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机场航站楼末端配电的负载特性与节能方案分析
肖俊渝
四川省机场集团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分公司 641417
一、引言
随着民航业的快速发展,民用机场航站楼的规模与功能持续升级,其能耗问题日益严峻。末端配电系统作为电能供应的终端环节,直接影响各类用电设备的运行效率与能耗水平。据统计,大型机场航站楼年耗电量可达数亿千瓦时,传统配电设计与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绿色机场建设需求。深入研究末端配电负载特性并制定针对性节能方案,对降低机场运营成本、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航站楼末端配电系统的负载构成与运行特性
2.1 多源性负载的能耗分布特性
航站楼末端配电系统负载可划分为阻性、感性与非线性负载三大类。照明系统作为典型阻性负载,传统T8荧光灯区域单位面积功率密度达25W/㎡,超出 GB50034-2013 标准限值 127% ,其光效仅 55lm/W ,且镇流器损耗占总功率 12% 。相比之下,LED 照明区域采用 140lm/W 高光效芯片与PWM 调光驱动,功率密度降至 12W/m2 ,节能率达 52% 。实测数据显示,照明系统能耗占比 22.6% ,其中传统照明贡献 63.8% 的能耗。
中央空调系统作为感性负载集群,冷水机组满负荷 COP 为 4.2,但受压缩机容积效率(ηv)与卸载特性影响,部分负荷下 COP 降至 3.1。依据ASHRAE90.1 标准,采用 IPLV 指标评估,螺杆式冷水机组 IPLV 计算公式为:
IPLV=0.01A+0.42B+0.45C+0.12D
式中 A、B、C、D 分别为 10% 、 25% 、 50% 、 75% 负荷率下的 COP 值。该系统全年能耗占比 47.3% ,研究表明 IPLV 每提升 0.1,系统年能耗降低3.2% 。此外,新风机组与风机盘管的运行能效受风机效率(ηf)、风道阻力(ΔP)等因素影响,优化变频控制策略可使系统能效提升 15%-20% 。
电梯及自动扶梯系统采用 VVVF 技术后,启动电流峰值从 8In 降至2.5In ,但单台电梯待机功耗达
。大型航站楼 30-50 部电梯频繁启停,导致电机铁损(PFe)与机械磨损增加。实测该系统能耗占比 13.8% ,采用模糊逻辑群控算法,通过实时采集轿厢位置(S)、呼叫信号(C)与客流量(Q)数据,可使电梯运行效率提升 18% ,能耗降低 12.5% 。
2.2 负载运行的时间规律与峰谷特征分析
运用离散小波变换(DWT)对某机场全年负荷曲线进行多尺度分解,发现其具有显著周期性。日周期中,早高峰(6:00-9:00)负荷波动率 38.2% ,晚高峰(18:00-21:00)达 42.7% ,主要因旅客集中进出港导致照明、空调、电梯负荷叠加。采用灰色预测模型 GM(1,1)进行短期负荷预测。经 1-7 天预测验证,平均绝对误差(MAE)控制在 ±4.8% 以内。
周周期中,周末商业区域负荷较工作日增加 17.6% ,源于免税店、餐饮店等设备集中运行。季节周期方面,夏季制冷负荷峰值 8500kW 比冬季供热负荷 5100kW 高 66.7% ,与室外湿球温度(twb)及室内人员密度(ρ)强相关。结合傅里叶变换(FFT)分析,确定负荷波动主导频率 0.000116Hz (对应 24 小时周期),为分时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2.3 功率因数、不平衡度与谐波特性研究
依据 IEC61000-4-7 标准检测,航站楼低压配电系统三相电压不平衡度8.2% ,登机桥区域部分馈线达 12.3% 。基于对称分量法分析,负序电流使中性线电流达相线电流 1.3 倍,导致线路损耗(ΔPline)增加 18% ,变压器铁损(PFe)增大 22% 。
非线性负载导致系统 THD 达 18.7% ,5 次谐波占比 65.2% 。谐波电流使变压器铜损( PCu )增加 13.8% ,电缆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anδ)增大23% 。实测功率因数日间高峰 0.78、夜间低谷 0.65,致使视在功率需求增加 28‰ 。根据 IEEEStd519 标准,需将 THD 控制在 8% 以内以保障设备正常运行。
