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监理资料标准化管理的实践探索

作者

刘郑

湖北星际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湖北省松滋市 434200

引言

监理资料作为工程监理工作的全过程记录,如实反映了工程质量控制、安全监管和进度管理的实际情况,是工程竣工验收、质量追溯和责任认定的重要依据。当前部分建筑工程中,监理资料存在格式混乱、内容缺失、签署不全等问题,不仅影响资料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也削弱了监理工作的权威性。随着建筑行业管理精细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监理资料的规范性、准确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监理资料标准化管理的基础构建

1.1 标准化资料体系的框架设计

标准化资料体系框架设计需以相关规范为依据,结合工程监理实际需求系统规划。首先依据工程监理规范和档案管理规定,梳理监理资料的核心类别,涵盖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各类验收记录、监理指令等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明确每类资料的具体构成要素,如监理日志应包含天气情况、施工内容、检查情况等必要条目。按照资料形成的阶段和逻辑关系,构建层次分明的分类体系,实现资料的有序归类。

1.2 资料编制规范的制定与完善

资料编制规范是确保监理资料统一性的关键,需结合实际细化编制要求。针对监理工作中的核心资料,如监理通知单、旁站记录、平行检验记录等,分别制定专项编制细则。明确各类资料的标准格式,包括纸张规格、字体要求、栏目设置等,确保外观统一。规范资料的内容要素,如验收记录需明确验收部位、验收依据、检查结果等核心信息。细化签署要求,明确各责任人的签署权限和签署规范,确保签署手续完整有效。

1.3 监理人员标准化意识的培育

定期组织监理人员参加资料标准化管理专题培训,解读相关规范要求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使全员明确资料标准化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开展资料编制实操培训,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常见问题及规范做法,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在项目开工前进行针对性交底,结合项目特点明确资料管理重点和具体标准。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鼓励监理人员交流资料管理经验,分享优秀做法。通过持续的意识培育和能力提升,使标准化理念深入每个岗位,为资料标准化管理奠定坚实的人员基础。

二、监理资料标准化管理的实践路径

2.1 资料形成过程的规范化管控

资料形成过程的管控是标准化管理的核心环节,需从源头确保资料质量。明确各环节资料的形成节点,如检验批验收完成后及时形成验收记录,隐蔽工程覆盖前完成旁站记录编制。划分资料形成的责任主体,将资料编制、审核、签认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人员,确保责任可追溯。规范资料填写要求,强调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如实记录工程实际情况,避免虚假记录和后补资料。建立多级审核机制,对重要资料实行监理员编制、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总监理工程师审批的流程,及时发现并纠正编制中的不规范问题,确保资料从形成之初就符合标准化要求。

2.2 数字化管理手段的融合应用

数字化手段为资料标准化管理提供高效技术支撑,需全面融合应用于管理全过程。引入专业的监理资料管理信息系统,搭建集资料编制、审批、存储、查询于一体的数字化平台。系统内置标准化模板库,涵盖各类常用监理资料格式,实现资料的模板化录入,减少格式差异。开发自动校验功能,对资料填写的完整性、签署规范性等进行智能检查,及时提示补正。实现资料线上流转审批,通过系统设定标准化审批流程,确保审核环节规范有序。采用云端存储技术,实现资料的安全存储和便捷访问,同时自动记录资料修改痕迹,保证资料的可追溯性。通过数字化手段的深度应用,大幅提升资料管理效率和标准化水平。

2.3 资料归档与移交的流程优化

资料归档与移交的规范化是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收尾环节,需优化流程确保资料完整。制定标准化的归档清单,明确不同阶段应归档的资料种类和数量,避免资料遗漏。规范资料组卷要求,明确案卷封面、卷内目录、备考表的标准格式,统一装订方式和厚度要求。设定合理的归档时限,要求各阶段资料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理归档,保证资料的及时性。建立标准化的移交程序,明确移交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制定规范的交接清单和签字手续。移交前组织专项验收,检查资料的完整性、规范性和准确性,对不合格资料要求限期整改,确保移交的资料符合档案管理要求,为工程竣工验收提供可靠保障。

三、监理资料标准化管理的保障机制

3.1 管理责任体系的明确划分

清晰的责任体系是推动资料标准化管理落实的基础,需构建全员参与的责任网络。确立总监理工程师为资料标准化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项目资料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最终审核。明确专业监理工程师的资料审核责任,对分管专业的资料质量进行把控。将资料编制和签署责任落实到监理员,确保一线资料的规范性。制定各岗位的资料管理职责说明书,明确工作内容、质量标准和考核要求。建立责任连带机制,将资料管理成效与个人绩效挂钩,形成 “人人有责、层层负责” 的管理格局,确保各项标准化要求落到实处。

3.2 监督检查机制的常态化运行

常态化监督检查是保障标准化管理持续有效的关键,需建立规范的检查制度。制定定期检查计划,每月或每季度开展资料标准化专项检查,重点核查资料格式的规范性、内容的完整性、签署的有效性。采用随机抽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关键资料和易出问题的环节加大检查力度。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详细记录,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实行闭环管理,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验收,确保问题彻底解决。定期通报检查结果,总结推广优秀做法,对问题较多的环节进行重点帮扶,通过持续监督促进资料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3.3 管理技术支撑体系的完善

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为资料标准化管理提供必要保障,需强化技术支持能力。加强监理资料管理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及时修复系统漏洞和功能缺陷。定期对系统进行升级优化,根据管理需求增加新功能,提升系统的适用性。建立标准化模板库并动态更新,及时纳入新规范要求和优秀实践经验。开展信息化技术培训,提升监理人员的系统操作能力和数字化应用水平。配备必要的硬件设备,如高性能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等,满足资料数字化管理的硬件需求,为资料标准化管理提供持续稳定的技术支持。

四、结论​

建筑工程监理资料标准化管理是提升监理工作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构建标准化资料体系、完善编制规范、培育人员意识,筑牢了管理基础;规范资料形成过程、应用数字化手段、优化归档流程,强化了实践成效;明确责任体系、运行监督机制、完善技术支撑,确保了管理长效。

参考文献

[1] 张宝民 . 加强建筑工程监理资料管理的几点思考 [J]. 质量与市场 ,2024,(01):117-119.

[2] 焦凤芹 . 关于加强建筑工程监理资料管理工作的探讨与建议 [J]. 建设监理 ,2020,(10):60-61.

[3] 蔡利敏 . 建筑工程监理内业资料管理现状与完善 [J]. 居业 ,2020,(12):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