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教师角色压力困境及成因分析
林昱雯 王恒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四川成都 610103 德阳科贸职业学院,四川德阳 618300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民办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民办高职教师面临着诸多挑战,尤其是角色压力问题日益凸显。角色冲突、角色模糊和角色过载成为困扰教师职业发展的主要困境,不仅影响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幸福感,更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民办高职教师面临的这三种角色压力困境的具体表现及其形成原因,为缓解教师压力、提升教育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通过系统梳理相关文献和实地调研数据,本研究将揭示这些角色压力困境的内在机理,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民办高职教师角色冲突的表现及形成原因
角色冲突是指个体在履行不同角色时面临的相互矛盾或不一致的期望和要求。民办高职教师面临的角色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常常陷入教学者与管理者的角色冲突。作为教学者,他们需要专注于课堂教学和学生指导;作为管理者,又不得不处理大量行政事务和班级管理工作。这种双重身份常常导致教师在时间分配和工作重点上陷入两难。
其次,教师面临着教育者与服务提供者的角色冲突。在民办高职院校市场化运作的背景下,教师不仅承担传统意义上的教育职责,还需要满足学生和家长作为"消费者"的各种需求,这种角色转换常常让教师感到困惑和压力。此外,不同利益相关者对教师的期望差异也会导致角色冲突。学校管理层、学生、家长和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往往不一致,教师很难同时满足所有群体的要求。
这些角色冲突的形成有多方面原因。从组织层面看,民办高职院校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运行机制与公办院校不同,更强调市场导向和效益原则,这必然对教师角色提出更多元化的要求。从社会层面看,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相对较低,但社会期望却很高,这种落差加剧了教师的角色冲突。从个人层面看,部分教师对自身职业定位不清晰,缺乏必要的角色转换能力,也是导致角色冲突的重要原因。
二、民办高职教师角色模糊的表现及形成原因
角色模糊指的是个体对自身角色定位、职责范围和绩效标准缺乏清晰认识的状态。民办高职教师的角色模糊主要表现在:首先,职责边界不清晰。许多教师反映,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遇到职责范围不明确的情况,不知道哪些工作属于自己的分内之事,哪些属于额外要求。其次,绩效评价标准模糊。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评价体系往往不够完善,评价标准主观性强,教师难以准确把握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
再次,职业发展路径不明确。相比公办院校,民办高职教师的职业晋升通道更为模糊,缺乏清晰的职称评定和职业发展规划,这使得教师对自身职业前景感到迷茫。最后,专业定位不清晰。高职教育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但许多教师对如何平衡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感到困惑,不清楚自己的专业角色应该如何定位。
角色模糊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院校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清晰的岗位描述和职责划分;职业教育政策频繁调整,导致教师角色定位随之变化;民办高职院校办学历史短,尚未形成成熟的教师角色认知模式;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意识不强,缺乏主动明确角色定位的意识和能力。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民办高职教师普遍面临角色模糊的困扰。
三、民办高职教师角色过载的表现及形成原因角色过载是指个体承担的角色要求和任务数量超出其能力和时间所能承受的范围。
民办高职教师的角色过载现象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工作任务繁重。许多教师需要承担远超正常工作量的教学任务,周课时数常常达到 20 节以上,甚至更多。此外,还要负责学生管理、招生宣传、校企合作等多种工作。
工作时间过长。调查显示,大部分民办高职教师平均每天工作时间超过 10 小时,周末和节假日加班成为常态。工作压力巨大。由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教学资源有限、管理要求严格等因素,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专业发展受限。繁重的工作任务使得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专业学习和能力提升,形成恶性循环。
角色过载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从院校运营角度看,民办高职院校为控制成本,往往采取"少用人、多干活"的策略,导致师生比失衡;从教育发展角度看,职业教育快速扩张与师资队伍建设不同步,造成教师数量不足;从社会因素看,家长和学生的高期望转化为对教师的更高要求;从个人因素看,部分教师缺乏时间管理和压力调节能力,加剧了角色过载的感受。
四、对策建议
针对民办高职教师面临的角色压力困境,本研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院校管理层面,应建立科学的岗位职责体系,明确教师角色定位和工作边界;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制定清晰合理的绩效标准;优化工作分配,合理控制教师工作量;加强职业发展支持,为教师提供明确的晋升通道。
政策支持层面,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民办高职院校的规范指导,制定合理的师生比标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改善教师待遇;完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认证体系,提升教师专业地位;建立健全教师权益保障机制,减轻教师非教学负担。
个人调适层面,教师应增强角色认知能力,明确职业定位;提高时间管理和工作效率;学习压力调节技巧,保持心理健康;主动寻求专业发展机会,提升职业胜任力。同时,院校应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服务,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角色压力。
五、结论
民办高职教师面临的角色冲突、角色模糊和角色过载问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角色压力困境不仅影响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更关系到民办高职教育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院校、政府和教师个人多方共同努力,通过制度完善、政策支持和个人能力提升等综合措施,为教师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张明华, 李静怡.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压力与应对策略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2020, 15(3): 45-52.
[2]王立新, 陈思远. 民办高校教师角色冲突的形成机制与调适路径[J]. 高等教育管理, 2019, 13(2): 78-85.
[3]刘芳, 黄志强. 职业教育教师工作负荷与职业倦怠关系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1, 37(8): 62-69.
[4]Johnson, S. M., & Birkeland, S. E. (2020). The Changing Role of Teachers inVocational Education. Journal of 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35(1), 23-38.
[5]陈光明, 吴晓雨. 民办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困境与对策[J]. 教育发展研究,2018, 38(11): 56-63.项目资助:本研究属于中华职业教育社资助科研项目成果,课题名称:角色压力对民办高职教师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课题编号:ZJS2024YB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