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业财融合的企业财务管理转型研究

作者

贺佳杰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内蒙古包头市,邮编014010

引言: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企业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业财融合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业财融合强调财务管理与业务活动的紧密结合,旨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在这一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因此,探索基于业财融合的财务管理转型路径,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1、业财融合的背景

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企业为了保持竞争力,不仅需要优化其产品和服务,还必须革新其管理模式。业财融合,作为一种创新的管理理念,正逐渐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这一理念强调将企业的业务活动与财务活动紧密结合,打破传统部门壁垒,实现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

信息技术的进步为业财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持。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企业能够更便捷地处理和分析数据。通过整合这些信息,企业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市场动态,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业务计划和财务策略。

2、基于业财融合的财务管理转型方案

2.1 构建全方位预算管理体系,结合业务流程,实现动态监控与调整

构建全方位预算管理体系有助于提升预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1]。传统的预算管理往往基于历史数据和经验进行预测,难以准确反映未来的市场变化和业务需求。而全方位预算管理体系则强调从业务出发,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市场环境、客户需求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

构建以业务流程为导向的预算编制框架,这要求财务部门深入理解并融入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从产品设计、生产采购、市场营销到客户服务等各个环节,识别关键驱动因素,如销量预测、成本结构、价格波动等,将这些因素作为预算编制的基础。预算编制过程应跨部门协作,确保业务部门充分参与,共同设定既符合企业战略导向又贴近市场实际的预算目标。同时,采用滚动预算、弹性预算等先进方法,提高预算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预算能够随业务变化而动态调整。借助 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BI(商业智能)工具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一个集成化的预算管理平台,实现预算数据的集中管理、实时监控和智能分析。该平台应能自动采集业务数据,与预算目标进行实时对比,生成差异分析报告,及时揭示预算执行中的偏差。

2.2 集中管控资金,并将资金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提高使用效率

集中管控资金有助于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分散管理的情况下,各部门可能各自为政,导致资金冗余或短缺现象并存,难以形成合力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而集中管控资金,意味着企业能够统筹全局,根据业务发展需求,灵活调配资金,确保关键项目和紧急需求的资金供应。

企业应设立专门的资金管理账户,作为所有资金流入流出的唯一通道,确保所有业务单元的资金活动都在总部的视线范围内。通过中央资金池,企业可以实时掌握集团整体的资金状况,包括现金流、存款余额、贷款余额等关键指标,为资金调度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在此基础上,企业应制定严格的资金审批流程和权限管理,确保每一笔资金的流出都经过严格的审核和授权,避免资金的随意使用和浪费。进一步地,将资金管理与预算管理紧密结合,实现预算驱动的资金分配。预算不仅是企业资源配置的指南,也是资金管理的依据。在预算编制阶段,企业应充分考虑业务需求和资金状况,合理设定各部门的预算指标,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资本支出等。同时,将预算指标细化为月度、季度或年度的资金计划,明确各时间段的资金需求和使用计划。

在执行阶段,资金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预算计划进行资金拨付,确保资金的使用与预算保持一致。当业务部门提出超出预算的资金需求时,需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为了提升资金使用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企业还应建立内部资金拆借机制,允许业务单元之间在资金有余缺时进行拆借。这不仅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还可以增强业务单元之间的协同和合作。

2.3 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对业务活动进行全面评估与预警

对业务活动进行全面评估与预警,有助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2]。在业财融合的背景下,企业的业务活动与财务活动紧密相连,互为支撑。通过对业务活动进行全面评估,企业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各项业务的盈利性、成长性和风险水平,从而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决策。

企业应建立一套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将风险评估嵌入到业务活动的全过程。这一体系应涵盖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等各类风险,确保风险评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在具体操作中,企业需明确风险识别的标准和方法,如利用风险矩阵、风险清单等工具,对业务活动中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系统性梳理和识别。同时,企业应建立风险评估模型,结合历史数据和业务特点,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量化分析,为风险预警和应对提供科学依据。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企业应强化预警机制,实现对风险的实时监控和早期识别。预警机制应包括但不限于财务预警、业务预警、合规预警等多个维度。财务预警方面,企业应设定关键财务指标阈值,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当这些指标接近或超出阈值时,自动触发预警信号,提示管理层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业务预警方面,企业需关注市场趋势、客户需求、竞争对手动态等外部因素,以及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供应链管理等内部因素,建立业务风险监测模型,及时发现业务活动中的潜在风险。合规预警方面,企业应关注法律法规、监管政策的变化,以及企业内部的合规风险点,建立合规风险库,定期审查和更新,确保企业运营的合规性。为了提升风险应对能力,企业应制定完善的风险应对策略和应急预案。风险应对策略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预警信号,结合企业的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制定针对性的风险规避、降低、转移和接受策略。

