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思政”视角下“非遗”项目式学习的实施路径

作者

庞蓉

甘肃省华亭市策底镇中心小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瑰宝。《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明确指出:“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从“大思政”视角出发,依托“非遗”文化,以项目式学习为实施方式,探究跨学科的“非遗”项目式学习的实施路径,有助于“反哺”和“撬动”跨学科课程改革,提升教师跨学科项目的开发与实施能力,本文以引导学生品味“非遗”韵味,探究纸鸢乐趣,促进“非遗”纸鸢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学生跨学科素养落地生根。

一、项目实施前:依托项目背景,明晰目标

2006年5月20日,纸鸢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潍坊风筝作为纸鸢的一种,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纸鸢技艺通过风筝节、非遗课程等方式不断传承,走向世界,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本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活动,依托新时代热点议题,设置了“会探究”“会实践”“会合作”“会传承”和“会创新”的项目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研究者的角色进入项目学习,亲历“非遗”纸鸢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迁移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在多维度空间中开展个性化活动,培养跨学科思维,系统地体认、体验、体悟“非遗”纸鸢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文化自信,让“非遗”文化得以传承、弘扬和发展。

二、项目启动时:巧设问题情境,厘清任务

真实的问题情境是源于学生生活之中,教师巧设问题情境,以任务为驱动,充分考虑学生需求,助力深度学习,在入项时先进行学情调查,收集并统计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许多问题,比如,什么是纸鸢?“非遗”纸鸢的历史与现状如何?纸鸢怎么制作...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发散性的,教师引导学生从可行性、有研究价值等方面进行考量,将问题进行梳理、筛选和提炼,最终明确项目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让纸鸢既有创意,又能飞得又高又稳呢?”在核心问题的驱动下,小组深入探究,制订了四大学习任务:寻“非遗”纸鸢、探“非遗”纸鸢、展“非遗”纸鸢和评“非遗”纸鸢。围绕这些充满挑战性的任务,小组拟定项目计划,明确项目目标、方法步骤、成员分工、预期成果等,总之,通过巧设进阶性的问题情境,厘清学习任务,设置螺旋上升的任务链,培养学生跨学科的思维能力,撬动跨学科素养的培育,体现跨学科之美。

三、项目实施中:丰富项目内容,联动学科

在项目实施中,围绕“如何让纸鸢既有创意,又能飞得又高又稳呢?”这一核心问题,找准跨学科融合点,深度联动多学科,丰富项目内容,最终产生有价值的项目成果。

1.探寻“非遗”,纸鸢知多少。

学生借助预学单通过搜集资料、上网查询、采访交流等方式,探寻纸鸢的由来、纸鸢的历史,与纸鸢相关的诗词、典故等,将厚重的历史文化与课程链接,致力于打破学科间的界限,科学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纸鸢的特点;美术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纸鸢的欣赏与设计、绘制,培养审美创新能力;语文教师在《纸船和风筝》一课中拓展有关纸鸢的历史来源、文化故事等;劳动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纸鸢作品,学生沉浸于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中,衍生争当“非遗”小传人的动力,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感悟,而且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心智,从人文艺术的角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扎糊绘拴”,探纸鸢技巧。

从学生的兴趣点中寻找生长点,先组织学生观看纸鸢由来的微课,让他们感受纸鸢来之不易,出示各种纸鸢作品,学生运用科学课上习得的观察法,通过看、摸、闻、拆等方法,从不同角度细致、全面、有序地观察纸鸢,学生大胆猜测制作流程,填写探究单,经过初次尝试,学生发现纸鸢制作的难点是糊法,于是运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学到的上网搜索、查阅书籍和采访传承人等研究方法,学习糊法,突破难点,还运用美术知识,在色彩搭配、形状设计和装饰物点缀等方面美化作品,运用涂色、排列、绘编、粘贴等方式,实现作品的实用性、美观性和创新性,鼓励学生在传承中创新,尽情创造,学生以纸为载体,探鸢为乐,巧妙地将跨学科知识学以致用,将“非遗”情怀厚植于心间。

3.创生灵动,展纸鸢之异彩。

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在纸鸢放飞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积极动脑思考、动手实践,不断地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思考怎样才可以把风筝放得又高又稳?其实风筝的制作并不是那样轻松,所用的材料虽然不多,但对于质量的要求很高:风筝线要牢固,风筝面要轻,两边的尾翼要对称等,任何一个步骤出了差错都会导致风筝起飞失败,所以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很重要。

四、项目实施后:评价反思改进,迁移运用

“大思政”视角下“非遗” 项目化学习不仅关注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还构建了螺旋上升的综合性跨学科素养评价体系。在启动阶段将评价前置,创设“集纸鸢”跨学科素养评价量表,引导学生从“我会学习、我会实践、我会合作、我会传承、我会创新”五个评价维度,制订评价内容,再以“小纸鸢”作为评价工具,贯穿学生整个项目学习的始终,激发其持续学习的内驱力,学生通过闯关获得“小纸鸢”,凭借“小纸鸢”的数量,选出最美“传承人”,同时要复盘学生的小组表现,评选最佳“纸鸢团队”;在实施阶段,通过问学单、探究单、作业单等学习支架,评估学生遇到的困惑,利用思维导图、微课等帮助学生化解困惑;项目实施后,从“动手能力、学习技能、实践探究、创新传承、反思中成长”五个维度进行组内、组外、教师、家长评价,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反馈和指导。

“大思政”视角下“非遗”项目式学习是新课改的亮点之一,是提升学生跨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应积极探索“非遗”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活动,扩大学科之间的联动空间,带领学生掌握更丰富、更立体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当传统技艺遇上童心创意,当团队协作碰撞文化使命,非遗的薪火会以最童真的方式,代代相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