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语感及语文素养的培养
李良辉
福建省安溪县第十二小学 362400
前言:语文课程中的语感指的是学生对语言元素的敏锐知觉,小学生群体在语感天赋方面有所差异,专业的训练方法有利于提升学生语感,缩小学生间的语感差距。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感训练及核心素养训练机会,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语感及核心素养。
一、培养学生语感与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一)培养学生语感提升其学习有效性
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语感,有利于提升其学习有效性。语感指的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觉察力和理解能力, 这些能力都是重要的学习能力,学生语感提升之后就能在短时间内记忆、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就能迅速理解语句、语篇的内涵意义,从而使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更加得心应手,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有效性。
(二)语感与核心素养彼此促进
语文核心素养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的语言建构与应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形成与发展、文化理解与继承。这些素养都蕴含着一篇篇课文和一段段段落中,学生语感提升之后就能轻易从课文中发现和汲取核心素养,以便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此外,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之后对课文中的语言元素、逻辑元素等的感觉更加敏锐,有利于提升学生语感。
(三)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育人价值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与核心素养有利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育人价值。新课标明确了语文课程的语言工具性质及人文性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课程性质,发挥学科育人价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是体现语文课程语言工具性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体现语文人文性质的体现。此外,学生语感获得提升及核心素养得到发展本就是语文学科的育人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语感及学科核心素养有利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育人价值。
(四)创新语文教学路径
新课标鼓励小学语文教师构建开放型、创新型语文课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及自主探索机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及核心素养,势必需要对传统讲解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转而从育人目标出发构建情境式、游戏式或任务式语文课堂,促进语文教学路径的创新与优化。
二、如何培养学生语感及核心素养
(图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活体验
语文学科来源于生活,语文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元素、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可见语文与生活之间密不可分。小学生语感的提升与其对生活对话的关注程度与对语文课文的全面理解情况有关,这些元素对学生产生长久的影响,最终影响学生语感的形成与发展。基于此,教师可将语文与生活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体验生活中的语言,培养学生在生活中锻炼自身语感的能力。如,教师可在阅读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情境打造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在情境中植入与课文相关的生活对话,引导学生扮演课文角色进行对话或旁白,在课堂教学中突出“语言”这一元素,加强学生对语言的关注与体验,在长期反复的语言学习与应用中提升学生语感。
以《爬山虎的脚》为例,教师在课文阅读教学中借助投影设备在教室中打造爬满了爬山虎的庭院情境,小明一家三口在爬山虎投下的阴凉处喝茶聊天,讨论爬山虎是怎样一步一步爬上墙的。之后,教师将学生分成三个人一组,分别扮演小明一家三口,利用课文中包含的知识讨论爬山虎是怎样利用小小的吸盘越爬越高的。这样的生活场景,更符合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情境对话之中,有利于学生在对话之中不断的加强对语言的感受与理解,从而优化其语感。此外,学生语感与学生语言构建与应用能力息息相关,此类教学模式亦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构建与应用素养的提升。
学生的语感及其语文素养并非生而有之,而是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多样化训练活动,使学生在学习和锻炼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语感及语文核心素养。如,教师可通过朗诵、背诵、抄写、作品创作等训练活动不断强化学生语感及语文素养。
1. 组织朗读训练活动
课文朗读是训练学生语感的有效方式,学生在朗读过程中通过看、听和读多感官感受语言,这有利于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朗读时需要保持好语速的缓急和语气的强弱,这有利于学生在语言节奏的变化中更加集中的对语言进行感悟与学习。其次,学生在反复朗诵课文的过程中,能实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目的。如,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到语篇的含义及课文描写的精彩之处,这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有利于提升学生语感及语言素养。
2. 组织思辨活动
思辨性阅读与创意表达是小学语文主要任务群之一,教师在教学中组织思辨阅读活动有利于强化学生语感,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素养。思辨式阅读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提前对课文进行全面与深刻的解读,提炼出其中的关键知识点,按照从易到难的逻辑顺序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与解决。
以《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为例,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链:(1)五粒豌豆分别有什么样的愿望?(2)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为什么却长得很好?(3)为什么说第五粒豌豆是最了不起的?这三个问题逻辑难度不同,第一个问题学生能课文中找到答案,第二和第三个问题则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分析和判断,也需要学生间彼此讨论。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通过讨论提升了自己的语感,又通过分析提升了自己的思品素养。
(三)拓展语文课外学习活动
课外拓展学习是一种重要的语文学习渠道,小学语文教师为学生构建语文拓展性课外学习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语感及语文素养。拓展性课外语文学习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看报、关注和分析社会热点的习惯,能为学生进行高阶语文学习进行铺垫,也有利于学生形成终身自学习惯。
1.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整本书阅读
书籍中包含着丰富的语言元素、审美元素、思维元素及思维元素,小学语文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整本书阅读有利于提升学生语感、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可为学生推荐恰当的书籍,引导其进行整本书阅读。如,教师可推荐中高段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为其制定阅读计划,要求学生每日完成阅读任务、理解阅读内容、理清文本逻辑及提炼文本观点,这样,学生就能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提升自身语感,发展自身核心素养。
2. 撰写书评或影评活动
阅读和写作是两种重要的语文学习和应用途径,教师为学生布置拓展性阅读和写作任务,促使学生通过写作提升自身语感与核心素养。如,教师可每周为学生布置一篇撰写书评或影评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或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任务。如,喜欢阅读的同学可以撰写书评,喜欢看电影的学生则可以撰写影评。他们在撰写过程中需要先通过语言了解书籍或影片的内容,在创作过程中需要使用语言准确表达观点,在此过程中其语感及语文核心素养均获得有效提升。
结语: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语感与核心素养,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教师可通过构建生活化语文课堂、语感与语文素养训练活动、拓展性课外活动等多样化课堂,借此培养学生语感及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江廷超 .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书面语感培养策略 [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4(9).
[2] 付秀娟 . 将语感培养融入小学语文故事类文本复述中 [J]. 中小学班主任 ,2025(4).
[3] 易梅凤 .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策略 [J]. 电脑校园 ,2023:1141-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