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实践路径
段英杰
正宁县周家镇梁家小学 745306
引言
小学生受年龄限制,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结合小学生这一特点,小学美术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在长时间美术知识学习中学会观察生活,并逐渐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这对于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探索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实践路径,势在必行。
一、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灵活运用教材资源
小学生因年龄较小,还没有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审美能力以及认知水平均有待提升 [1]。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实践中,注重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点,将日常生活实际作为美术教学的切入点,不仅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更能够提升美术教学效果,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更加科学合理的运用教材资源,围绕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提炼教学素材,建立起二者之间紧密的联系,可以帮助学生在获得美术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建立在真实生活基础之上,同传统单纯进行美术知识讲解的教学方式相比,可以为学生提供开放性思维空间,因此能将生活化教学的功能全面发挥出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
例如,在《童年艺趣》一课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需引导学生对画《阳台》、雕塑《小年》、版画《摇》、中国画《小红花》等多种艺术形式进行了解,从观察作品中服饰、人物动作以及神态表情呈现等角度出发进行作品赏析,实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增加学生对美术作品认知的教育目标。为将学生带入到生动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来激发创作灵感,利用学生分享的“和小伙伴一起放风筝”或“在院子里追蝴蝶”等记忆里的故事以及画面出发,帮助学生建立起美术知识同生活实际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灵活应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各种形式艺术作品中小孩笑脸和玩具,雕塑中的儿童动态姿势,深化学生对艺术作品的了解。在此基础行,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童年经历,创作反映自己童年趣事的作品,灵活勾勒线条、搭配色彩来表现“追蝴蝶”或“放风筝”等童年场景。这一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教学内容进行紧密融合,实现提升学生情感表达能力以及创作能力的目标。
二、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进行课堂情境的创设,从而更加生动的进行美术知识的呈现,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趣味性美术课堂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美术知识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美术课堂参与度。教师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美术教学情境,将学生全身心带入到美术知识所呈现的艺术氛围当中,可促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从而激发表现欲望,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艺术创意能力和审美能力[3]。
例如,在《难忘的朋友》一课教学中,课堂导入阶段,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胆分享自己最难忘的朋友,讨论和朋友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共同经历的趣事,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此基础上,教师能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随后可将学生带入到不同风格作品赏析当中,感受孩子们一起玩耍、互相帮助场景的勾勒方法以及绘画意图,促使学生意识到艺术创作是情感和故事呈现的重要途径,帮助学生感受到艺术所能表达的情感深度。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与朋友之间的难忘经历进行绘画,并给予学生鼓励,引导学生大胆使用色彩来表现笑容、拥抱等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继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促进学生艺术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精选有生活价值的素材,激发创意表现力
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静心选择教学素材,才能够促使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相符,不断深化学生对美术知识的认知。而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可以将充满生活气息的素材引入课堂,以特殊的方式呈现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场景,此时可以促使学生意识到美术知识同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艺术思维,并在积极进行艺术创作过程中激发创新性思维,形成较强的创作欲望,最终在全面提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为学生形成独立思考以及良好的艺术表达能力奠定基础[4]。
例如,在《生活中的线条》一课教学中,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中,基于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可以精选有生活价值的素材,将其引入课堂,呈现出线条的丰富表现力。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展示两张图片——一张是笔直的公路,另一张是弯曲的盘山公路,利用两张对比鲜明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直线和曲线在视觉上带来的不同感受,激发学生对线条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展示三幅艺术作品:《春醒》、《秋水回波》和《天水牧歌》,引导学生观察艺术家运用直线和曲线表达情感的手法,了解到线条不仅是构图的基本元素,更是艺术家传递情感和表现意境的重要工具。随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折线、回旋线、波浪线来绘制不同图片,在大胆尝试中挖掘学生艺术表现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美术教师实际展开教学实践中,应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学习积极性等特点,将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事物引入课堂,创设生活化课堂情境,促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感受艺术的魅力,积极主动参与到美术创作当中,从而实现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等核心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黄梅兰 .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解析 [J].文渊(小学版),2024(6):725-727.
[2] 杨真 . 体验式教学对小学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价值研究[J]. 华夏教师 ,2024(30):55-57.
[3] 沈薇洁 . 核心素养视域下上海灯彩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新路径[J]. 美术教育研究 ,2024(20):38-40.
[4]张玉立. 联结生活,感知审美——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J].求知导刊 ,2024(35):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