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质量控制关键节点分析

作者

马振成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润禹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滨州市 251900

引言

水利工程建设周期长、涉及环节多,质量控制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存在多个关键节点,这些节点的质量控制效果直接决定了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本文将对水利工程建设中质量控制的关键节点进行详细分析,为工程质量管控提供明确方向。

1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1.1 国家战略支撑

水利工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国家水资源的安全与合理利用。在国家战略层面,水利工程不仅是保障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和居民生活用水的基础设施,更是应对气候变化、防洪抗旱、生态保护的关键手段。例如,南水北调工程作为国家战略性工程,有效缓解了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直接关系到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高质量的水利工程能够确保水资源的长期稳定供应,为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同时,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通过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能够提升国家在重大工程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1.2 经济社会影响

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高质量的水利工程能够显著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从而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提供稳定的水资源支持。例如,灌溉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农民的收入水平,而水电工程的质量则影响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电力成本。水利工程的质量问题可能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例如,大坝溃坝、渠道渗漏等质量问题不仅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引发次生灾害,影响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

1.3 公共安全保障

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直接关系到公共安全。水利工程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可能引发严重的公共安全事故,如水库溃坝、堤防决口等,这些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还会对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2 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管体系存在的不足

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管体系当前存在若干不足。首先,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其发展速度滞后于建设技术的发展,导致工程监管混乱,尤其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相关行政机构方面,监管权集中而规章制度执行不力,影响了规章制度的效力,增加了工程质量与安全的风险。其次,专业人才存在缺口,施工人员学历低、专业性不足,管理人员不了解施工技术流程,影响了水利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再次,企业质量管理不佳,大量水利工程建设企业缺少完善的质量管理模式,施工人员质量意识薄弱,故障或老旧机械设备仍在使用,材料质量抽检不到位,摆放保护不当,导致工程质量存在隐患。最后,缺少安全评价体系,大量水利工程建设企业未构建安全评价体系,安全监管依赖管理人员经验,管理科学性不足,容易产生监管漏洞,影响水利工程建设的安全性。这些问题共同制约了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管体系的发展,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以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与安全水平。

3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关键质量控制节点

3.1 工程前期规划与设计质量控制技术

在规划阶段,必须采用高精度的勘测设备,如 GPS 测量系统和激光扫描技术,对地形、地质结构进行详细的建模。随后,利用水文模型模拟系统,对不同的水文条件下的水流量、河道冲刷等进行计算,以保证规划设计满足不同流量条件下的安全需求。在设计阶段,必须严格遵循国家和行业的设计规范,确保设计结果具有科学依据。设计中对于防渗、抗震等功能的考量,要求采用三维结构分析软件对各个构件的受力情况进行精确计算,确保结构在极端情况下的稳定性。工程前期还需进行防洪影响分析、泥沙淤积预测,利用流体动力学模型对未来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估,避免设计缺陷对后续施工和使用产生影响。工程前期的规划与设计阶段的技术控制必须依赖科学的勘测和建模技术,以及先进的模拟工具进行全面分析。

3.2 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质量保障技术

对于施工材料,必须通过严格的物理化学检测技术对其进行质量控制。施工所使用的混凝土、钢筋等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前,需要通过抗压强度、抗拉强度、耐久性等指标的测试。混凝土的坍落度检测和抗冻性试验,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的同时,能够抵御极端气候条件。钢筋则通过碳含量检测和屈服强度测试,确保其耐腐蚀和抗拉性能达到标准。材料使用过程中,还需采用射线探伤技术或超声波探测技术,对混凝土内部的孔隙、裂纹进行实时检测,确保工程内部无隐患。对于机械设备的质量保障,施工前需对关键设备进行全面的性能检测和维护保养。机械设备的精度控制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大型土方机械和浇筑设备。采用自动化检测设备,如全站仪和 GPS 定位系统,实时监测机械运行的准确性,确保土方开挖、河道整治等环节的精确度。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必须通过实时监控系统,结合数据采集分析软件,确保设备在施工中保持稳定运行,避免因设备故障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

3.3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与审批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水利工程施工全过程的重要文件,其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该节点的控制重点为: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审查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是否考虑施工场地的布置、施工顺序、施工方法等因素,能否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检查施工组织设计中对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配置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满足施工需求,避免因资源不足或配置不当影响工程质量。质量保证措施的可行性:评估施工组织设计中制定的质量保证措施是否具体、可行,是否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审批程序的合规性:施工组织设计需经过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的审批,确保其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后才能实施。

3.4 隐蔽工程验收

隐蔽工程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被后续工序所覆盖,无法再进行检查的工程部位,如地基处理、钢筋工程、防渗工程等。隐蔽工程验收是防止质量隐患的关键节点,验收时需注意:验收程序:严格按照“自检、互检、专检”的程序进行验收,施工单位先进行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单位验收,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再报建设单位备案。验收内容:对隐蔽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工程数量、尺寸、材质、施工工艺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验收记录:详细记录隐蔽工程验收的情况,包括验收时间、地点、参与人员、验收内容、验收结论等,为后续工程质量追溯提供依据。

结束语

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控制贯穿于整个工程生命周期,从前期规划到施工过程中的每个工序,再到完工后的验收与长期运行,技术手段的合理应用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施工中的常见问题、质量控制技术的局限性和关键节点的详细分析,提出了从规划设计到长期维护的全方位技术措施。这些技术措施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减少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 高 振 梅 . 水 利 工 程 施 工 中 的 质 量 控 制 策 略 研 究 [J]. 水 上 安全 ,2024,(18):154-156.

[2] 王晨 , 王锦程 , 江奎龙 , 等 . 农村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J]. 水上安全 ,2024,(14):145-147

[3] 杨爱琳, 陈艳姣, 丁磊.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策略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06):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