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护理联合分级心理护理对儿童和青少年心理疾病预后的影响
李萌
菏泽市牡丹区中医医院 274000
当前,我国儿童以及青少年的心理疾病发病率呈现着逐年上升的趋势,主要原因来自于家庭、学习、情绪、生理等各方面的因素,导致的不同程度精神压力,造成的心理障碍类疾病。一旦发病之后,会严重的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严重的还会导致出现各种过激行为,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干预。临床上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分级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使患者能够在治疗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而中医认为,在可以在中医基础理论上,融入情志护理,这样更有助于促进患者尽快的康复[1]。基于此,本文针对采用情志护理联合分级心理护理对儿童以及青少年的心理疾病问题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并将详细内容做出了如下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60 例患者纳入在本次实验中,并通按照患者的入院次序进行分组,前 30 例入院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后入院的 30 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参照组患者包括 15 例男性,15 例女性,年龄在 7~21 岁,平均年龄( 14.62±4.15 )岁,观察组患者包括 16 例男性,14 例女性,年龄在 7~22 岁,平均年龄( 14.82±4.33 )岁。针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对比,未见明显差异,
。
纳入标准:所有被纳入本次临床实验的患者均被明确诊断患有心理病;患者的身体各项机能发育正常;患者家属针对本次临床实验内容知晓,并且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患者存在脑器质性病变;患者存在遗传性的疾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障碍类疾病。
1.2 方法
实验期间,针对参照组患者采用分级心理护理的措施,主要内容如下:
(1)心理状态评估:需要护理人员能够针对不同患者的实际心理状态进行综合评估,并针对评估的结果的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三级、二级、一级、特级四个等级,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2)分级护理措施: ① 三级:针对患者实施放松心情以及认知干预的护理措施,例如指导患者进行肌肉放松训练,并配合着深呼吸进行,以此同时引导患者进行闭目平躺,这样更有助于促进全身肌肉的放松,进一步的降低身体活动的水平,使其心理状态能够更加松弛。 ② 二级:需要护理人员能够利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详细的向患者讲述负面的情绪对于治疗产生的影响,使其能够正视疾病,并且用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2]。 ③ 一级:若是心理疾病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很容易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针对这一部分患者给予生物反馈的护理措施,并结合音乐疗法有效的缓解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并取得家属的配合,在治疗的过程中能仔细的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 ④ 特级护理:这一部分患者的心理疾病比较严重,并且存在着轻生的倾向,此时需要护理人员能够在整个护理期间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的关注,并采用友好沟通的方式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出现这些不良情绪的原因,并给予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充分的理解并尊重患者,逐渐的使其恢复平静的心理状态[3]。
针对观察组的患者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融入情志护理的措施,主要内容如下:
(1)情志相胜:在中医基础理论中提出,不良的情绪往往可以利用另一种情绪进行调节,例如,在患者出现过于悲伤、苦闷、抑郁的情绪时,可以利用一些开心、愉悦的事情调动患者的喜悦情绪,从而逐渐的使其能够消除这些悲伤的情绪[4]。
(2)移情易性:护理人员可以关注不同患者的日常习惯以及不良的行为,利用歌曲、影视剧、书籍的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使其能够慢慢的消除思想上的各种顾虑,减轻心理压力。
(3)说理开导:在进行心理护理的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员能够在了解了患者的意愿之后,尽可能的满足,并给予患者主观上的同情以及理解,逐步的探寻患者心理疾病的诱发因素,帮助患者发泄出心中不良的情绪[5]。
1.3 观察指标
(1)心理压力对比:分别针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出院时、出院 2 周、出院 1 个月的心理压力指数进行分数的评估,若分值范围在 0~5 分代表患者的心理状态处于正常;若分值范围在 6~10 分代表患者的存在轻度的压力;若分值范围在 11~20 分代表患者存在中度的压力;若分值范围在 21~31 分代表患者存在重度压力。
(2)遵医嘱行为对比:分别从情绪调节、主动寻求帮助、定期复诊、规避护理禁忌等方面评估两组患者的遵医嘱行为,每一项内容的分数均为 100 分,分值越高说明
患者的遵医嘱行为越好。
(3)行为状态对比:分别针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出院时、出院 2 周、出院 1 个月的行为状态进行分数的评估,满分为 203 分,分数越低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用 SPSS26.0 统计本次实验的数据,其中计量资料用(
)表示,通过 t 值验证,若两组数据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则 p 值 <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压力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压力评分低于参照组, p<0.05 ,见表 1 者的遵医嘱行为评分高于参照组, p<0.05 ,见表 2 。
表 1.两组患者心理压力对比(
,分)

2.2 两组患者遵医嘱行为评分对比
表 2.两组患者遵医嘱行为评分对比(
,分)

2.3 两组患者行为状态评分对比的行为状态评分低于参照组, p<0.05 ,见表 3AA
表 3.两组患者行为状态评分对比( x s ,分)

3 讨论
受着当下社会环境以及经济水平不断变化的影响,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导致很多儿童和青少年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得焦虑、抑郁等各种不同心理障碍的发病率在呈现着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若是没有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随着疾病的逐渐发展,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产生轻生的想法[6]。临床中认为,除了需要对患者采用药物对症干预治疗之外,心理护理也显得尤为重要,并通过分级心理护理的措施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但是也有中医专家指出,若是能够在分级心理护理期间配合使用情志护理,所取得的效果会更加显著[7]。
综上所述,针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疾病,需要利用情志护理配合分级心理护理的措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尽快的康复,具有着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定萍,吴晓萍,苏雪峰.中医情志护理联合分级心理护理对儿童和青少年心理疾病预后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4):53-56.
[2]周佳,张书懂,张秋伏,等.基于互联网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在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中的应用现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23,33(4):321-324.
[3]米文芳,董强利,张兰.青少年抑郁症认知功能损害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新医学,2023,54(1):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