2.4 持续投资于新技术和人才培训,以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人才储备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新技术层出不穷,商业模式不断创新,企业要想保持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学习和适应[3]。通过投资于新技术和人才,企业能够建立起一套灵活、高效的财务管理体系,为未来的业务拓展和市场变化做好充分准备。

企业需制定一项长期的科技投资战略,明确技术投入的方向和重点。这一战略应与企业总体发展目标相一致,既要考虑当前财务管理转型的紧迫需求,也要兼顾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具体来说,企业应评估当前财务管理系统中的技术短板,如数据处理能力不足、分析决策工具落后等,同时预测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如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潜力。基于这些评估,企业可以设立专项技术投资基金,每年按一定比例提取利润用于新技术研发和应用,确保技术投入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在人才培训方面,企业应构建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确保财务人员能够及时掌握新技术,并具备将技术应用于财务管理的能力。这要求企业不仅要提供定期的技术培训课程,还要建立一种持续学习的文化氛围,鼓励财务人员主动学习新知识。

在培训内容上,企业应结合技术发展趋势和财务管理实际需求,设计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如大数据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ERP 系统操作与维护、AI 在财务决策支持中的作用等。此外,企业应建立一套人才评估和激励机制,确保技术投入和人才培训的效果得到最大化利用。这包括定期进行技术能力和业务能力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培训内容和重点,以及为表现突出的财务人员提供晋升机会、奖金或股权激励等。通过这些措施,企业可以激发财务人员的学习和工作热情,确保他们在技术和业务上的不断进步。

结论:通过对基于业财融合的企业财务管理转型研究,发现业财融合不仅能够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精细度和实时性,还能有效促进业务流程的优化与协同。通过构建全方位预算管理体系、集中管控资金以及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企业能够显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因此,业财融合的企业财务管理转型是企业适应市场环境变化、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值得在更广泛的企业实践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晓冬. 基于业财融合的企业财务管理转型研究[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4,(20):97-99.

[2]李素芸.基于业财融合的企业财务管理转型研究[J].财会学习,2024,(10):29-31.

[3] 陈 一 青 . 基 于 业 财 融 合 的 企 业 财 务 管 理 转 型 研 究 [J]. 首 席 财 务官,2023,19(20):118-120.

[4]魏怡鸣.业财融合式财务管理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基于 ChatGPT+RPA 技术[J].财会通讯,2025,(08):100-105.DOI:10.16144/j.cnki.issn1002-8072.2025.08.017.

[5]渠晓军.基于业财融合的建筑企业会计管理问题及对策[C]//中国建设会计学会.中国建设会计学会 2024 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中铁十五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2024:292-299.DOI:10.26914/c.cnkihy.2024.053701.

[6] 欧 阳 洋 . 基 于 业 财 融 合 视 角 的 财 务 管 控 转 型 研 究 [D]. 西 南 财 经 大学,2023.DOI:10.27412/d.cnki.gxncu.2023.001989.

[7]彭坤.探析新型研发机构利用 ChatGPT 开展业财融合式财务管理的思路[J].会计师,2024,(04):124-126.

[8]张宝贤,古柳,陆易.“互联网+”时代业财融时代业财融合管理会计框架研究——以通信行业为例[J].财会研究,2017,(09):29-33.

[9]常云霞.加强成本核算财务管理实效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C]//《中国招标》期刊有限公司.新质生产力驱动第二产业发展与招标采购创新论坛论文集(二).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公司;,2025:224-225.DOI:10.26914/c.cnkihy.2025.011908.

[10]余欣悦.大型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与数字化转型探析——评《财务数字化转型》[J].商业经济研究,2025,(11):2.

作者简介:贺佳杰(1984 年7 月-),女,汉族,内蒙古包头市人,中级会计师,本科,研究方向: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