线平移与圆的相交、相切、相离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受图形位置变化,建立“形”的表象,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相关概念。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用“反证法”证明切线性质定理,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证明“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这一定理,引导学生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假设不垂直→推出矛盾→验证结论”的逻辑链条,这个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定理的认知与了解,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严谨的推理能力。

三、开展综合性评价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指向标,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还可以使教师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因此开展教学评价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抓手,然而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教师往往存在评价目标单一、重过程轻结果等问题,即更加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塑造正确的学习观念,使学生产生功利性倾向、应付式学习。而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相关教师需要调整评价方式与方法,改变传统单一性评价,逐渐过渡到综合性评价。所谓综合性评价是指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效果,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要关注核心素养的落实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制定评价表单,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效果、活跃程度、逻辑思维、直观想象、数学建模等多个方面进行打分,同时要根据打分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更要根据评价内容调整教学方法,进而确保教学评价发挥实际效果。

总结:

综上所述,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初中几何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等数学核心素养,因此相关教师要科学利用这一载体,通过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开展多元化教学方法、运用综合性评价等方法和活动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的同时提升数学素养、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晓艳 . 初中生几何直观核心素养提升策略探析 [J]. 甘肃教育研究 ,2025(7):66-68.

[2] 李振河 .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几何计算能力培养实践 [J]. 课堂内外(高中版),2024(30):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