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实验室农产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常见误差及规避方法
周玲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检验检测所 云南玉溪 652600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农药残留作为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检测工作尤为关键。基层实验室作为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的一线力量,承担着大量的日常检测任务,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农产品市场准入、质量监管以及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快速检测方法因其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等特点,在基层实验室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基层实验室在设备条件、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检测过程中容易产生各种误差,影响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因此,深入分析基层实验室农产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中的常见误差,并探索有效的规避方法,对于提高基层检测能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层实验室农产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常见误差类型
(一)样品前处理误差
样品前处理是农药残留检测的关键环节,其操作质量直接影响后续检测结果。在基层实验室中,样品前处理过程容易产生多种误差。一方面,样品采集代表性不足是常见问题。部分检测人员在采集样品时,未按照随机抽样原则进行,采集的样品数量不足或部位不合理,导致样品无法真实反映整批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情况。例如,在检测蔬菜农药残留时,仅采集叶片部分而忽略根茎部分,可能会使检测结果出现偏差。另一方面,样品制备过程不规范也会产生误差。样品制备后混和不均匀,称量不准确,会导致农药残留无法充分提取;样品提取时,提取剂的种类、用量、提取时间和温度控制不当,会影响提取效率,使检测结果偏高或偏低。此外,净化步骤中如果吸附剂选择不合适或用量不当,会导致杂质去除不彻底,干扰后续检测。
(二)检测试剂与仪器相关误差
检测试剂的质量和使用情况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着重要影响。在基层实验室中,部分检测人员对试剂的管理不够规范,使用过期或变质的试剂进行检测,会直接导致检测结果误差。同时,试剂的储存条件不符合要求,如温度、光照等因素影响,会使试剂的性能发生改变,影响检测效果。另外,不同批次的试剂可能存在质量差异,如果在检测过程中随意更换试剂批次而未进行验证,也会引入误差。仪器操作不当也是产生误差的重要原因。基层实验室的快速检测仪器通常较为简单,但如果操作人员对仪器的性能和操作规范不熟悉,容易出现误差。例如,仪器预热时间不足,会导致仪器处于不稳定状态,影响检测的准确性;仪器校准不及时或校准方法不正确,会使检测数据出现系统性偏差;检测过程中仪器参数设置错误,如检测波长、反应时间等设置不当,也会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二、基层实验室农产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误差的规避方法
(一)规范样品前处理操作
为减少样品前处理误差,基层实验室应加强对样品采集和制备过程的规范。在样品采集方面,检测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根据检测目的和农产品的特点,确定合理的采样数量、采样部位和采样方法,避免因采样不当导致的误差。例如,对于叶菜类蔬菜,应采集不同部位的叶片,混合均匀后作为检测样品。在样品制备和提取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样品制备后混合均匀,称量准确,以提高农药残留的提取效率。根据不同的农药类型和样品基质,选择合适的提取剂,并严格控制提取剂的用量、提取时间和温度。同时,优化净化步骤,选择合适的吸附剂和用量,有效去除样品中的杂质,减少对后续检测的干扰。此外,在样品前处理过程中,应做好质量控制,如进行空白实验、平行实验等,以验证前处理操作的准确性[1]。
(二)加强试剂与仪器管理
加强检测试剂的管理是规避误差的重要措施。基层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试剂管理制度,对试剂的采购、储存、使用等环节进行严格控制。采购试剂时,选择有资质、信誉好的供应商,并对试剂的质量进行验证。试剂储存应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控制好储存环境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定期对试剂进行检查,及时清理过期或变质的试剂。在使用试剂时,应注意试剂的批次差异,更换批次时进行对比实验,确保试剂性能稳定。规范仪器操作和维护,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仪器的性能和操作规范,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仪器使用前应进行预热和校准,确保仪器各项参数符合检测要求。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保养,及时排除仪器故障,保证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同时,建立仪器使用记录和维护档案,对仪器的使用情况和维护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便于追溯和管理[2]。
三、提升人员素质与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一)提升检测人员专业素质
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基层实验室应加强对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定期组织检测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学习农药残留检测的相关知识、标准和新技术、新方法,使其掌握正确的检测操作技能。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检测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确保检测工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建立健全人员考核制度,对检测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检测结果进行定期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应进行再培训,直至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二)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是保障检测结果可靠性的重要保障。基层实验室应制定完善的质量控制程序,对检测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加强内部质量控制,如进行空白实验、平行实验、加标回收实验等,定期对检测结果进行审核和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检测过程中的误差。同时,积极参加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通过与其他实验室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检测能力。此外,建立健全检测报告审核制度,对检测报告的编制、审核、签发等环节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检测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还需注重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实现检测数据的电子化、自动化管理,可以大大提高检测效率和质量控制的精准度。通过 LIMS 系统,可以实时监控检测过程,追踪样品流向,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符合规范。同时,系统还可以自动汇总和分析检测数据,帮助管理人员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采取纠正措施 [3]。
结论
基层实验室农产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工作对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至关重要,但在检测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误差。常见的误差包括样品前处理误差、检测试剂与仪器相关误差以及人员操作误差等。通过规范样品前处理操作、加强试剂与仪器管理、提升检测人员专业素质以及完善质量控制体系等方法,可以有效规避这些误差,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基层实验室应充分认识到检测误差的危害性,重视误差规避工作,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检测能力和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基层实验室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前沿作用,为保障人民群众 “舌尖上的安全” 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娟 , 任岗 . 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J]. 品牌与标准化 ,2025, (04): 34-36.
[2]魏晓 . 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J]. 中外食品工业 , 2025, (12): 13-15.
[3]李玲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研究——果蔬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J]. 河北农机 , 2025, (07): 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