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探索

作者

赵洋

喀什市第十七小学 新疆 喀什市 844000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个人成长与进步的内在需求。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提问、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等策略,教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展望未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持续探索并实践更多富有成效的教学策略,加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批判性思维;策略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持续研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

1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批判思维是思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在面对信息时能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深入分析和客观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深度剖析课文内容,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就不同观点展开讨论,可以有效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学生需学会辨识信息的真伪与优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及背景,进而形成独到见解。批判思维的培养,不仅使学生在学术研究中保持审慎态度,避免盲目接受,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帮助他们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拥有批判思维的学生,在面临复杂问题时,能够从多角度思考,权衡各种利弊,从而选择最优的解决方案。这种思维方式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2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2.1知识点繁杂

学生需要掌握的语文知识点众多,包括字词认读、名句背诵、写作技巧、古文等。然而,由于课时有限,教师往往只能以机械讲解的方式来传授知识,课堂变得仓促而枯燥,缺乏深入的解释和实际运用的训练。学生面对大量的知识点,也难以真正理解和消化,容易出现理解不深刻、记忆不牢固的问题,甚至在应用时遗忘或混淆。

2.2缺乏实践与运用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注重文字、语法和阅读理解的学习,学生虽能够对文字和句子的结构有一定的认识,但缺少实际运用语文知识的机会,特别是在写作和口语表达方面的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虽然他们掌握了一些语言技巧和理论知识,但无法将其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导致了知识脱离实际、应用能力较低等问题。

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

3.1在教材中挖掘思辨性阅读教学素材

教师充分挖掘和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利于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内容,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效阅读。在研读教材时,教师不仅要对个别文本进行独立分析,还要识别出文本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出跨单元的学习体系。通过采用这种方式,教师可引导学生跨越章节、年级的界限,对分散的知识点进行有效整合和思考。例如,在“人物的智慧”思辨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多个单元挑选出相关课文。如《草船借箭》与《田忌赛马》两篇古文虽然被收录在不同年级的教材中,却都表现了历史人物机智过人的特点。教师将这两篇课文组合在一起,可以构成一个跨年级、跨单元的思辨体系,以便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文本间的异同,深入挖掘“智慧”在不同情境下的体现,有效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教师也可以聚焦语文要素,在教材中挖掘有助于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的元素。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文要素”是教师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能力的重要依据。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单元导语、课文、语文园地中寻找与思维过程有关的素材,然后通过整理和分析这些素材,形成自己的理解。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讨论中表达自己对人物决策过程的看法,从而锻炼他们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

3.2开展情境讨论活动

为了降低语文知识的认知难度,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情境讨论教学活动,将抽象的、复杂的语文知识转变成直观的、形象的多媒体画面,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针对情境内容进行分析与思考,鼓励他们从多角度出发,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度辨析,使其在透彻理解知识内涵的同时提高思辨能力。例如,四年级上册中的《题西林壁》是苏轼创作的一首古诗,蕴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对此,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诗中的哲理,提高其认知水平和思辨能力,教师可以开展情境讨论活动。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介绍庐山的视频,让学生对庐山景观有初步的了解。随后,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古诗,让他们结合释义理解诗句的表层意思,再引导学生结合视频情境对古诗内容进行深入分析,让他们根据日常观察事物的经验探讨诗句的内在含义,使其能够从多角度出发感悟诗中蕴含的哲理。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视角对身边事物进行观察和描述,让他们进一步体会“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含义,鼓励他们运用辩证思维深入探讨诗句的深层内涵,从而明白这首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学生参与情境讨论活动,既能直观认知有难度的知识,又能在情境的启发下快速理解知识的内涵,形成多角度看问题的意识,提高思辨能力。

3.3优化语文作业内容

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教师可深层优化语文作业内容,将思辨性作业融入其中,或是引导学生开展课后活动,通过课后趣味思辨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品质,推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进程。第一,教师需紧扣课程教学大纲,设计语文批判性思维培养作业,精心选择思辨性话题,明确思辨性话题冲突。需注意,针对性设计语文作业时,应保证作业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以此降低学生思维难度,引发学生思考兴趣,大幅度提升学生高质量完成作业可能性。第二,教师可开展角色扮演课后活动,例如,以《三打白骨精》教学为例,教师可为学生分配表演角色,如白骨精、孙悟空等,扮演该角色的学生则需站在该角色视角思考问题,仔细思考该角色心理活动,尝试以对话形式体现其心理活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则需适时提问,询问学生为何该角色会做出该种行为,并深度理解其所扮演的人物角色。学生扮演完成后,教师则需深化情景模拟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唐僧为何多次不信任孙悟空”,延伸出“信任与误解”的批判性讨论话题,鼓励学生开展深度小组讨论,通过角色扮演与话题讨论,增强学生批判性思维,强化学生批判性思辨能力。

结束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意识到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价值,加强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理论学习,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灵活应用前沿教育理论,根据班级认知特质,采取因材施教教学策略,制定个性化思维培养方案,紧扣课堂教学主旨,创设批判性思维培养教学情景,开展丰富的语文教学活动,真正实现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掌握多种批判性思维技巧,显著提升自身批判性思维能力。因此,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进行探索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宋理科.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J].语文世界,2024,(22).

[2]初朝霞.思辨阅读,助推小学语文教学由“浅”入“深”[J].语文世界,2024,(22).

[3]芮元林.基于小学语文的实践与思考[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22(02):107-108.

[4]徐秋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启迪与智慧(上),2023(3):81-83.

[5]徐静.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方法[J].小学生(上旬刊),2022(7):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