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六西格玛工具在汽车零部件行业提高装配一致性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牟传威 朱亚军

上汽通用东岳动力总成有限公司;烟台正海合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随着汽车工业智能化、模块化的发展,汽车零部件的装配精度和一致性要求愈发严格。尤其在发动机、传动系统、底盘等关键部件中,装配质量的微小偏差都可能导致整车性能下降或返工报废。传统质量控制方法往往依赖经验或事后检验,难以从系统层面解决装配波动问题。六西格玛方法通过系统化的流程改进、数据驱动的决策方式,有效提升过程能力和产品一致性。本文以实际装配改进项目为依托,探讨六西格玛工具在提升汽车零部件装配一致性方面的应用模式与优化策略。

1 汽车零部件装配一致性问题分析

1.1 装配一致性的定义与评价标准

装配一致性指汽车零部件在装配过程中,其几何参数、连接状态等符合设计要求的程度,是衡量装配质量的核心指标。评价标准主要围绕具体测量指标展开,装配尺寸偏差是关键指标之一,如零部件之间的配合间隙、相对位置偏差等需控制在设计允许范围内;接合力偏差也至关重要,包括螺栓拧紧扭矩偏差、压装力偏差等,直接影响连接强度和稳定性。此外,还包括装配后的形位公差、运动部件的配合精度等指标,这些指标共同构成了装配一致性的评价体系,确保零部件装配后能满足整车性能和可靠性要求。

1.2 装配一致性差的成因分析

装配一致性差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工装误差是重要原因,工装夹具的定位精度不足、磨损或调试不当,会使零部件在装配时无法准确对位,产生尺寸偏差;操作波动也会影响一致性,操作人员技能水平差异、操作流程执行不规范,如螺栓拧紧顺序错误、力度控制不稳等,会导致装配质量波动;零件公差同样不可忽视,零部件自身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超差,在装配时会产生累积误差,尤其是多零件装配时,累积误差更易导致一致性下降。此外,设备运行状态不稳定、装配环境变化等也可能影响装配一致性。

1.3 装配一致性对整车性能的影响

装配一致性对整车性能有着直接且显著的影响。在 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方面,装配差异会导致零部件配合间隙不均,行驶中产生异常振动和噪音,影响驾乘体验;在可靠性上,若关键连接部位的接合力偏差过大,可能导致零部件松动、磨损加剧,缩短使用寿命,甚至引发安全隐患;质量成本也会因装配一致性差而增加,不合格品的返工、返修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同时售后故障率上升会增加维修成本,损害品牌声誉。例如,发动机气门装配间隙不一致,可能导致发动机异响、动力下降,甚至出现气门漏气等严重故障。

2 六西格玛工具在一致性改进中的应用

2.1DMAIC 流程在装配改进中的实施路径

DMAIC 流程为装配一致性改进提供了系统的实施路径。Define 阶段明确改进目标,如将某零部件装配尺寸偏差控制在更小范围,并确定相关方需求;Measure 阶段对装配过程的关键参数进行测量,收集数据,如记录不同批次的装配尺寸、拧紧扭矩等;Analyze 阶段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影响一致性的关键因素,如工装定位误差、操作步骤不规范等;Improve 阶段针对关键因素制定改进措施,如优化工装设计、规范操作流程;Control 阶段建立监控机制,确保改进措施持续有效,如定期检查工装精度、对操作人员进行复训,通过这五个阶段的循环,逐步提升装配一致性。

2.2 关键质量工具的选取与作用

在装配一致性改进中,多种关键质量工具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果图通过梳理影响装配质量的各类因素,如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等,帮助定位关键因子;FME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识别装配过程中潜在的失效模式及其影响程度,提前采取预防措施;SPC(统计过程控制)通过监控装配过程的关键参数波动,及时发现异常,避免不合格品产生;DOE(实验设计)用于优化工艺参数,如通过设计不同的拧紧扭矩和顺序组合实验,找到最优参数设置,减少装配偏差,这些工具相互配合,为一致性改进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方法。

2.3 案例分析:某发动机零部件装配一致性改进项目

某发动机零部件装配一致性改进项目中,六西格玛工具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项目初期,通过测量发现该零部件装配后的位置度偏差较大,利用因果图分析得出工装定位销磨损、操作人员安装顺序不统一是主要原因。采用 FMEA 识别出偏差可能导致的发动机漏油等风险,随后通过 DOE优化装配顺序,并更换高精度定位销。实施 SPC 对改进后的过程进行监控,定期测量位置度偏差。结果显示,装配位置度偏差明显减小,过程能力指数提升,不合格品率大幅下降,验证了改进措施的有效性,为发动机整体质量提升奠定了基础。

3 实施六西格玛的挑战与优化建议

3.1 企业内部推广难点与人员培训问题

企业在推广六西格玛过程中面临诸多难点,团队能力不足是突出问题,员工对六西格玛工具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限,难以有效开展改进工作;文化适应性存在障碍,传统生产观念下,员工可能对新的改进方法持抵触态度,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跨部门协作不畅也影响推广效果,装配改进涉及生产、质量、技术等多个部门,部门间沟通协调不足会导致信息传递滞后、措施落实不到位。因此,需加强人员培训,分层次开展六西格玛知识和工具应用培训,同时培养跨部门协作意识,营造持续改进的文化氛围。

3.2 数据采集与过程监控系统的匹配问题

数据采集与过程监控系统的匹配是实施六西格玛的关键挑战。构建有效的数据支撑体系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但部分企业的数据采集方式落后,仍依赖人工记录,易出现误差和延迟;过程监控系统与装配设备的信息化水平不匹配,设备无法自动上传数据,导致监控滞后。为此,需推进设备信息化升级,安装传感器实现关键参数的自动采集,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整合,同时制定数据采集标准,确保数据质量,为六西格玛分析和决策提供可靠支持。

4 结语

六西格玛方法在提升汽车零部件装配一致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不仅可以精确识别过程波动源,还能通过科学试验优化装配参数。从企业层面看,推动六西格玛在装配领域的深入应用,有助于构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的精益生产体系。未来,需进一步加强数据采集能力、优化人员培训机制,并推动六西格玛与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的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伟,李志强.六西格玛在汽车装配过程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22,51(4):59-63.

[2]孙立国,周楠.基于 DMAIC 的汽车零部件装配一致性改进研究[J].质量与可靠性,2023,41(6):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