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力设备故障诊断与维护优化研究

作者

翟晓

371326199002088583

一、引言

电力设备(变压器、断路器、电缆等)的故障可能导致停电事故,单台主变故障修复成本超百万元,区域停电经济损失达每小时数十万元。我国电网设备总量超千万台套,其中运行超 15 年的设备占比达 30% ,故障风险逐年攀升。传统诊断依赖人工巡检(周期 1-3 个月),故障检出率不足 60% ;定期维护存在过度检修(约 20% 的检修无实际必要)与欠维护并存现象,年均维护成本占设备原值的 8%-12% 。通过精准诊断与优化维护,可使故障检出率提升至 90% 以上,维护成本降低 25% ,设备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延长 30%. 。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研究故障诊断与维护优化技术,对保障电网安全、降低运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电力行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环节。

二、电力设备故障诊断与维护的现状及挑战

2.1 现状特征

诊断技术升级:红外测温、局部放电检测等技术普及,带电检测覆盖率达70% ,关键设备在线监测率超 50% ,故障预警准确率提升至 75% 。

维护模式转型:部分电网试点状态检修,基于设备状态数据制定维护计划,检修次数减少 20% ,停电时间缩短 30% 。

2.2 主要挑战

诊断精度不足:早期微小故障(如绝缘老化初期)检出率低于 40% ,复杂设备(如 GIS 组合电器)内部故障定位误差超 30% 。

数据利用低效:设备监测数据(日均产生 10GB 以上)未充分挖掘,约40% 的故障先兆数据被忽略,难以支撑精准诊断。

维护协同不够:检修计划与电网负荷高峰冲突率达 25% ,备品备件库存与实际需求匹配度不足 60% ,资源浪费严重。

三、电力设备故障诊断的关键技术

3.1 多维度状态感知技术

在线监测系统:变压器安装油中溶解气体(DGA)在线分析仪(检测周期 1 小时 / 次,误差 ⩽5% ),断路器部署机械特性传感器(动作时间测量精度±1ms),实现实时状态采集。

离线检测升级:采用超高频(UHF)局部放电检测技术,定位精度⩽10cm ;红外热像仪分辨率提升至 640×512 像素,测温误差 ⩽±2% ,捕捉设备热点缺陷。

无损检测技术:对电缆采用超声波检测(缺陷识别准确率 ⩾90% ),对铁塔螺栓采用磁粉探伤,发现隐性机械损伤。

3.2 智能诊断算法

数据融合分析:融合振动、温度、油质等多源数据(特征维度 ⩾100 ),通过神经网络模型(准确率 ⩾85% )识别复合故障,避免单一指标误判。

故障模式识别:构建典型故障数据库(包含 10 万 + 案例),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如 CNN)自动匹配故障特征,诊断耗时缩短至 10 秒以内。

寿命预测模型:基于设备退化数据(如绝缘介损值变化),采用 Weibull 分布预测剩余寿命(误差 ⩽15% ),提前 3-6 个月预警更换需求。

3.3 远程诊断平台

云端协同诊断:设备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平台(传输延迟 ⩽30 秒),专家远程分析(响应时间 ⩽2 小时),解决现场技术瓶颈。

数字孪生应用:构建设备虚拟模型,仿真故障演化过程(精度 ⩾90% ),验证诊断结论与维修方案有效性。

四、电力设备维护优化策略

4.1 状态检修精准实施

动态维护周期:基于设备健康指数(0-100 分)调整检修间隔,健康指数⩾80 分时延长周期至 2 年, ⩽60 分时缩短至 3 个月,避免过度检修。

优先级排序:按设备重要度(如主变 > 线路>电容器)与故障影响范围(全网>区域>用户)排序,关键设备维护响应时间 ⩽24 小时。

检修方案优化:采用 “最小停电范围” 原则,通过旁路供电、带电作业等技术,减少 90% 以上的用户停电时间。

4.2 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

备品备件管理:基于故障概率预测(准确率 ⩾80% )动态调整库存,关键部件储备率 ⩾95% ,非关键部件库存降低 40% ,资金占用减少 30% 。

维护资源调度: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响应时间 ⩽30 分钟)统筹人员、车辆、工具,使单次检修效率提升 25% ,人均维护设备数量增加 15% 。

退役设备处理:建立设备退役评估体系(得分 ⩾60 分可再利用),回收金属材料利用率 ⩾90% ,减少固废处理量 50% 。

4.3 预测性维护体系

故障趋势预警:当设备状态参数偏离阈值 10%-20% 时触发预警,结合历史数据预测故障发生时间(误差 ⩽7 天),提前安排维护。

维护策略迭代:每季度分析维护效果(如故障复发率 ⩽5% ),基于反馈优化诊断模型与维护方案,持续提升有效性。

五、维护优化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技术与标准保障

诊断标准完善:制定《电力设备状态评价导则》,明确各类设备健康指数计

算方法(指标权重动态调整),评价一致性达 90%.

技术研发投入:每年研发投入占设备运维费用的 5%-8% ,重点攻关早期故障诊断、寿命预测技术,成果转化率 ⩾70% 。

5.2 管理机制创新

责任制落实:建立 “设备主人制”,明确维护责任(考核覆盖率 100% ),故障处理及时率纳入绩效(权重 ⩾30% )。

协同机制建立:调度、检修、营销部门信息共享(数据同步率 ⩾99% ),联合制定维护计划(冲突率降至 5% 以下)。

5.3 人员与资源保障

技能培训体系:每年开展 40 学时专业培训(涵盖智能诊断设备操作),持证上岗率 100% ,技师及以上职称人员占比 ⩾30% 。

应急资源储备:组建跨区域抢修队伍(响应半径 200 公里),配备应急电源、检测车等装备(到位时间 ⩽4 小时),应对突发故障。

六、结论

电力设备故障诊断与维护优化通过智能感知、精准诊断与动态维护策略,可使故障检出率提升至 90% 以上,维护成本降低 25% ,设备平均无故障时间延长 30% ,显著提升电网可靠性与经济性。当前存在的诊断精度不足、协同不够等问题,可通过技术研发与机制创新解决。未来,随着物联网、数字孪生技术的深度应用,将实现 “感知 - 诊断 - 维护 - 评估” 全流程智能化,构建 “预测准确、维护高效、成本最优” 的设备管理新模式,为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汝巍 , 盛芸 . 电力电网设备故障诊断与智能维护技术研究 [J]. 中国设备工程 ,2025(7):155-157. DOI:10.3969/j.issn.1671-0711.2025.07.066.

[2] 杨红叶, 杜玉霞. 电力系统通信SDH 设备的故障诊断与智能维护技术研究 [J]. 消费电子 ,2025(3):59-61. DOI:10.3969/j.issn.1674-7712.2025.03.019.

[3] 宋保全 . 电力设备故障诊断与预测维护技术研究 [J]. 模型世界 ,2024(1):116-118. DOI:10.3969/j.issn.1008-8016.2024.0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