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园艺术教育中花鼓灯灯歌的跨文化教学实践探索

作者

袁晓梅

合肥幼教集团金寨路幼儿园 231200

摘要:在幼儿艺术教育中,基于跨文化视角引入花鼓灯灯歌教学,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多元文化意识和审美能力。本文旨在探究幼儿园艺术教育中花鼓灯灯歌的跨文化教学实践,分析实践策略及挑战,为跨文化教学实践提供教学指导。

关键词:幼儿艺术教育,安徽花鼓灯,跨文化教学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

幼儿园艺术教育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文化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花鼓灯灯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然而,在现代教育体系中,传统文化教育往往被忽视,导致文化传承断层。因此,将花鼓灯灯歌融入幼儿园艺术教育,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儿童的艺术修养,还能增强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跨文化教学,将安徽花鼓灯灯歌引入幼儿园教育,不仅能让儿童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还能利于培养儿童的多元文化意识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花鼓灯灯歌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应用方式和效果,以及如何通过这种形式的教育来实现文化传承与幼儿全面发展的双重目标。通过将花鼓灯灯歌引入幼儿园教育,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艺术教育内容,增强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还可以通过跨文化教学的实践,增强幼儿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花鼓灯灯歌的文化解析

2.1 花鼓灯灯歌的历史渊源

花鼓灯灯歌起源于中国安徽省的淮河流域,是一种集舞蹈、歌唱和锣鼓音乐于一体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和艺术美感。花鼓灯灯歌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包括舞蹈动作、音乐节奏和歌词内容等方面,这些都为其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2 花鼓灯灯歌艺术特点与幼儿教育

花鼓灯灯歌融合了民间小调、锣鼓节奏等多种音乐形式,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音乐感知能力。歌词内容丰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可以帮助幼儿学习到当地的文化和历史,增强语言表达和情感理解能力。花鼓灯灯歌的舞蹈动作活泼优美,表演形式多样,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演能力。

三、花鼓灯灯歌的跨文化的幼儿教学意义

3.1 增强文化传承与幼儿的文化认同感

通过跨文化教学,幼儿能够接触和了解不同文化。通过安徽本土的花鼓灯灯歌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还对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3.2 提高幼儿的创造性和审美能力

花鼓灯灯歌的跨文化教学可以促进幼儿的创造性和审美能力的发展。通过接触和了解花鼓灯灯歌相关的艺术形式,幼儿可以开阔视野,激发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

3.3 促进幼儿艺术能力的综合发展

将传统文化花鼓灯灯歌教学融入到幼儿艺术教育中,不仅能够全面提升幼儿的音乐感和节奏感,同时通过舞蹈动作的学习,增强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运动能力。这不仅有助于幼儿的艺术技能的培养,还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3.4 培养幼儿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教学模式强调文化多样性与教育融合,通过引入花鼓灯灯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在幼儿园阶段实施跨文化教学,对培养幼儿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花鼓灯灯歌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跨文化教学实践策略

4.1 教学目标与内容

在幼儿园阶段,引入花鼓灯灯歌的教学主要目标是让幼儿初步了解花鼓灯灯歌的基本知识,如其历史背景、艺术特点等。同时,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选取和改编,通过学习简单的灯歌歌词和舞蹈动作,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身体协调性。

4.2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灯歌歌词的教学、灯歌音乐节奏与旋律的教学、灯歌舞步与动作的教学等。在灯歌歌词教学中,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简单灯歌歌词,通过讲故事、唱歌谣等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理解歌词内容。在灯歌音乐节奏与旋律教学中,通过打击乐器、拍手、踏脚等方式,让幼儿感受和掌握花鼓灯灯歌的节奏和旋律。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节奏游戏,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在灯歌舞步与动作教学中,可以通过模仿游戏、集体舞蹈等形式,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和掌握这些动作。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逐步增加舞蹈的难度和复杂性。

4.3 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互动式教学法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模仿、游戏等形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花鼓灯灯歌的学习中。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花鼓灯舞蹈比赛,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为花鼓灯灯歌的教学提供丰富的视听资源。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材料,展示花鼓灯灯歌的表演场景和动作,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花鼓灯灯歌的艺术特点。

此外,游戏化教学也是花鼓灯灯歌教学的有效手段。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花鼓灯灯歌的表演活动,让幼儿在实际表演中体验花鼓灯灯歌的艺术魅力。

五、花鼓灯灯歌的教学实践中的挑战与对策

5.1 教学实践中的挑战

在将花鼓灯灯歌引入幼儿园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文化差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对于幼儿来说,理解这种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艺术形式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此外,教师和家长对这种传统艺术形式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也可能存在差异,或存在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等缺乏,这可能影响教学效果的实现。

5.2 应对策略

为了克服上述挑战,可以采取多种策略。首先,增强教师培训,通过专业培训和实践学习,提高教师对花鼓灯灯歌的理解和教学能力。例如,可以邀请花鼓灯艺术专家到幼儿园进行指导,帮助教师掌握花鼓灯灯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其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例如,可以利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工具,帮助幼儿直观地理解和学习花鼓灯灯歌。此外,实施家园共育策略,通过家长会、开放日等活动,增强家长对花鼓灯灯歌及其教育价值的认识,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参与。例如,可以邀请家长参加幼儿园的花鼓灯灯歌表演活动,让家长亲身体验和理解这种艺术形式的魅力,从而更好地支持幼儿的学习。

七、结论

本文通过对通过幼儿园艺术教育中花鼓灯灯歌的跨文化教学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了花鼓灯灯歌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教学意义、实践设计和存在的挑战。通过将花鼓灯灯歌融入幼儿园课程,可以丰富幼儿的艺术教育内容,增强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通过跨文化教学的实践,增强幼儿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促进其全面发展。

未来研究还可以探索更多的花鼓灯灯歌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花鼓灯灯歌的教学软件和应用程序,提高教学效果和幼儿的参与度。同时,未来研究还可以探讨花鼓灯灯歌教学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应用效果和机制,为跨文化教学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参考文献:

[1]李珵.融民族之髓,启幼儿舞蹈创编之趣——以安徽花鼓灯为例[J].大众文艺,2019,(08):125-126.

[2]江慧,方天梅.幼儿传统舞蹈“安徽花鼓灯”教学现状研究[J].家教世界,2018,(Z3):103-104.

[3]姚宇明.幼儿园教育应重视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开发利用[J].中国教育学刊,2023,(1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