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汽车试验场环境条件对车辆可靠性试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作者

覃鹏

广电计量检测(武汉)有限公司 430000

引言:汽车可靠性试验是验证车辆在全生命周期内性能稳定性的核心环节,而试验场环境条件的设定直接决定测试结果的代表性与参考价值。随着汽车使用场景的多元化,极端气候、复杂路况及多因素耦合作用对车辆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传统试验多聚焦单一环境变量,但实际工况中温度波动、湿度变化、机械载荷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可能显著改变车辆失效模式,系统分析试验场环境条件的影响机制,可以优化试验方案、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售后风险[1]。

一、分析汽车试验场环境条件对车辆可靠性试验结果影响意义

(一)理论意义:构建环境适应性评价体系的基础

汽车可靠性试验需在可控条件下复现用户使用场景,而环境条件的量化分析是构建科学评价体系的前提,研究温度循环、湿热交变、机械载荷等环境因子的交互作用,可揭示材料疲劳、电子元件失效等物理机理,为建立基于物理的失效模型(Physics-of-Failure, PoF)提供数据支撑。例如,某研究通过试验场数据发现,在 -40% 至 80% 的温度冲击下,车用塑料件断裂伸长率呈非线性衰减,这一发现推动了低温脆化理论的修正,此类基础研究为汽车耐久性设计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奠定理论基础。

(二)工程意义:优化试验方案与缩短开发周期

传统可靠性试验存在“过测试”与“欠测试”矛盾。例如,某车型在欧洲试验场通过 20 万公里耐久测试后,在东南亚市场仍出现离合器早期失效。环境条件影响分析发现,东南亚高湿环境加速了摩擦片磨损,而原试验未包含湿热耦合工况。基于此,企业可定制化设计“高温高湿耐久路谱”,使试验效率提升 30% ,同时故障复现率提高至 85% 。此外,环境因子加速模型(如 Arrhenius 模型)的应用,可将自然老化 10 年的试验周期压缩至6 个月,显著缩短新车开发周期 [2]。

(三) 经济意义: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

试验场环境条件的精准控制可避免“设计过剩”与“质量隐患”的双重风险。以底盘腐蚀防护为例,通过盐雾试验与实际路试的对比发现,传统电泳涂层在沿海环境 3 年即出现锈蚀,而采用多层复合涂层虽成本增加15% ,但质保期内维修成本下降 60% 。环境 - 成本权衡分析表明,在试验阶段投入1 元环境适应性优化,可减少售后5-8 元赔偿支出。

二、汽车试验场环境条件对车辆可靠性试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一)温度极端化对部件耐久性的考验

汽车试验场通过模拟极端温度环境,对车辆零部件的耐久性进行系统性验证,高温环境下,材料老化速度显著加快:橡胶密封件因热氧化反应导致分子链断裂,弹性模量下降,引发密封失效;润滑油在高温下黏度降低,润滑性能衰减,加剧发动机内部磨损;电子元件则因高温导致半导体材料载流子迁移率异常,可能引发信号漂移或电路短路。例如,发动机冷却系统在 40℃以上持续运行时,冷却液沸点升高,系统内部压力峰值可达 200kPa 以上,若水泵密封结构设计冗余不足,易引发冷却液泄漏甚至管路爆裂。低温环境对车辆性能的考验同样严峻,-30℃的极寒条件下,动力电池电解液黏度增加,锂离子迁移阻力增大,放电容量衰减幅度可达 30% 以上,直接影响车辆冷启动成功率。传动系统油液的低温流动性不足会导致齿轮啮合阻力骤增,试验数据显示,75W-90 齿轮油在-40℃时的运动黏度较常温状态增加约 100 倍,可能引发差速器行星齿轮卡滞。试验场采用温控舱模拟昼夜温差循环(如 -40℃至 80℃交替变化),通过热膨胀系数差异诱发材料界面应力。金属与塑料件的线膨胀系数差异可达5×10⋅-6/⋅e ,长期循环下易引发仪表台异响或线束插接件松动。此类加速试验可将自然环境下数年的老化效应压缩至数月,为优化材料匹配与结构设计提供关键数据[3]。

(二)湿度与腐蚀性环境的协同作用

高湿度与腐蚀性介质的协同作用显著加速车辆金属部件的失效进程,当相对湿度超过 80% 时,金属表面吸附水分子形成电解液膜,电化学腐蚀速率提升 3-5 倍。盐雾试验通过雾化 5% 氯化钠溶液,在金属表面形成强腐蚀性环境,车身钣金在盐雾暴露 100 小时后,腐蚀深度可达自然环境下半年的水平。某车型在沿海试验场测试中,因底盘电泳涂层厚度不足20μm,制动管路在盐雾与振动复合作用下,3 个月内出现局部穿孔,暴露出防锈工艺缺陷。腐蚀防护体系的验证需结合动态机械载荷,试验场开发的多轴振动 - 盐雾复合试验台,可在 85%RH 湿度下施加等效道路振动谱,模拟车辆行驶中的应力腐蚀环境。某铝合金悬架部件在此条件下测试72 小时后,晶界处出现微裂纹,证实材料热处理工艺存在优化空间。此类复合试验较单一环境测试的缺陷检出率提升 40% 以上。车身防腐性能需通过三级验证体系评估:部件级盐雾试验检测基材耐蚀性;系统级淋雨试验验证密封结构防水性能;整车级涉水试验考核底盘防护完整性[4]。

(三)复杂路况的机械负荷放大效应

试验场通过特殊路面设计强化机械负荷,加速车辆结构疲劳失效,比利时路由梯形凸块按特定相位排列,产生26-35Hz 的振动频带,与车身固有频率(通常为 20-40Hz )形成共振,导致悬架衬套应力峰值提升2-3 倍。车身结构刚度不足会引发多维度失效,扭曲路测试中,车身承受 1.5° -2.5°的持续扭转变形,B 柱与门槛梁连接处应力集中系数达 2.8,易引发焊缝疲劳开裂,试验场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实时监测车身表面应变分布,为结构优化提供量化依据。传动系统试验通过坡道工况验证热管理策略, 30% 坡度爬坡时,变速器输出轴扭矩较平路工况增加 45% ,双离合器摩擦片温度可升至 320C 。部分DCT 变速箱因冷却油道流量分配不均,导致局部过热引发摩擦材料烧蚀,改进后通过优化油道直径与分支角度解决。

结语:

汽车试验场环境条件经物理、化学及机械多维度作用,深刻影响车辆可靠性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全面性,试验设计需向 " 环境 - 工况 - 载荷 "耦合方向发展,结合数字孪生技术实现虚拟与物理测试的交互验证,企业应建立环境数据库,针对不同区域市场定制化试验方案,从而在产品开发阶段规避可靠性风险,提升用户满意度与品牌价值。

参考文献:

[1] 侯军芳 , 李娟 , 邓刚 . 基于故障物理的装甲车辆可靠性试验严酷度评价模型 [J]. 兵工自动化 , 2025, 44 (04): 64-70.

[2] 刘荣伟, 黎汶位. 汽车试验场环境条件对车辆可靠性试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J]. 时代汽车 , 2025, (06): 163-165.

[3] 于海兴 , 陈玉宝 , 张特 , 曹建宏 , 刘旺 . 车辆可靠性鉴定试验里程的确定方法研究 [J]. 重型汽车 , 2023, (06): 1-3.

[4] 王志 . 车辆可靠性试验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 [J]. 现代农业研究 ,2018, (08): 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