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作文训练系统研究
沈慧
四川省仁寿县文宫中学 620566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标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作为广泛使用的教学资源,其作文训练系统对于实现作文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对该训练系统的反馈不一,因此有必要对其展开深入研究。全面了解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作文训练系统的构成、特点及实施效果,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理论上,丰富高中语文教材研究的相关成果;实践上,为教师科学运用教材进行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提供指导。
一、新课标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要求
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能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在作文方面,要求学生能多角度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进行写作,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倡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内容具体充实,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自己对时代的认识和思考。学生应掌握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常见文体的基本特征和写作方法,同时能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具备审题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基本写作能力,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书写规范、整洁。此外,还要求学生有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二、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作文训练系统的编排特点
(一)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教材中的阅读文章为作文训练提供了丰富的范例。如在必修一学习了《沁园春·长沙》等诗歌后,作文训练中会让学生借鉴诗歌的意象运用和抒情手法进行写作。通过对经典文本的分析,学生能直观学习到如何选材、立意、谋篇布局以及运用修辞手法等。阅读教学不仅为写作提供素材和技巧,写作训练也能加深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了议论文《劝学》后,学生进行议论文写作训练,在运用论证方法和组织文章结构的过程中,能更深入体会《劝学》的论证逻辑和写作特色。
(二)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从必修一到必修五,作文训练从简单的记叙文写作逐步过渡到复杂的议论文和哲理散文写作。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叙述能力,随着年级升高,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要求逐渐提高,符合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规律。每个模块的作文训练都有明确的目标和步骤,且前一个模块的训练为后一个模块做铺垫。如必修二在必修一记叙文写作基础上,增加景物描写和抒情的训练,引导学生将单纯的叙事向更丰富的表达形式转变。
(三)注重综合性与开放性
作文训练涉及多种能力的培养,如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同时,还融合了不同学科的知识,如在关于“自然”主题的作文训练中,可能涉及地理、生物等学科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写作视野。题目设置具有一定开放性,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和创新思维。例如“以‘挫折’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文体来表达对挫折的理解和感悟,充分展现自己的写作风格和独特见解。
三、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作文训练系统的优势与不足
(一)优势
系统性强:从必修到选修教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作文训练体系。训练内容涵盖多种文体和主题,且各模块之间相互关联、循序渐进,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提高写作能力。
贴近生活:作文题目多以学生的生活、社会热点、自然现象等为切入点,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注重能力培养:既注重基础写作能力如遣词造句、语法规范的训练,又强调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各种类型的作文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表达观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不足
训练梯度不够细化:虽然整体上呈现由易到难的趋势,但在某些具体知识点和技能的训练上,梯度不够明显。例如在议论文论证方法的训练中,从初步介绍到熟练运用之间缺乏足够的过渡练习,导致部分学生难以很好掌握。
个性化指导不足:由于教材面向广大学生,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对于写作基础较好或较差的学生,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内容,不利于因材施教。
评价体系不完善:教材中对作文的评价标准阐述相对笼统,缺乏具体、细化且可操作的评价指标。这使得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准确把握评价尺度,学生也不明确自己作文的优点和不足,不利于作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对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作文训练系统的改进建议
(一)细化训练梯度
对每个写作知识点进行更细致的分解,如将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训练分为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单一方法的专项练习,再过渡到多种论证方法综合运用的练习。针对不同难度层次的学生,设置分层训练题目。在每个模块的作文训练中,提供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练习,逐步提升写作能力。
(二)加强个性化指导
教师在教学开始前,通过问卷调查、写作测试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写作基础、兴趣爱好和学习风格等,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利用网络平台或校本教材,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写作指导资源,如针对写作基础薄弱的学生提供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讲解和练习,为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文学名著赏析、创意写作技巧等拓展内容。
(三)完善评价体系
明确各文体的具体评价指标,如记叙文从立意、内容、结构、语言、描写手法等方面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议论文从论点、论据、论证、逻辑结构、语言表达等维度给出具体的评价细则。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元化评价方式。教师评价注重专业性和指导性,学生自评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学生互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同时,可利用信息化工具如在线作文批改平台,为学生提供即时、详细的评价反馈。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作文训练系统进行了全面分析,明确了其在内容、编排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该教材作文训练系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提供了较为系统的框架。
希望教材编写者和教育工作者能重视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不断优化作文训练系统,使其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同时,期待未来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能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培养出更多具有良好写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学生。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将不断创新和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陶冶 . 四大名著是最好的作文教材 [J]. 新课程·上旬 .2014,(2).17-17.
[2] 范礼堂 . 课文是作文教学的最好教材 [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9).211.
[3] 黄翔东 . 作文教材的不足与我们的期待 [J]. 语文教学通讯·D 刊(学术刊).2013,(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