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吕鑫
辽阳虹桥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辽宁省辽阳市 111000
摘要:伴随城市化快速推进,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管理难题丛生。地理信息技术以其卓越的空间分析、数据处理及可视化能力,深度融入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管理领域,有力推动工作迈向科学化、高效化。本文着重阐述地理信息技术在此二领域的应用、优势,为城市科学规划与土地合理利用提供关键支撑。
关键词:地理信息、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运用、实践
1.引言
城市作为社会经济活动核心区域,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管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基石。科学规划可优化城市空间、提升运行效率,高效土地管理能保障资源合理配置。地理信息技术,含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为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管理带来创新手段,极大提升工作科学性与准确性。
2.地理信息技术简介
(1)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 能整合地理空间与属性数据,借叠置、缓冲区、网络分析等功能,为城市规划与土地管理决策助力。如整合城市地形、用地现状、交通网络数据,助规划者洞察城市空间结构,排查潜在问题,拟定合理规划。
(2)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 基于卫星导航,实时测定物体三维坐标。在城市工作中,用于精准采集土地边界、建筑位置等地理信息,服务土地现状调查、工程测量。基建施工时,还可为机械定位导航,提升施工精度与效率。
(3)遥感(RS)
RS 借传感器远距离获取目标电磁波信息并分析,以此掌握目标特征与变化。城市规划与土地管理中应用广泛,卫星遥感影像可快速呈现大面积土地利用现状,监测城市扩张、用地变化;高分辨率影像可识别建筑、估算绿地,提供及时准确数据。
3.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
(1)城市空间剖析与评估
①地形地貌解析:运用 GIS 的数字高程模型(DEM),直观展现并分析城市地形地貌。计算坡度、坡向、高程等因子,助规划者判断土地适宜建设程度。山地城市规划时,明确适宜开发与生态保护区域。
②土地适宜性评定:综合土地自然与社会经济属性,借 GIS 多准则评价功能开展土地适宜性评价。划分居住、工业、农业等适宜区域,为土地利用规划筑牢科学根基。
(2)城市规划方案拟定与评估
①规划方案可视化呈现:GIS 三维建模与可视化功能,将规划方案以三维形式直观展示。规划者与公众借助 VR、AR 技术,沉浸式感受方案空间效果,便于规划者优化方案,提升公众参与度与方案合理性。
②方案评估对比:利用 GIS 空间分析,模拟不同规划方案下交通、人口、环境等状况,计算拥堵指数、人均绿地、污染程度等指标,量化评估方案优劣,辅助规划方案抉择。
(3)城市发展动态监测与预测
①城市扩张监测:RS 定期采集城市遥感影像,结合 GIS 图像解译与变化检测,动态监测城市扩张。分析不同时期建设用地变化范围与速度,及时察觉无序蔓延、侵占耕地等问题并调控。
②城市发展预测:依托历史数据与地理信息技术,运用空间统计、机器学习方法预测城市未来发展。构建人口增长、土地利用变化模型,结合发展战略与政策,预估人口规模、用地需求,增强城市规划前瞻性。
4.地理信息技术在土地利用管理中的实践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更新
①数据采集:GPS 精准测量土地边界与地物位置,RS 快速获取大面积土地利用影像,经图像解译识别用地类型,二者与 GIS 融合,实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高效采集。
②数据更新: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地理信息技术助力数据及时更新。定期遥感监测、实地核查,借 GIS 空间数据编辑功能,将变化信息纳入数据库,确保数据现势性,为土地管理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2)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监督
①规划执行监测:GIS 叠加土地利用规划与现状数据,实时监测规划执行。对比规划与实际用途,及时发现违规用地,如擅自改变用途、超规模建设等并预警查处。建设用地审批时,借助 GIS 检查用地合规性。
②土地利用动态巡查:GPS 与 GIS 结合开展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巡查人员用 GPS 记录轨迹与问题位置,通过移动终端实时上传至管理中心,经 GIS 分析处理,实现土地全方位动态监管。
(3)土地资源评价与管理决策支持
①土地资源评价:综合运用 GIS、RS 等技术,考量土地多方面属性,全面评价土地资源。分析土地质量、生产力、适宜性,对耕地、林地等进行分等定级,支撑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与保护。
②管理决策支持:地理信息技术整合土地利用现状、规划执行、资源评价等多源数据,利用 GIS 空间分析与决策模型,为土地政策制定、供应计划安排、整治项目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制定土地供应计划时,结合多因素利用 GIS 确定合理供应位置与规模,提升土地配置效率。
5.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优势
(1)提升数据处理与分析效率
相较传统手工绘图与分析,GIS、RS 等技术能快速精准处理海量地理空间数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RS 短时间获取大面积信息,经 GIS 自动化处理生成现状图与报表,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2)强化空间分析与决策科学性
地理信息技术空间分析功能为城市规划与土地管理提供科学决策工具。城市道路规划时,GIS 网络分析优化选线,提升交通网络连通性;土地利用规划中,叠置分析明确土地用途布局,使决策更科学。
(3)达成数据可视化与直观展示
地理信息技术将复杂地理空间数据以直观图形图像呈现,便于规划者与管理者把握城市空间与土地利用状况。三维建模、虚拟现实技术实现规划方案与土地利用场景沉浸式展示,增强决策可视化与互动性。
(4)推动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促使城市规划与土地管理部门信息共享与协同。构建统一地理信息数据库与平台,各部门实时获取共享相关信息,打破信息壁垒。城市建设项目审批时,多部门通过平台联合审批,提升审批效率与决策科学性。
6.地理信息技术应用面临的挑战
(1)数据质量与更新难题
地理信息技术依赖高质量地理空间数据,但实际工作中数据精度不足、完整性缺失、时效性差等问题频现。且土地利用与城市建设变化快,数据更新不及时影响应用效果。需建立完善数据质量控制与更新机制,保障数据准确、完整、实时。
(2)技术应用成本高昂
应用地理信息技术需投入硬件、软件与专业人才,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或小型部门而言成本较高,限制技术普及推广。加之技术更新快,后续维护升级也需资金。需探索云计算、开源软件等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
(3)专业人才匮乏
地理信息技术综合性强,要求从业者兼具地理信息科学知识与城市规划、土地管理业务能力。当前这类复合型人才短缺,制约技术深入应用。需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提升从业者技术与业务水平。
(4)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隐患
地理信息技术涉及大量地理空间数据,部分关乎国家安全、商业机密与个人隐私。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过程存在泄露、篡改风险。需加强数据安全管理,构建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备份恢复等保障体系。
7.结论
地理信息技术深度嵌入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管理,有效化解城市发展复杂问题。GIS、GPS、RS 技术综合运用,推动城市空间分析、规划方案制定、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等工作迈向科学化、精准化、高效化。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技术创新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管理领域前景广阔。未来应持续加强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提升数据质量与更新效率,培育专业人才,强化数据安全管理,促进地理信息技术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管理深度融合,为城市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孙宇航,崔京男.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土地规划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4,47(S01):46-48.
[2]马维文.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土地规划中的应用[J].新疆有色金属,2024,47(03):31-32.
[3]周传华,王茜,王玉华.3S技术在土地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智能城市应用,2023,6(08):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