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期森林保护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

作者

曹俊刚

湖南苏仙岭- 万华岩风景名胜区管理处 湖南省郴州市 423000

引言:

森林不仅可为人们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同样也可满足社会发展对木材以及其他相关产品的物质需求。新时期气候的变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也给森林保护及资源开发利用带来了一定挑战,对此我们应在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下实施一系列对策来获得最大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本文主要围绕新时期森林保护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展开探讨,具体如下:

一、新时期背景下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森林保护与资源开发应用的政策与法规,各地区在积极落实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近年来相关部门所公布的森林砍伐量中得以展现,且呈现出逐年降低趋势。同时在国土绿化行动推进中,森林覆盖面积也大幅提升。其次森林管理人员的意识有效增强,并充分认识到森林的生态价值,各举措多管齐下让森林生态系统愈发完善,有效地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获得了更高经济与社会效益。但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森林保护工作仍面临较多挑战,包括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会增加火灾发生率。如湖南郴州 2022 年夏秋连旱,出现五轮区域性高温热害天气,累计高温持续时间为 1961 年气象记录以来最长维持时间,大片树木、竹林枯死,森林火灾频发,造成严重损失。而且外来物种的入侵会破坏生态平衡,病虫害对树木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干扰其生长发育。此外在森林开发利用方面,以往多集中在木材采伐与加工方面,该形式相对较为限制,而且大量的采伐会致使森林生态功能受损,影响可持续发展能力。现阶段随着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举措的增多,森林资源得以最大化利用,但在偏远地区仍然存在规划不合理情况,对此应进一步地探究对策 [1]。

二、森林资源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关联性

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是森林资源的充足性,而这就离不开各项保护措施的实施,只有加强森林监管以及抚育等一系列举措,才能使其更为完整且可源源不断地为开发利用活动提供相应的资源。与此同时,在森林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情况下能够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从而进一步为森林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资金支持,便于基础设施建设、人才与先进技术的引进以及科研工作的实施,进而有效提升森林保护质量与效率。并且各地区森林资源也可给居民提供工作岗位,在持续获得利益下其森林保护工作开展的主观能动性可充分调动,逐渐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双赢。相反,若森林资源保护措施落实不到位、资源不合理开发,其生态与社会效益很难实现,如部分企业为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并未考虑到森林再生能力,大面积的采伐导致森林面积逐渐缩小,其结构也会随之被破坏,在持续恶化情况下森林资源质量与数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其次但若过于强调森林保护,完全限制资源的利用,虽然可获得可观的生态效益,但这也会导致社会需求无法被满足,且干扰当地经济发展,致使居民生活质量水平下降,并会对森林保护工作产生抵触表现,降低森林资源保护成效。由此可见两者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对此相关部门还需做好平衡把控工作,在不影响生态环境情况下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2]。

三、强化森林保护对策

1. 增强保护意识

意识作为行为的主动驱动力,为能够切实提高森林资源保护效果,还应当从认知方面切入,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宣传森林资源保护与加强防火的重要性与目的,以此来起到有效强化作用,使其能够规范自身操作行为,最大程度地降低因个人因素所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从根本上规避对森林资源所造成的影响。与此同时针对于林业工作人员,还应加强其森林保护能力的培养,包括日常监测、病虫害防治、林木培育等方面,使其能够将所掌握的知识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此外森林监管人员也同样需做好森林管护工作,需严格把控砍伐力度,根据森林资源实际情况制定开发利用方案,确保各资源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

2. 完善法律法规

国家相关部门还应当不断对森林保护相关条例进行梳理修订,做好责任范围的划分工作,以此来提高各单位职责意识,强化监管力度。对于非法砍伐或恶意破坏森林资源行为需进行严厉处罚,通过法律来限制其行为,在违法成本提升情况下可充分凸显出法律的威严。同时通过新闻、报纸、新媒体平台进行法律法规宣传,让公众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并遵守各项制度,有效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

3. 加强监测预警

因森林资源有着面积广阔、内部地形及环境条件复杂性特点,若单纯地依靠人力监测效果并不显著,对此还应当积极应用各类先进技术手段,以此来提高监测质量与效率,减少人力成本支出。卫星遥感、无人机、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可以使得监测体系更为完善,可实现实施监测作业的开展,以便于林业人员可及时了解森林中具体情况,有无随意砍伐、病虫害等情况,并且也能够对森林面积进行测量,将数据上传至系统中,可了解森林近几年变化情况。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具有大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其可根据运算公式与模型测算出可能会出现的不良事件,包括火灾、病虫害等,这也能够起到有效警醒作用,使得工作人员可提前制定措施,做好全面预防工作,并在出现此问题时可从容应对,将损失降至最低 [3]。

4. 强化生态修复

在森林开发利用的同时,应做好森林生态系统的全面修复工作,通过林木抚育、封山育林等一系列手段保护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尤其是封山育林举措有着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更符合我国基本国情,根据近些年实际成效来看,人工干预方式相较其他生态修复方式,可尽快恢复森林以及灌草植被,在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联合助力下进一步提高森林质量,促进森林多种效能的发挥。但在此期间,还应当时刻秉承着遵循自然规律的原则,保持林木种类的多样化,在相互干扰情况下生态系统会更为地稳定。与此同时还需重视森林湿地、河流的修复,确保生态系统呈现出完整性,以此来满足生物多样性的各种需求。

