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施工中植物配置方法及养护策略
张金
辽宁中雁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风景园林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载体,其施工质量与后期效果愈发受到关注。植物作为园林景观的核心要素,其合理配置是营造生态和谐、景观优美空间的基础,而科学养护则是保障植物健康生长、维持景观长效性的关键。
一、风景园林植物养护的重要性
风景园林是城市生态与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植物作为园林的核心元素,其生长状态直接决定了园林的整体品质。植物养护工作看似琐碎,却贯穿于园林生命周期的始终,是维持景观完整性、生态功能性与艺术观赏性的关键环节。从生态角度看,健康的植物群落能够发挥固碳释氧、调节微气候、净化空气等作用,为城市构建起天然的生态屏障。若养护不当,植物生长衰弱甚至死亡,不仅会破坏生态链的平衡,还可能引发水土流失、土壤退化等连锁问题。从景观角度而言,植物的形态、色彩与季相变化是园林美感的重要来源,只有通过科学养护,才能让植物始终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展现出设计之初的艺术构想。
二、园林施工中植物配置的方法
2.1 基于空间布局的植物配置
空间构图的植物配置就是利用植物的高低起伏、密与疏的变化,创造出层次分明、有韵律的园林空间,又不失使用功能以及视觉效应。在植物垂直方向上进行配置应贯彻“乔、灌、草”的原则。乔木如松、柏、杨等常绿树作为空间的高层树种可以为人们提供树荫、遮挡空间,同时树木挺拔的造型能给人强烈的纵深感;灌木如月季、杜鹃、连翘等的种植位置介于灌木与草坪之间,种植高度相对不高且花色丰富,既可以填空乔木下的空间,也可以作为空间的过渡区,在种植层次上既能丰富空间层次也能避免空旷。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植物配置,可根据场地大小及形状的不同和使用功能的差异灵活机动。在宽阔的草坪广场上,植物种植应保持疏朗,可疏植几株树姿优美的孤景树或点植少量的灌木,避免视线被阻挡而降低开阔程度;在廊道、转角等空间狭长、收窄的空间内可进行丛植、群植,通过植物密集的排列形成相对私密的区域,增加趣味性和可探索性。
2.2 基于季相变化的植物配置
植物的季相变化为园林带来的是一种动态美,利用植物的季相变化来进行配置,可以让园林在不同的季节中各有千秋,使园林的景观不再显得枯燥和乏味。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在春季园林的配置上要讲究“繁花似锦”的意境。可在春季时配置一些樱花、桃花、海棠等春天开花的植物,它们或粉色、或白色等在叶片出芽前就会花满枝头,给人一种清新明快的气氛。再配以连翘、迎春等黄花色的灌木,可以丰富春色的亮调。夏季是植物生长较为茂盛的季节,可配以遮荫、避暑的主题。可选择梧桐、合欢等高大的树木作为植物,这些树木的枝叶稠密,可为人们带来浓荫。秋季主要的配置以层林尽染的意境为主题。冬季虽然所有的景物变得凋零枯萎,但园林中还是得有生机和风骨。以常绿植物配置作为底本,例如松、竹、柏等植物。这些植物在冬天依然保持郁郁葱葱,在严寒之中,坚忍顽强的性格给园林带来了生机和风骨。
2.3 基于功能需求的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要满足园林功能定位的需求,不同的功能定位对于植物有不一样的需求,只有按需配置才能最大化满足植物的实用性。居住区植物配置宜居,要种植降噪防尘、净化空气的植物,例如女贞、夹竹桃、棕榈等植物可以有效阻断外界的噪音污染、吸附空中的灰尘粒子。商业区植物配置吸引,要突出其标志效果,植物选择以观感良好、花期长、易维护的品种为主,例如三角梅、月季、矮牵牛等,它们色彩缤纷,便于吸引路人的注意,凸显商业氛围。公园是公共休闲空间,植物配置要满足多元的需求,既有游客休憩避阴的区域,应种植高大的乔木如悬铃木、香樟等,又有观赏功能的节点区域,应配置四季花卉、造型植物等,还有供孩童嬉戏区域应种植生长旺盛、无刺无毒的植物,例如樱花、海棠等。
三、风景园林施工中养护策略
3.1 新栽植植物的养护
移植植物由于栽植移苗过程中根系受到损伤、栽植后环境改变等,植株成活率低,因此植株的养护工作尤为重要,重点在使植株快速恢复环境条件,以尽快适应环境。浇水是栽植养护的重点,常绿植物和大树种植后要对叶片喷水保湿,以保持植株水分平衡。支撑固定是栽植养护中的重要养护工作。采取三角支撑、四角支撑,用竹竿、钢管将树体支撑,支撑点软布包扎以防损伤树皮。遮荫防晒适用于耐荫的植物及夏季种植的植物,可用遮荫网对植物进行遮阳,防止阳光直射。遮荫网透光率根据植物喜阳程度决定,一般控制在50%~70% ,能保证植物有一定光量进行光合作用。
3.2 生长旺盛期植物的养护
苗木进入生长期后,枝繁叶茂,新陈代谢旺盛,需肥需水相对增多,园林养护工作以促发新梢,保持枝叶正常生长,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危害为主。追肥在此期是一项重点内容。应结合苗木生长期和土壤肥力大小适量施用。宜根据苗木生长所需的氮、磷、钾肥进行施肥,以促进枝叶的生长,可在生长期初施适量氮肥,花前、花后多施磷、钾肥,以满足开花结果、枝叶生长对养分的需求。修剪整形生长中期,应结合整形,疏去过旺枝、交叉枝、病弱枝条,减少养分浪费,改善内膛通风透光性。
3.3 休眠期植物的养护
植物在休眠期不能生长,代谢弱,但也正是养护管理的重要时期,养是为来年生长打基础,目的是安全越冬,储藏养分。休眠期要着重进行修剪工作。休眠期植物落叶,枝条裸露清晰,修剪作业方便,可将枯枝、病虫枝、过密枝条、重叠枝、交叉枝等剪除,调整树形结构,通风透光,为来年生长发育做准备。休眠期施肥量大,多以有机肥为主,比如腐熟好的堆肥、厩肥、农家肥等,可将肥料撒入土中,有利于养分缓慢释放,养分资源储备于土壤中供植物来年生长所需。施肥时配合土壤深翻,肥料可撒在根部四周,远离根部。防寒保暖是冬季休眠期管理的重点。冬季对于不耐寒树种采取根部培土、树干包草绳、塑料膜,或搭建防风障等防风避寒措施,预防低温冻害。在封冻前浇一次水,利于土壤提高保温性保护根系不受冻害。清理园地也不可忽视。休眠期植物要及时清除园地落叶、枯枝、杂草等杂物,不仅为病虫害提供越冬场所,也会阻碍土壤透气性。
结语
风景园林中植物的配置与养护是相辅相成的两个环节,合理的配置为植物生长奠定基础,科学的养护则让景观效果得以持续呈现。在实际工作中,需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园林的功能需求与艺术目标,将配置的巧思与养护的精细相结合,才能打造出既美观又实用、既生态又可持续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 李 学 建 . 风 景 园 林 施 工 中 植 物 配 置 方 法 及 养 护 策 略 [J]. 居舍 ,2025,(22):127-130.
[2] 易炳兴 . 风景园林施工中植物配置方法与养护技术研究 [J]. 中华民居 ,2024,17(08):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