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思维支架,赋能写话教学
李阿维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金海岸实验学校 511400
看图写话是小学语文低段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它是启发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常观察无序、表达匮乏、想象受限。如何突破这些瓶颈,高效培养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成为低段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将深入剖析,探寻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助力学生看图写话。
一、构建观察支架,培养有序观察能力
小学低段学生的注意力易分散,在观察图片时,往往只能捕捉到画面中较为明显、有趣的部分,而忽略了一些关键细节和整体的逻辑关系。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结合教材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有序观察,为写作夯实基础。比如教学《有趣的一天》时,针对多幅图写话的难点,我设计了“三维观察法”,引导学生逐步破解看图密码:一是看顺序,通过提示图中的“环境变化”理清“早上→过了一会儿→到了下午→天黑了”的时间轴,使无序的画面在学生心中形成有序的叙事链条。二是看相同,聚焦“四幅图中都有谁”,引导学生发现小虫子、蚂蚁、蝴蝶和半个鸡蛋壳这一核心元素,明确写话的主要角色与关键道具,避免观察时的信息碎片化。三是看变化,从“时间在变、事件在变”入手,通过“标注时间→句式规范→同桌互说”的梯度训练,让学生在对比中捕捉画面动态。结合“怎么做、怎么说、怎么想”的提问,引导学生将静态画面转化为包含动作、语言、心理的动态场景,为写话积累丰富的素材。
二、巧设情境支架,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在看图写话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写话素材积累,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 , 课内与课外阅读结合,丰富学生阅读量 , 同时要创造某些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授《小猴子下山》时,可以先借助《小猫钓鱼》的故事导入课文,先请孩子们进行分角色表演小猫钓鱼,一会捉蝴蝶,一会追蜻蜓,最后什么也没有钓到。回到课文《小猴子下山》中,对比这两个故事的相同之处,小猴子和小猫做事都是三心二意,最后都是两手空空,不同之处时,小猫目标明确,就是钓鱼,而在钓鱼时贪玩,而小猴子一开始就没有制定目标。通过两个故事的学习,可以让孩子们自己用简单的几句话续写《小猴子下山》,并配上图,深化教学效果。再比如教学《我想养小动物》时,我首先出示各种常见小动物的图片,创设“说服爸爸妈妈同意养小动物”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随后,通过联读绘本故事,搭建支架,引导孩子们从多角度说清楚养小动物的理由,将想养小动物的理由写得既清楚又丰富。课堂中,孩子们在谈中思,思中感,感中悟,最后学以致用,连句成段,将自己想养小动物的理由写清楚, 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搭建表达支架,优化教学设计
“写话”是低年级学生练习写作的主要形式,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首先要培养他们对写话的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因此在教学看图写话中,教师应该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提高表达能力。比如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安排了《猫和老鼠》这一想象类写话,在引出写话主题之前,我先向学生们展示了动画片《猫和老鼠》的一些片段。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非常感兴趣,有了想要了解这个故事的欲望。视频在最精彩的时候结束,我顺势让学生猜测:“老鼠遇见猫会发生什么事?”。每个学生都畅所欲言,交流、表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再比如教学《看图写话:大扫除》,在学生写话前我先设置了词填空这一环节,接下来再进入到正式的动笔写话练习中,这样合理又易懂的梯度设置,引导学生由易到难,消除了孩子们写话的畏难情绪,同时又“扶放结合”深入浅出地让学生注意到写话可以使用的重点词语,传授给学生写话的技巧。在学生写话完成后,当堂进行了习作点评,采取了师生共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整个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再如指导学生写《老鹰捉小鸡》看图写话写话时,对于一幅图,孩子们可以说一段话,但内容不够具体,或者有的只记得玩过这个游戏,过程不记得,有一种畏难感。此时,我便组织学生玩这个游戏,再看这幅图时,孩子有话可说、兴趣盎然。由此可见,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话氛围,让他们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完成写话,可以大大激发孩子写话的兴趣。
四、完善评价支架,促进能力提升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评价角色,有效的评价不仅能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激励他们的学习动力。一方面教师需要认识到,评价的形式具有多样性特点,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笔试,还可以采用口头报告、项目展示等形式,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关注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记录,强调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反思,而非只关注最终结果。在课堂上,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展开自我评价,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让他们学会分析自己的学习表现,形成自我驱动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反馈,帮助学生了解他们的优点和需改进之处,以促进他们持续提升。语文写作就是学生从不敢写到敢写,再到愿意写,从不会写到会写,再到写得好。所以,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初始呈现,把学生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作为重要参照;更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进步的表现,对标学生以前习作水平表现;并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习作成长过程,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力,让学生每次都能“进步一点点”。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话练习是培养学生理解表达能力、识图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了解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贴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看—想—说—写—评”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会写话 , “兴趣带动,方法指引”, 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龙咏梅,平丹丹 . 怎么教,孩子才会写: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案例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2] 林露露 . 三级转换 , 巧设支架——第一学段想象类写话教学的策略探索[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