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思政教育视野中的理想信念培育路径

作者

梅鹤川

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北秦皇岛 066000

引言

理想信念作为人的精神世界的内核,是指引个体前行方向的精神灯塔,更是维系国家与民族发展的思想基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为青年一代铸魂培根,引导其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审视当下的教育实践,部分理想信念教育仍然沿袭着较为传统的范式,存在着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关联不强、教育方式略显单一、难以深度触及学生内心世界的困境。这种状况使得理想信念时而被悬置于抽象的理论高阁,难以转化为青年学生内在的价值认同与持久的行动力量。

理论与实践的融通:筑牢信念培育的认(一)推动理论教学向生活化情境转化

理论知识是理想信念的学理支撑。思政课堂必须主动打破封闭的教学环境,将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与学生可感知的社会现实、校园生活乃至个人成长经历进行有机链接。教育者需要善于从鲜活的社会现象、热点事件中提炼出教学主题,设计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议题,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解释和评判现实问题。通过情境创设、案例研讨、角色扮演等方式,理论不再是需要被动记忆的条文,而是解答内心困惑、观察社会万象的有力工具,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理论的说服力与亲和力。

(二)引导实践体验向价值性认知升华

社会实践是检验和深化理想信念的广阔熔炉。志愿服务、社会调研、红色基地研学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体验机会。然而,体验本身并不直接等同于信念的生成。教育的关键在于对实践过程进行精心的价值引导与深度复盘。这意味着在实践活动之后, 必须设置系统性的反思与 ,组织学生围绕“看到了什么”“思考了什么”“未来该做什么”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帮助他们从具体的实践行动中提炼出关于社会责任、家国情怀、历史使命的深刻感悟。这种从感性体验到理性升华的过程,是促使外部要求转化为内在价值认同的关键一跃。

二、 宏大叙事与个体关怀的结合:激发信念培育的情感共鸣

理想信念教育既要阐释关乎国家民族发展的宏大叙事,也要观照每个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内在世界。宏大叙事若缺乏与个体生命的联结,便难以引发真正的思想共鸣;个体关怀若脱离了宏大视野的指引,则可能迷失于个人主义的狭隘格局。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是提升教育感召力的核心所在。

(一)激活宏大叙事中的情感共鸣点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新中国的发展建设史以及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构成了理想信念教育最厚重的素材。在讲述这些宏大叙事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史实的铺陈和理论的阐释,而应着力挖掘其中蕴含的人性光辉、情感力量与价值追求。通过讲述有血有肉的英雄故事、呈现可感可知的奋斗场景,让学生感受到革命先辈与时代楷模的理想与热忱、牺牲与奉献。这种情感层面的冲击与共鸣,能够穿透理性的壁垒,直接触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从内心深处认同并向往那些崇高的价值。

(二)贯穿个性化发展的全过程关怀

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背景、性格特点与人生规划各不相同,他们的思想困惑与价值诉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特征。

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摒弃“一刀切”的模式,转而采取更为精准、更具人文关怀的方式。这意味着教育者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在日常的交流与辅导中,将理想信念的引导融入对他们学业发展、职业规划、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具体帮助之中。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帮助学生将个人的“小目标”融入国家发展的“大蓝图”,在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中确立并坚定长远的理想信念。

三、 线上与线下协同:营造信念培育的立体生态

在数字化时代,青年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交往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理想信念教育必须主动适应这一趋势,统筹线上与线下两种资源,构建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培育生态系统,使学生时时处处都能受到积极思想文化的浸润。

(一)拓展线上平台的思想引领功能

网络空间是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形成观念的关键场域,也是思政教育必须占领的重要阵地。高校应积极建设和运用网络思政平台,打造内容精良、形式新颖的线上教育资源,如精品慕课、理论动漫、短视频等,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主流价值。同时,要建立积极的线上互动社群,围绕学生关切的思想理论问题展开平等、开放的对话与交流,及时回应他们的思想关切,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将虚拟空间转变为巩固和拓展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课堂。

(二)夯实线下空间的文化浸润作用

校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物理空间,其文化环境对理想信念的培育具有不可替代的浸润作用。优良的校风学风、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庄重的典礼仪式、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都在无声地传递着价值导向。学校应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类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将理想信念元素巧妙融入其中,营造出追求真理、崇尚奋斗、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这种环境的熏陶是一种隐性教育,它能够与显性的课堂教学相互补充,共同作用于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其在日积月累中形成稳定的价值取向和崇高的理想追求。

四、结语

理想信念培育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育人工程,关乎青年成长方向与民族未来发展。本文所构建的 “理论与实践融通、宏大叙事与个体关怀结合、线上与线下协同” 的培育路径,为破解当前理想信念教育困境提供了可行思路。该路径通过生活化情境、价值性认知、情感 及立 有效弥合了传统教育的短板,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向更深层次、更广维度发展。未来,需持续优化此路径,结合时代发展与青年需求动态调整, K 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切实将青年学生培养成具备坚定理想信念、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国家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参考文献

[1]周倩.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成才之路,2024(9):25-28

[2] 马春霞. 以高校“ 思政课” 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探索[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4,37(16):98-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