三、末端配电系统节能潜力评估与关键问题分析
3.1 高能耗负载的能效诊断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各系统进行效率评估,空调水系统输送能效比 0.02kW⋅h/m3 ,低于行业基准值 0.015kW⋅h/m3 ;照明系统 LPD超标率 35% ;电梯群控系统平均候梯时间 45s,存在优化空间。经测算,空调系统节能改造潜力达 25%-30% ,照明系统为 20%-25% ,电梯系统为15%-20% 。
3.2 电能损耗的多维成因
系统损耗主要包括: ① 线路损耗因三相不平衡使中性线电流增大,实测某馈线 I2R 损耗增加 18% ; ② 变压器损耗,平均负载率 35% 导致铁损占比 60% ; ③ 设备损耗,变频空调 IGBT 开关损耗占整机功耗 15% 。此外,设备老化使空调机组制冷剂泄漏率年均增加 3% ,电梯控制系统故障导致空驶率达 25% 。
3.3 传统节能技术的应用瓶颈
既有节能措施存在局限性:静态无功补偿装置响应时间 >100ms ,无法跟踪快速变化的感性负载;LED 照明 PWM 调光产生 200-500Hz 谐波干扰;冰蓄冷系统融冰效率年均衰减 18% ;传统谐波治理装置对间谐波抑制效果不足。
四、航站楼末端配电节能优化策略
4.1 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配电系统
构建航站楼末端配电数字孪生模型,通过 5G 物联网传感器(精度 ± 0.5% )采集 3000+ 节点数据。基于数字孪生体实现: ① 采用 DDPG 算法的照明分区控制,根据人员密度(ρ)、自然光强度(E)动态调节 LED 亮度,节电率 28% ; ② 基于 MPC 的空调负荷调度,提前 30 分钟预测负荷需求,优化冷水机组台数与水泵频率,使 COP 提升 0.8。
4.2 柔性负荷调控技术体系
建立 V2G 与航站楼负荷互动模型,将电动登机桥、充电桩作为柔性负荷资源。通过需求响应机制,在高峰时段实现 2MW 负荷转移。采用 MMC拓扑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响应时间 <5ms ,将功率因数稳定在 0.98,降低线路损耗 12% 。同时,部署飞轮储能系统,在负荷波动时快速调节功率,平抑电网波动。
4.3 电能质量综合治理方案
采用混合有源滤波器(HAPF),结合 LCL 滤波与自适应谐波检测算法,将 THD 降至 7.8% 。部署三相不平衡自动调节装置,通过动态投切电容器组,将不平衡度控制在 3% 以内。基于 AI 的变压器经济运行策略,优化分接头调节与并联运行方式,使综合损耗降低 18% 。
五、工程应用效果验证
在某千万级机场实施节能改造后,关键指标显著改善:单位面积年耗电量从 185kW⋅h/m2 降至 146kW⋅h/m2 ,节能率 21.3% ;变压器负载率标准差从 0.25 降至 0.18,提升供电可靠性;空调系统能耗降低 24.7% ,照明系统节能 31.2% ,电梯系统节电 16.8% 。项目投资回收期 3.5 年,具有显著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六、结语
民用机场航站楼末端配电系统节能需综合考虑负载特性、智能控制与电能质量治理。本文提出的基于数字孪生、柔性负荷调控的节能方案经工程验证效果显著。未来应深化 AI 算法应用,推进分布式能源与储能协同运行,构建智慧能源管理体系,助力机场实现低碳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小琴.国际机场航站楼用电负荷调研与应用[J].现代建筑电气,2024,15(11):45-53.
[2]李旻宸,朱国平.机场航站楼智能配电系统的一体化设计研究[J].电气技术与经济,2024,(03):287-289+292.
[3]杨忱.机场航站楼低压配电系统谐波处理设计分析与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0,(09):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