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英语教学创新路径研究
刁怀雨
山东省新泰市放城镇太平联办小学 271218
一、引言
小学英语作为学生接触国际语言、了解多元文化的启蒙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四个方面。如何将核心素养的理念融入日常教学,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创新路径,已成为当前小学英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核心课题。
二、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体现
1. 语言能力:指在社会情境中听、说、读、看、写等方面的语言运用能力。在小学阶段,体现为学生能听懂简单的指令和故事,能进行基本的日常问候和交流,能读懂配图小短文,并能书写简单的句子。2. 文化意识: 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小学生应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基本礼仪、节日庆典(如圣诞节、万圣节),并能与中国传统文化(如春节、中秋节)进行初步对比,树立文化自信,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3. 思维品质: 指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英语学习不仅是记忆,更是思考。例如,在阅读故事后预测结局、对人物行为进行简单的评价、或为故事续编新的结尾,都是培养思维品质的有效方式。4. 学习能力:指学生主动运用学习策略、拓宽学习渠道、提升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包括如何预习复习、如何管理时间、如何利用工具书或多媒体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等,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当前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学目标偏离,重知识轻素养: 许多课堂仍以词汇、语法为核心教学目标,课堂活动围绕知识点展开,对文化内涵的挖掘、思维层次的引导以及学习策略的传授严重不足。考试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核心素养的培养流于形式。
2. 文化教学肤浅,中外对比缺失:文化教学往往停留在“图片展示”层面,如展示圣诞树的图片、讲解感恩节的由来,但缺乏深度挖掘和中外对比。学生无法理解文化现象背后的价值观差异,难以形成真正的跨文化理解力。
3. 评价体系片面,忽视过程发展:教学评价多以期末笔试成绩为主要甚至唯一标准,侧重于对语言知识的考查。而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努力,缺乏有效的、形成性的评价手段。
四、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英语教学的创新路径
针对上述问题,为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小学英语教学必须进行系统性的创新与改革。
(一) 深化教学内容:从“课本”走向“生活”与“世界”
1. 创设真实语境(Contextualized Learning):语言的生命力在于运用。教师应竭力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相结合。例如,学习食物词汇时,可以模拟“餐厅点餐”场景;学习方位介词时,可以让学生描述教室或自己房间的物品摆放。让语言在“用中学”,在“学中用”。
2. 推行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驱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例如,学习“My family”主题后,布置“制作家庭树(Family Tree)并向同学介绍”的任务;学习天气和城市主题后,布置“策划一份周末出游计划并进行展示”的任务。任务驱动赋予了语言学习明确的目的性和交际性。
3. 加强跨学科融合(Cross-curricular Integration):将英语与美术、音乐、体育、科学等学科相结合。例如,用英语学习颜色和形状后创作美术作品;学唱英文歌曲和童谣,这种融合不仅增加了英语的复现率,也让学生体会到英语作为工具学科的实用价值。
(二) 创新教学方法:从“灌输”走向“引导”与“赋能”
1. 利用信息技术,赋能个性化学习: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教育APP、英文动画、在线学习平台等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视听环境。通过希沃白板等工具设计互动游戏,增强课堂趣味性。利用 AI 口语APP,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口语练习与即时反馈,缓解大班教学下教师无法兼顾每个学生的困境。
2. 丰富课堂活动,促进合作探究: 采用角色扮演(Role-play)、小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项目式学习(PBL)、英语戏剧等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是绝对的主角,他们需要沟通、协作、思考、创造,从而综合锻炼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三) 重构评价体系:从“单一”走向“多元”与“发展”
1. 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不应只关注语言知识,还应将口语交际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文化理解能力等纳入评价范围。
2. 评价方式过程化: 建立“成长档案袋(Portfolio)”,收集学生的作业、作品、表演视频、自评表、小组评价表等,记录其学习过程中的努力、进步与成就。这种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远比一次终结性考试(Summative Assessment)更有价值。
3. 评价主体多元化:改变教师一人评价的模式,引入学生自评(Self-assessment)和同伴互评(Peer assessment)。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学会欣赏和学习他人的优点,从而培养其元认知能力和合作精神。
五、结论与展望
培养小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它要求教育工作者彻底转变观念,从“育分”真正转向“育人”。本文所提出的创新路径——通过深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转变师生角色和重构评价体系,是一个相互关联、彼此支持的有机整体。未来的小学英语课堂,应是一个充满活力、互动和思考的场所。这对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不断学习、勇于实践、善于反思。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22.
[2] 梅德明 . 新时代英语教学应聚焦核心素养培育 [J].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 2018,
[3] 龚亚夫 . 论基础英语教育的多元目标 [J]. 课程·教材·教法 ,2012, 32(11): 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