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作者

陈闫瑶

深圳市坪山区马峦小学 广东 深圳 518000

摘要:阅读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广大学生和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课程这一载体,由于新课标中将语文课程的内涵进一步拓展,只注重语文本身的交际性实用性的看法逐渐发生改变,探索语文教学的更多可能性与实现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全方面积极影响正在成为主流。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对策;

在我国不断深入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对学生发展的综合性影响愈发凸显,阅读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了语文教学的基础性功能。阅读可以提升气质,丰富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到在阅读能力培养重要性的基础上,从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后辅导等诸多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将教学目标落实到学生成长上,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1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教学方法不得当,自身素养待提升

在中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对语感教学的研究仍然是阅读教学研究的主流方向。在小学,老师们经常认为每一项知识都需要老师逐字逐句地仔细讲解。即使对于学生学过的内容,教师仍然选择逐句发音,这往往导致学生只掌握阅读的基本知识,而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感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设计教案,没有从全方位的角度考虑,很多教师在讲课时的时候喜欢用白话,课堂环节也不会多加设计,所以同学们觉得枯燥无味,就不会对阅读产生过多兴趣,许多教师从不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第一要义,来深入研究教学时机,只是单纯的以自己的教案、教辅资料为主要内容来设计自己的教学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习惯关注自己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按照已有的材料和教案进行教学。如此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培养效果明显是不好的。

1.2 教师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评价不科学

我国目前的阅读教学模式落后,阅读教学模式固定僵化。主要的问题是,教师不清楚阅读的教育目的。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最好的抓手,让学生喜欢上阅读,并且能够主动阅读,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养成习惯,让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生活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大多数教师在应试教育大环境的笼罩下,习惯于“分析”语文知识,阅读课文,解释修辞手法和告知学生实际答案,从积累语文知识开始,将知识点系统化的目的是让学生根据不同模块进行学习,便于练习试题以获得高分,这种观念和行为明显是与阅读教学的初衷相违背的。部分教师对课程标准并不熟悉,不了解课程标准各年段的教学目标,教学目的不明确,就无法确定教学的侧重点,只有制定好教学目的才能有目的性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3 教师忽视培养阅读能力,缺失阅读实践活动

当下的授课模式是更加倾向于互动的,所以这种模式对教师抛砖引玉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对文章内核常是浅尝辄止的,很少进行深入挖掘。通常,课堂上推动教学前进的问题都是教师提前准备好的有既定答案的问题,无论学生的思维方向如何,都会迫使学生坚持自己的想法。阅读能力的培养还是存在着分数优先的惯性思维,很多教师没有足够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认为阅读成绩就是阅读能力。能力是练出来的,练习是形成能力的基本途径,就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一定数量的练习,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但在“双减”政策下,题海战术只能加重学生的负担,教师忽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学习的效益不是决定在练习的数量上,而是决定于练习的质量和科学性上。

2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对策

2.1 指导阅读方法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教育的要求包括学习方法的习得,其中当然也包含阅读方法,深化阅读层次。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教育者不应该只局限于眼前学生对于知识积累,又或者能力形成,应该以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

2.2 小组合作探索

教师自身应当研读新课程标准,准确理解其深层次含义。在语文学习和教学中养成语文素养,这也是语文学科育人的反馈。每一节课的内容涵盖的核心素养有所差别,也许是某一个核心素养,或者同时涉及多个核心素养。所以教师在研读教材之后需要有所区分,让学生耳濡目染的接受学习,发挥语文学科育人的功能。在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每天上课都是一样的模式,一本书从第一课到最后一课,每一篇都是教师细心的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教师而言会特别有成就感,教师认为把最全面的知识在课堂上都教给了学生,并且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但则不为然,学生不仅会对这种教学模式产生厌烦心理,而且这种教学模式的课堂氛围也没有教师想象中那么美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在课堂上增加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进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在上课前读一遍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让他们书写、思考课文内容,使语文素养在每个学生学习过程中自主、协调、主动地发展,并通过小组合作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在文章当中去进行分析和探索,了解文章背景和意义。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能够起到引导作用,既能够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也能对学生进行课程引导,避免学生学习方向错误或者课堂出现混乱现象。通过阅读教学,能积极、主动、有效地让学生体会作品的情感。

3 结束语

阅读教学一直是基础教育当中长久不变的话题,我们总是去讨论这其中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一个长期策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努力达成“让学生真正做到喜爱阅读”。如果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怀着相同的理想并肩前行过一段岁月,最后一定会在语文的沃土长满阅读的百合。

参考文献:

[1]文爱美,郭聿涛.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中国电化教育,2019(06):29-30.

[2]莫雷.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结构的发展特点[J].心理报,2020(04):346-354.

[1]钟佳英. 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J]. 教育科学论坛, 2021(11):0138-0138.

作者简介:陈闫瑶,女,1992.9,籍贯:江苏徐州,学历:硕士,职称:小学语文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