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时代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研究
谢婉蓉
武威市文化旅游信息中心 甘肃省武威市 733100
一、引言
近年来,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渗透到旅游产业的各个环节,催生了智慧旅游这一新兴业态。智慧旅游不仅改变了游客的出行方式和消费习惯,也重塑了旅游企业的运营模式和政府的监管方式,对旅游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数据,2024 年我国智慧旅游市场规模突破 1.2 万亿元,同比增长 23.5% ,占旅游总消费的比重达到 31.8% ,智慧旅游已成为拉动旅游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在这一背景下,传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面临诸多挑战: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供需信息不对称、服务效率低下、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借助智慧旅游的技术优势,创新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实现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智慧旅游的技术特征与应用场景,系统分析其对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机制,结合国内实践案例,提出具体的创新路径,为推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智慧旅游的技术特征与应用场景
(一)核心技术支撑
智慧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其核心技术体系主要包括
• 大数据技术:通过收集和分析游客行为数据、消费数据、景区运营数据等,实现对旅游市场的精准预测和动态监测。例如,马蜂窝旅游网利用大数据分析平台,实时监测全国 5000 余个景区的客流数据,为游客提供实时拥堵指数和出行建议。
•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智能客服、语音导览、虚拟旅游等场景,提升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如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数字故宫”小程序,通过 AI 语音导览功能,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讲解服务,覆盖 90% 以上的开放区域。
• 物联网技术:通过智能传感器、射频识别等设备,实现对景区设施、交通枢纽、酒店客房等的智能化管理。例如,黄山风景区部署了 5000 余个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景区内的温湿度、客流量、森林防火等数据,保障旅游安全。
• 5G 技术:为高清视频传输、虚拟现实(VR)/ 增强现实(AR)等应用提供高速网络支持,推动沉浸式旅游体验的发展。如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引入5G+VR 技术,游客通过 VR 设备可体验“云端漫步”的虚拟场景,年接待体验游客超80 万人次。
(二)典型应用场景
智慧旅游的应用场景已涵盖“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全链条:
• 智能出行:通过在线平台实现“一站式”预订服务,包括交通票务、酒店住宿、景区门票等。携程旅行网推出的“智慧出行”系统,整合了高铁、航班、网约车等交通资源,2024 年为超3 亿用户提供了智能行程规划服务。
• 智慧景区:景区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提升运营效率,如故宫博物院的“分时段预约”系统,通过线上预约和智能闸机,将日均客流峰值控制在承载量的80% 以内,有效解决了高峰期拥堵问题。
• 智慧酒店:引入智能客房系统,实现客房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如华住集团旗下的全季酒店,通过智能音箱控制灯光、空调、电视等设备,同时提供自助入住终端,将办理入住时间缩短至3 分钟以内。
三、智慧旅游对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机制
(一)重构旅游产业链
传统旅游产业链呈线性结构,由旅游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游客等环节组成,信息传递效率低,中间环节冗余。智慧旅游通过数字化平台打破了这一结构,构建起“平台 + 服务商 + 游客”的扁平化产业链:
• 减少中间环节:旅游企业通过自建线上平台或入驻第三方平台,直接对接游客需求,降低渠道成本。例如,春秋旅游推出的“春秋 e 游”平台,实现了旅游产品从设计到销售的全流程线上化,中间成本降低25% 以上。
• 催生新型服务商:出现了专业的智慧旅游技术服务商,为景区、酒店等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如深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为全国 300 余家 4A 级以上景区提供票务系统、客流分析、智慧管理等服务,推动传统旅游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二)优化旅游消费体验
智慧旅游通过技术赋能提升游客的全流程体验,推动旅游消费从“线下单一消费”向“线上线下融合消费”转变:
• 出行前:通过智能推荐算法,根据游客的兴趣偏好、消费能力等,精准推送旅游产品。例如,小红书旅游板块利用用户画像技术,为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的用户推荐差异化的旅游攻略,2024 年日均旅游内容曝光量达5.2 亿次。
• 出行中:通过移动支付、智能导览、实时导航等功能,提升消费便利性。如支付宝推出的“智慧旅游”小程序,整合了全国 300 余个城市的景区门票、交通卡、酒店预订等服务,支持“一码通行”,2024 年服务用户超8 亿人次。
• 出行后:通过在线评价、分享互动等方式,延伸消费体验。马蜂窝旅游网的“游记智能生成”功能,可自动整理游客的照片、定位信息,生成图文并茂的游记,2024 年用户主动分享率提升至 42% 。
(三)提升旅游管理效率
智慧旅游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精细化管理工具,推动旅游管理从“粗放式管理”向“智能化治理”转变:
• 政府层面:通过智慧旅游监管平台,实现对旅游市场的动态监测和应急处置。例如,云南省搭建的“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整合了全省 16 个州市的旅游资源数据,可实时监测景区客流、投诉处理、食品安全等情况,2024 年旅游投诉处理效率提升 60% 。
• 企业层面:通过数据分析优化运营策略,降低成本。如华侨城集团旗下的欢乐谷景区,利用客流分析系统,动态调整过山车、摩天轮等设备的运行频次,在保证游客体验的前提下,能耗降低 18% 。
四、智慧旅游时代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创新面临的挑战
(一)技术应用不均衡
虽然智慧旅游在头部景区和大型旅游企业中应用广泛,但中小景区和企业的数字化水平较低。据中国旅游协会 2024 年的调研显示,仅有 38% 的 3A 级景区实现了票务系统线上化, 25% 的中小型酒店接入了智慧管理系统,技术应用的不均衡导致旅游经济发展呈现“数字鸿沟”。
(二)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
智慧旅游涉及大量游客个人信息和消费数据,数据安全风险不容忽视。2024 年,国内某知名旅游APP 因数据泄露导致10 万余名用户信息被非法获取,引发社会对旅游数据安全的关注。如何在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之间寻求平衡,成为智慧旅游发展的重要挑战。
五、结论与展望
智慧旅游的发展为旅游经济模式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技术赋能、业态创新、管理优化等方式,推动旅游经济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模式转型。本文研究表明,智慧旅游不仅能够提升旅游消费体验、提高产业运营效率,还能促进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旅游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未来,随着 5G、元宇宙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智慧旅游将呈现以下趋势:一是旅游体验更加沉浸化,虚拟旅游、数字孪生等技术将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二是服务更加个性化,人工智能算法将精准匹配游客需求,实现“千人千面”的定制服务;三是管理更加智能化,跨区域、跨部门的协同治理将成为常态。
然而,在推进智慧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仍需注意解决技术应用不均衡、数据安全、人才短缺等问题,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方式,构建“技术赋能 + 业态创新 + 生态协同”的旅游经济发展新模式,推动我国旅游经济迈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 戴斌, 张凌云. 智慧旅游:理论建构与实践创新[M]. 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 , 2022.
[2] 保继刚 , 楚义芳 . 旅游地理学(第 5 版)[M].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3.
[3] 吴必虎, 宋子千.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智慧旅游与旅游目的地建设[J].旅游学刊 , 2021, 36(5):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