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人工智能 + 产教融合”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研究

作者

崔婕

滨州航空中等职业学校 山东滨州 256603

“人工智能+产教融合”之所以能深刻影响新一代计算机网络专业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前专业体系已经发生教育变革,社会业界领域对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就传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而言,确实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改善,例如课程内容滞后于技术发展问题、理论教育与实践操作脱节问题、校企合作“合而不深”问题等。根据中国教育网调研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已经有超过 42% 的大学生认为理论知识难以被有效应用于实践操作,专业教育知识内容无法满足对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需求。而且,当前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式增长也使得计算机网络专业产生了巨大的人才缺口。预计到 2026 年,我国的 AI 人才缺口将达到 1200 万左右,人才需求率可能高达 78% 以上。在如此背景下,“人工智能 ⋅+ 产教融合”就必须渗透到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满足体系优化所有要求[1]。

一、基于“人工智能 产教融合”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困境

虽然人工智能新时代已经到来,产教融合体系也已经初步建立,但是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建设过程中依然面临诸多困境。例如,技术迭代与课程更新相对滞后,许多师生难以适应人工智能新时代所提出的技术要求,与企业产业的教学融合方面反应迟滞,技术力更新不足,难以体现人工智能技术指导下的产业融合发展新优势。这就导致行业实践与校园实训环节的相互脱节,对于专业人才的标准化培养以及个性化发展存在较大矛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更无法有效跟进。上述问题深刻影响了当前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有待改善[2]。

二、基于“人工智能+产教融合”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策略

“人工智能+产教融合”融合理念的出现是希望高校能够实现对人才的精准分类,多维度实现教育发展目标,形成一种数字赋能的人才培育模式。在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这一优化策略应该从创新产教融合机制开始[3]。

(一)创新“人工智能+产教融合”教育合作机制

首先,要创新“人工智能 +j 产教融合”教育合作机制,通过双导引嵌入机制影响人才培养,即从学校、企业双导引教育资源,做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这一教育合作机制可以直接嵌入到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例如从企业中引入智能网络应用与优化课程、人工智能企业级项目实践课程等,这些课程可以确保与行业技术同步更新,对打造高校计算机网络实践专业多维度空间非常有好处。目前,校企合作项目数量多、创新形式变化丰富,例如 5G 教学工厂实训基地、校企合作 AI 赋能教学资源库、虚拟环境实验室等等各有特色,实现了专业学习环境与工作场景的无缝衔接,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的立体化技术支撑。

(二)重构“人工智能+产教融合”课程体系

“人工智能+产教融合”为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重构课程体系,具体的课程体系内容就包括 AI 赋能模块化课程建设机制,打造基于基础能力、AI 技术与网络应用的三维融合新教育体系。在这一课程体系中,主要通过动态课程更新机制来展示专业知识图谱,驱动课程技术迭代加速更新。例如某些高校已经为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引入了物联网、5G、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模块,有效解决了课程内容、技术更新滞后等现实教育问题[4]。

另外还有分层分类的课程体系设计,主要参考学生学习能力与需求不同设计,总共分为三级课程模块,包括基础层、专业层和前沿层。基础层包含“计算机网络原理”、“协议分析”等基础理论课程,对于强化学生的计算机算法基础非常有用;专业层则包含“AI 驱动网络优化”、“云端网络融合”等跨学科课程,这些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复合能力;前言层则专门开设了更为专业的“大模型与网络智能”、“系统嵌入式开发”选修课程,这些课程直接对接当前技术前沿,实现了对专业课程的模块化优化,也为学生构建了专业知识能力递进式的课程链条。

(三)改进“人工智能 + 产教融合”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

最后,就是为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改进传统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通过人工智能数据驱动建立动态评价改进机制,进一步促进专业产教融合发展。在这里,AI 技术希望全面兼顾评价、反馈以及改进等各个环节,为专业学生实现教育与评价闭环管理,保证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产业发展动态完全适配。

例如全过程教育评价反馈,通过人工智能实现对专业学生的增值式能力评价、过程化增值评价。这些评价体系专门以专业学生的基础能力作为评价基点,同时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成长过程进行量化,客观多维度评价学生各项专业能力,形成一条学生的专业个人增值曲线。在全部过程教育评价反馈体系中,教师会动态监控课程、学生学习成果,确保所培养人才能够与未来行业发展需求动态适配,拓展评价维度[5]。

所谓多维度评价体系,就包括了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学科素养评价。而且某些高校还专门设置了“人工智能”课程答辩沙龙,通过学生、教师、企业专家三方作为评委评价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与成果,争取为企业输送最优质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

例如资源动态配置评价机制,它主要在大数据分析平台上围绕课程、资源、能力展开评价,设计专业课程图谱,随时发现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所呈现的薄弱环节。必要时,评价机制还会进行教育资源的精准投放,为改善教学资源,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提供重要支持。

总结:

本文简单讨论了“人工智能+产教融合”融合教育发展机制,它包括教育机制、评价机制,实现了多机制多维度联动,在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教学体系优化提供了多点思路。所以本文认为,目前基于人工智能 AI 赋能计算机网络专业发展是很好的选择,它能够培养具有 AI 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在建立产教融合发展机制方面作用突出,为未来我国信息化时代、数字经济高品质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真正提供强大的高质量专业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邢延,蔡述庭,肖明,等.人工智能类课程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广东工业大学-华为智能基座课程"模式识别"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4(3):73-78.

[2]王学伟,刘君,丁锡龙.人工智能时代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革新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5,29(2):57-64.

[3]黄碧珠,江定涛.生成式人工智能嵌入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逻辑机理,实践进路与发展向度[J].教育与职业,2024(10):39-44.

课题项目:本文是 2024 年度滨州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人工智能+产教融合”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202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