四、提升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率手段

(一)提升森林经营水平

林业部门应做好林木基地建设工作,为林木的培育提供良好条件,技术人员需加强全面筛选工作,汲取优良树种并加大培育力度,以此来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并不断进行改良,使其整体品质得以提升,全面分析乡土与基地种植种苗之间的结构差异,以此为依据实施改良,从而促进森林资源质量水平的提升。而且在森林抚育经营方面,可采取定株抚育、间伐抚育、补植、营造混交林等方式,在多举措并用下能够保证幼林成活、促进林木生长,切实改善林木组成与品质。此外因社会发展对大径木有着较高需求,所以还应当做好培育工作,并与林场、木材加工厂建立联系,共同推进大径材经营。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则可实施高强度疏伐,以此来为大径木的生长提供充足的空间,具体强度需根据树种特性、立地条件以及经营目的而定。

(二)大力发展林业产业

以往林业产业发展相对较为粗放,已经不适用当前发展需求及相关规定,对此还应当顺应时代发展不断进行改进优化,以可持续发展为动向实现转型。首先在林木产业链方面,为能够实现有效监管,当地部门应做好扶持工作,针对于龙头企业需重点关注,使其能够发挥出集约作用,带领市场走势朝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同时还应当不断创新木材加工技术手段,让木材均得以充分利用,最大程度地降低森林资源浪费情况的发生,获得更高经济效益。此外还需大力发展林下产品资源,包括林药、林菌、林畜、林苗等,在多种资源的协同助力下可切实提升社会与经济效益。并且根据以往经验来看,不同地区因环境不同,林木的种类存在较大差异性,对此可打造当地特色品牌,全面凸显出地区优势,如利用野生植物开发天然有机食品、保健品、化妆品此类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若当地森林中竹藤植物数量较多,则可发展与此相关的加工产业,包括藤编家具、藤篮等,均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切实提升林业产业收益。

( 三) 促进产业转型与融合

为能够使得林业发展途径更为广泛,需重点关注林业与各产业的融合,如可借力于森林特有的生态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与康养产业,使其逐渐形成全新的产业形态。如森林远离城市喧嚣,有着宜人的环境,作为天然氧吧所蕴含的负氧离子可促进血液循环,而且氧浓度较高情况下可改善呼吸状态,对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症状的减轻也有积极促进作用;林业与教育的融合可优化教学模式,通过建设研学基地的方式,以自然为主题来加深人们对森林的认识,从而调动其森林保护积极性,以上举措的实施可以实现森林资源价值最大化利用,并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 [4]。以苏仙岭国有林场为例,1977 年以林场为依托成立苏仙岭风景区,2002 年被评为 4A 级旅游区,林场由生态与经济兼顾型林场转变为全生态型林场,随着林场在森林旅游方面的发力,社会目标、森林培育目标、生态目标、旅游目标、基础设施建设目标、管理目标等基本完成。2023 年实现旅游收入510 万元,旅游接待60 万人次。为全面兑现郴州市委市政府“还景于民,旅发惠民”的承诺,2023 年 8 月苏仙岭景区正式向全社会免费开放,2024 年实现旅游收入 825 万元,旅游接待 189.68 万人次,游客量增加216%, 带动地方旅游经济飞速增长,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四)重视人才与科技

森林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工作需持续进行,由于涉及面广、内容繁杂,对技术的专业性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对此还应当加强人才培养,满足林业发展需求。同时在招聘期间需适当提高门槛,不仅要求专业对口,还需对其综合素养、思想观念等进行综合评估,并确保其熟练掌握各种高新技术的应用,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队伍。

针对当前森林资源保护及开发工作重难点,应鼓励各高校相关专业及科研机构积极做好全面攻克工作,并对林木培育技术进行优化,研发适合当地环境的技术手段,从根本上保证林木种苗质量水平,切实提升其整体成活率。而且当下病虫害也是影响森林资源的主要因素,对此还需深入探析全新的防控技术,尽量以绿色防治为主,降低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5]。

结语:

综上所述,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本就有着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的关系,为能够在保持平衡情况下让森林资源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充分实现社会价值,还应当加大森林保护力度,并不断优化资源利用举措,通过产业融合使其更为合理,以此来推动林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查显峰, 朱震锋, 刘昱嘉, 等. 依托森林资源发展生态体育的实践、经验及启示[J].世界林业研究 ,2024,(04):124-130.

[2] 许倩 . 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J]. 南方农业 ,2024,(15):268-271.

[3] 黄成 . 数据信息和监测在可持续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中的应用——以万载县为例[J]. 农村科学实验 ,2024(10):31-33.

[4] 王华锋 , 王海涛 , 袁安忠 , 等 . 浅谈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与利用中的应用 [J]. 农业灾害研究 ,2024,(04):287-289.

[5] 常玉庆 , 张成善 , 李联祖 . 新时期森林保护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 [J]. 种子科技 ,2020,(24):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