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羽毛球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李长亮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省沈阳市,110000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的定义逐渐变得更加多元,学生们不仅要具备足够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羽毛球运动在高校学生中很受欢迎,相应的教育课程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们掌握羽毛球的运动技能并增强学生体质,另一方面还能够对学生坚强意志品质、良好团队协作能力的形成发挥出巨大而积极的作用。因此在立德树人的综合视域下,高校教师必须要对羽毛球课程的思政建设进行对应的改革,继而促进学生们的全面成长并使他们进一步契合于新时代的人才发展要求。
、深入挖掘羽毛球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首先,教师要进一步注重对学生体育精神与意志品质的培养。羽毛球运动具有高强度、高对抗的综合特点,运动员们必须要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勇于拼搏的精神和顽强的斗志才能在赛场上展开拼搏。因此在思政融合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当依托于介绍羽毛球运动员在赛场上克服困难、逆转夺冠的成功案例来对学生做对应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羽毛球项目对于自身意志品质所具有的塑造价值,继而培养、完善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不退缩、勇于挑战的意志品质。
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与社会责任。羽毛球比赛中存在着双打和团体项目,这些项目无一不强调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和相互支持。据此,教师需要有意识地组织更多的双打和团体比赛,以之为依托来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充分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此外,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到在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所要负起的责任,鼓励他们为了团队的荣誉而不懈努力,继而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与公平竞争。羽毛球比赛有着严格的规则,任何违反规则的行为都将受到赛场处罚。基于这一事实,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详细讲解相应的比赛规则,集中强调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循序渐进地培养起学生们的规则意识和公平竞争意识。
二、优化教学方法融入思政教育
首先,积极运用案例教学法。教师收集国内外羽毛球赛事中体现思政元素的案例,如运动员的爱国表现、体育精神的展现等,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讨论。例如,在讲解体育精神时,引入李宗伟与林丹多年的“林李大战”,他们虽然是对手,但彼此尊重、相互激励,共同追求更高的竞技水平,这种体育精神值得学生学习。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加深学生对思政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其次,积极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羽毛球训练和比赛,小组内成员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思政相关的小组任务,如探讨羽毛球运动对个人品德修养的影响,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进行思政交流和探讨。
再次,积极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具有更强思政教育效力的教学情境,依托于模拟国际羽毛球大赛等方式来让学生们扮演运动员、裁判等角色,使他们得以在对应的情境中增强自身的羽毛球技能并充分体验到运动员在赛场上的爱国情怀、拼搏精神以及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从而强化思政教育所具有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三、提升教师的思政素养和教学能力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开展主体,也是所有教育改革工作的绝对主力,因此对于教师职业素养的优化建设必然要彰显出其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第一,教师要进一步加大自身的培训力度。教师要在高校的配合和支持下定期组织、参与相应的思政教育培训活动,联系、邀请校外的思政专家开展讲座和指导活动,借此来提高教师对思政教育的认识和理解维度;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定期开展教学技能的培训活动,不断学习、掌握将思政元素融入羽毛球教学的思路、方法和技巧,从更高层面出发来强化教师的职业教学能力。
第二,教师要进一步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教师需要利用既有的教研平台来执行课程思政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和客观需求探索更加适合羽毛球课程的思政教学模式、方法、理念,不断总结、吸收经验和教训并发现、分析、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以此来充分提高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效率。
四、完善课程评价体系融入思政考核
首先,教师要注重知识技能与思政表现的同步评价。在羽毛球课程评价中,教师一方面要考核学生们的羽毛球技术水平、身体素质等知识技能方面的成绩,另一方面更要将学生的思政表现纳入考核范围,对标于学生的团队协作表现、对待困难的态度、遵守规则的情况等来建立、健全完备的考核依据体系。
其次,教师要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过程性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关注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围绕课堂参与度、小组合作情况、训练态度等主题来及时发现学生在思政方面的问题并给予他们对应的指导;而在终结性评价中则要重点结合期末考试、作业等方式来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思政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考核,并给予他们具体的量化评价。
最后,教师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建设。除了常规的教师评价之外,教师还要让学生积极开展自我评价和互评工作,利用自我评价来让学生有效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思政收获和不足,同时借助于互评来培养、完善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从彼此身上学习到更多优秀的品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广大高校教师需要立足于羽毛球课程来开展相应的思政体系建设框架,积极围绕多元主体建立、健全工作体系,让学生在参与羽毛球学习、训练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良好的社会道德,以此来为学生们的成长、成才创造更为理想的条件,同时也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子怡.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体育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合[J]. 当代体育科技,2024,14(2):130-134.
[2]张宁. 论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思政课程建设[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89-91.
[3]王玉洁. 构建育人共同体:高校体育思政建设的育人价值与实践之道[J]. 青少年体育,2022(5):28-30.
作者简介:李长亮(1979.11-),男,汉族,辽宁沈阳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基金项目:2024 年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教改课题:基于成果为导向的高校羽毛球公共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编号 JG242201C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