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腔镜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孙素娜
邢台市第九医院055250
摘要:目的:分析腔镜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实施集中化管理存在的核心问题,并提出系统性改进措施。方法:选取2024年1月-2025年3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400件腔镜器械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传统分散管理模式(200件)与集中管理模式(200件)。通过全程追踪器械的回收、清洗、灭菌、包装及发放环节,综合评估管理效能、器械完好率及临床科室满意度等核心指标。结果:实验组在器械回收完整性、清洗彻底性、消毒合格率、灭菌成功率、包装规范性和发放及时性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器械损坏率降低,整体管理质量评分提高,医护人员对集中管理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集中化管理模式能有效解决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流程割裂、质控盲点等问题,通过标准化操作流程显著提升器械管理质量和使用效益。建议医疗机构在完善信息化追溯系统和专业培训体系的基础上,逐步推进腔镜器械的全程闭环管理。
关键词:腔镜器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
引言
近年来,微创外科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推动了腔镜手术的普及,腔镜器械因其精密性和复杂性成为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随着其使用频率的增加,如何科学高效地进行规范管理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医疗器械管理的核心枢纽,承担着腔镜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及配送的重要职责。实行集中管理不仅能够优化流程、提升效率,更能从源头上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保障医疗安全。但目前,许多医疗机构在腔镜器械管理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探索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2024年1月至2025年3月期间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接收的400件腔镜器械为样本,将其分为对照组(200件)与实验组(200件)。纳入标准:所有腔镜器械均完整可用,来源清晰,涉及普通外科、妇产科等多个临床科室。排除标准:严重损坏无法修复、来源不明或标记不清的器械。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传统分散管理,实验组接受集中管理,具体如下:
(1)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制定了详细的腔镜器械集中管理规范,明确各环节的操作流程和责任划分,同时设立严格的质控标准,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此外,通过定期培训和考核,不断提升团队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采用了先进的信息化平台,通过条码或RFID技术实现器械全生命周期的追踪与管理,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减少了人为错误的发生。例如,借助智能仓储系统,可以快速定位所需器械的位置,大大节省了寻找时间;而自动清洗设备的应用则进一步提升了清洗质量和效率。(3)注重细节管理,强化全程质量控制:强调对清洗、消毒、灭菌等核心环节的精细化管控,例如采用多参数监测仪实时监控灭菌过程,确保达到最优效果。同时,定期开展内部自查和外部评审,及时发现并整改潜在问题,确保整个流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4)加强沟通协调机制,促进多方合作:积极构建与临床科室之间的紧密联系,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听取反馈意见并不断改进服务。通过这种开放式的交流方式,不仅增进了彼此的理解和支持,也为持续优化管理模式积累了宝贵经验。
1.3观察指标
观察器械回收完整性、清洗彻底性、消毒合格率、灭菌成功率、包装规范性、发放及时性等六个维度,同时记录器械损坏率及医护人员满意度,全面评估集中管理的实际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SPSS23.0用于分析和处理特定测量数据(x±s)的数据。以%为单位计算数据,并用χ2检查数据;P>0.05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的回收及清洗合格率、消毒及灭菌合格率、包装及发放合格率
实验组的回收及清洗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消毒及灭菌合格率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实验组的包装及发放合格率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质量
实验组的管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比较两组的器械损坏率、管理满意度
实验组的器械损坏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12.50%(P<0.05),实验组的管理满意度为98.75%,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见表3。
3讨论
腔镜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过程中,尽管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若干挑战。首要问题是部分医院对集中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影响了管理效率的提升。为此,需加强政策引导和宣传教育,促使各级管理者充分认识到集中管理的价值所在,确保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配置。随着腔镜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型器械层出不穷且结构日趋复杂,这对集中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部分消毒供应中心在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方面相对滞后,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建议通过财政支持或社会资本引入等方式,加快设备现代化进程,并加强对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信息孤岛现象依然存在,不同信息系统间缺乏有效对接,阻碍了数据共享与整合。建议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从器械接收至发放使用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增强透明度。同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定期开展质量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强化认知、加大投入、推动信息化建设以及完善监督体系,可以有效应对当前面临的困难,进一步优化腔镜器械集中管理模式,促进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谭秀红.数字化护理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腔镜器械管理中应用价值分析[C]//榆林市医学会.第二届全国医药研究论坛论文集(二).宣恩县人民医院;,2023:757-761.
[2]梁雪.基于集中管理理念的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效果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3,29(04):173-175.
[3]秦学君,赵艳华,杨李亚.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模式对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2,29(08):1041-1042.
[4]贾志鹃,张双双,庞慧敏.门诊耳鼻喉科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的价值研究[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2,37(04):143-145.
[5]齐朝霞,卢晓丹.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腔镜器械的模式与效果[J].医疗装备,2022,35(08):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