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试论学校档案管理与教学活动的关系与互动路径

作者

王芳

上海市建平世纪中学 201204

引言:

档案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和管理效应的重要指标,也是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数据支撑。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与此同时,也对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集中表现在档案信息材料在大量增多,对信息需求的程度更深,对服务的手段要求更高。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档案管理已从传统的“资料保管”逐渐转向“资源服务”,教学活动日益依赖科学化、数据化的支持以实现精准化教学。然而,当前实践中档案管理与教学活动的互动存在资源割裂、利用不足等问题:档案资源未能充分赋能教学创新,教学过程生成的动态数据亦缺乏系统化归档与深度挖掘。打破二者间的单向供给模式构建双向循环的协同机制,成为现代学校治理的重要课题。本文解析档案管理与教学活动的依存关系,探索互动路径,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教学与档案管理的深度融合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启示。

一、学校档案管理与教学活动的关系

(一)相依相存,互促互进

学校档案管理与教学活动在教育实践中形成深层次的依存关系。一方面,教学活动是档案管理的核心内容来源,教学计划、课程设计、学生作业、教师教案等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料,通过档案管理得以系统保存与整合,为教学经验的积累与传承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档案管理为教学活动提供历史参照与资源支持,例如通过调取历年教学案例、学生成绩数据或教研成果,教师能够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教学质量的螺旋式提升。二者在“生产—保存—应用”的循环中相互依存,档案管理因教学活动的动态更新而保持活力,教学活动则因档案资源的精准供给而更具科学性与创新性,最终形成协同发展的教育生态链。

(二)相辅相成,协同共进

学校档案管理与教学活动的协同关系体现在功能互补与系统性协作中。档案管理通过规范化、分类化保存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数据(如课堂实录、教研报告、学生反馈等),为教学活动构建起可追溯的“资源池”,帮助教师快速定位历史经验、规避重复性教学问题;而教学活动则通过实践不断验证档案资源的实用性,并基于实际需求推动档案管理体系的优化升级,例如完善分类标准或拓展数字化归档方式。二者的协同不仅体现在资源互通上,表现为目标的一致性:档案管理通过保存教育痕迹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教学活动则通过创新实践为档案注入时代价值。这种双向赋能机制,使学校在资源整合与效率提升中实现教育质量的整体跃升。

(三)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学校档案管理与教学活动的互动关系不仅具有功能层面的互补性,更在文化价值与教育美学层面形成独特呼应。从文化视角看,档案管理通过保存历届师生的教学成果、校园活动记录等,构建起学校的“记忆库”,承载着教育传统与文化基因;而教学活动则以鲜活的教育实践不断续写这一记忆库的内容,赋予档案以时代性与生命力。例如,档案中保存的经典教学案例可成为教师课堂创新的灵感源泉,当下教学活动中生成的创新成果(如跨学科项目、数字化课程)又为档案注入新内涵,形成“历史滋养当下、当下重塑历史”的共生格局。这种互动不仅使档案管理超越单纯的信息存储功能,成为校园文化传承的载体,让教学活动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更具深度与厚度,实现教育生态中“存史”与“育人”的双重价值共振。

二、学校档案管理与教学活动的互动路径

(一)档案助力教学,提供教学资源

学校档案作为教学活动的“资源库”,通过系统化整合与定向开发,为教学实践提供多维度的支持。其一,档案中保存的历年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优秀教案等,可为教师备课提供参考模板与经验借鉴,例如新入职教师通过调取优秀教师的经典教案,快速掌握课程框架设计逻辑;其二,学生作业、考试试卷、实践报告等原始资料,经脱敏处理后可作为教学案例分析素材,帮助教师总结学习规律、诊断教学难点;其三,教研活动记录、教学改革方案等档案内容,则为课程创新与学科建设提供历史依据。借助信息化手段(如建立档案数据库或资源平台),学校可将分散的档案资源转化为结构化、可检索的数字化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精准匹配与高效调用,降低教学准备成本,激发课堂活力。

(二)档案助力教学,优化教学评价

学校档案管理通过数据整合与分析,为教学评价体系的科学化与精准化提供重要支撑。其一,档案中积累的学生作业、课堂表现记录、阶段性测试成绩等过程性资料,能够帮助教师构建学生学习的“动态画像”,从知识掌握、能力发展、态度变化等多维度进行形成性评价,避免传统评价中“唯分数论”的局限性。例如,通过调取某学生历次作业的修改痕迹与教师评语,可精准诊断其学习难点并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其二,档案中保存的教研活动记录、教学督导报告等,为教学评价标准的动态调整提供依据,例如结合历年教学反馈数据优化课堂观察指标或学生满意度测评工具。借助信息化手段对档案数据进行挖掘(如成绩趋势分析、教学行为关联性研究),学校建立基于大数据的教学评价模型,实现从经验判断向数据驱动的评价模式转型,推动教学评价从“结果判定”

转向“过程改进”,全面提升评价的客观性与指导性。

(三)档案助力教学,促进教学研究

学校档案管理为教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实证基础与历史视角,成为推动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的重要引擎。其一,档案中积累的教研论文、教学改革方案、课堂观察记录等,为教师开展行动研究或课题申报提供丰富的原始资料。例如,通过分析历年学生成绩波动数据与课程调整记录,研究者可量化评估某一教学方法的实际效果,形成循证导向的教研成果。其二,档案中保存的教学反思日志、师生访谈记录等质性材料,能够帮助研究者深入挖掘教学现象背后的成因,例如通过对比不同时期教师的教学策略差异,总结教育理念的演进规律。此外,档案资源的跨学科整合(如结合学生心理测评档案与学业表现数据),可支持综合性研究项目,探索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借助大数据分析工具或文本挖掘技术,学校可将海量档案数据转化为可视化图表或主题聚类报告,辅助研究者快速定位研究热点、发现潜在规律。“档案驱动研究、研究反哺实践”的循环模式提升了教学研究的科学性与针对性,推动教育创新从“经验直觉”向“数据智能”的范式升级。

(四)教学反哺档案,丰富档案内容

教学活动作为档案资源的动态生成主体,通过持续输出多样化的教育实践成果,不断扩充档案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其一,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创新性资料(如教师设计的数字化教案、学生完成的跨学科项目报告、课堂生成的即时性教学反思等),通过规范化归档形成新的档案类别,为后续教学提供鲜活案例。例如,教师在“翻转课堂”实践中形成的视频资源与互动记录,经整理后可纳入教学改革专题档案,成为同类课程设计的参考模板。其二,教学活动中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如师生研讨的思维导图、课堂突发问题的解决策略、教研活动的头脑风暴记录等),通过归档转化为可共享的显性资源,填补传统档案中过程性记录的空白。此外,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如在线学习平台数据、智能课堂行为分析报告)进一步拓展了档案内容的边界,使档案从纸质文本向多模态数据延伸。这种“教学即归档”的机制,不仅保证了档案资源的时效性与完整性,更通过内容的多元化与结构化更新,推动档案体系从“静态存储”向“动态生长”的转变,形成教学与档案协同进化的良性循环。

(五)教学反哺档案,提升档案价值

教学活动通过实践反馈与数据沉淀,推动档案从“基础性存储”向“高价值资源”的跨越式升级。其一,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动态数据(如课堂互动记录、学生个性化学习轨迹、教学效果追踪报告等),通过结构化归档与深度分析,能够提炼出具有决策参考价值的规律性信息。例如,基于多届学生课程评价数据的纵向对比,学校可精准识别教学改革的长期成效,为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其二,教学活动对档案的持续调用与验证,倒逼档案管理优化资源筛选标准与分类逻辑。例如,教师在教研中高频调用的教案模板或案例库,经使用频率与效果评估后,可被标记为“高价值档案”,优先进行数字化开发与推广。此外,教学实践中涌现的新需求(如跨学科融合、生涯规划指导)促使档案体系拓展服务边界,例如建立“创新教育专题档案”或“学生发展追踪档案”,使档案价值从单纯的教学支持延伸至育人全过程。教学与档案的互动将原始数据被转化为知识资产,档案从“沉睡的历史”升华为“可再生的资源”,最终实现教育数据从记录工具向战略资源的价值跃迁。

结束语:

学校档案管理与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不仅是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档案资源的有效开发与教学实践的动态反馈,二者形成了“保存—应用—更新”的良性循环,既保障了教育经验的延续性与可追溯性,又为教学创新提供了数据支撑与历史参照。未来,学校需进一步依托信息化技术搭建双向互动平台,推动档案管理从“后台存储”走向“前台服务”,使教学活动与档案建设在数据共享、资源互嵌中实现协同增值。唯有如此,才能在教育生态中构建起“以档促教、以教丰档”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真正释放档案与教学融合共生的教育潜能。

参考文献:

[1]潘晓玲.基于“雨课堂+BOPPPS”的会计档案管理混合式教学研究——以中山开放大学为例[J].教育观察,2025,14(04):47-50.

[2]常愉.提升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价值的路径分析[J].黑龙江档案,2024,(06):28-30.

[3] 康楚 楚. 试论 以教 学档 案规 范化 管理 提升 教学 服务 质量 [J]. 成才 之路,2023,(33):129-132.

[4] 陆 晓 芳 . 关 于 加 强 中 小 学 教 育 档 案 管 理 的 几 点 思 考 [J]. 黑 龙 江 档案,2023,(02):305-307.

[5] 王思 齐. 新时 期附 属医 院教 学档 案管 理的 改革 路径 研究 [J]. 公关 世界,2022,(24):64-66.

[6]尹习梅.学校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探讨[J].兰台内外,2020,(14):7-9.

[7] 李美. 艺术类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对教学活动的价值探析[J]. 教育现代化,2017,4(43):190-191.DOI:10.16541/j.cnki.2095-8420.2017.43.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