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 医疗健康”背景下长三角发达县市数据整合与便民服务创新模式构建
金健
昆山市卫生计生信息中心 江苏省昆山市 215300
随着“互联网 + 医疗健康”政策的持续推进,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成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路径。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与科技发展前沿阵地,其发达县市在医疗信息化建设方面具备先行优势。然而,当前医疗数据分散于各级医疗机构,存在标准差异大、共享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便民服务的深度发展。患者重复检查、跨院诊疗信息不通畅等现象依然存在,亟需探索有效的数据整合与便民服务创新模式。亟需利用互联网技术打破数据壁垒,构建高效便民的医疗服务体系,对推动区域医疗一体化、提升居民健康福祉。
一、发展基础与智慧医疗建设
(一)国家政策推动与区域协同发展机遇
国家政策是智慧医疗建设的核心驱动力。近年来,国务院、国家卫健委等部门相继出台《关于促进“互联网 + 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等文件,明确提出加强医疗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据共享与协同应用的目标,为智慧医疗发展提供顶层设计。政策支持下,各地积极探索区域协同发展模式,如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建立跨区域医疗数据共享平台,实现电子病历互通、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有效缓解患者重复检查问题,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政策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鼓励三甲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组建医联体,通过远程会诊、在线培训等方式,推动区域医疗服务均质化发展。政策红利与区域协同的双重机遇,为智慧医疗从单点突破向系统化、规模化建设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医疗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进程。
(二)智慧医疗基础设施建设进程
智慧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医疗服务数字化转型的基石。在硬件层面,各级医疗机构持续升级信息系统,部署高性能服务器、存储设备及 5G网络,为数据处理与传输提供硬件保障。例如,部分三甲医院通过建设私有云平台,实现医疗数据的集中存储与高效调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智能终端设备,支持电子健康档案实时更新。软件方面,医疗信息系统不断迭代优化,电子病历系统(EMR)、医院信息系统(HIS)逐步向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支持临床决策辅助、用药安全预警等功能。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加速医疗设备互联互通,可穿戴设备、远程监测仪器等实时采集患者健康数据并上传至云端,构建起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全流程数字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智慧医疗应用场景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数据整合的初步成效与技术支撑
数据整合是智慧医疗发挥效能的关键。在政策推动与技术支持下,医疗数据整合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各地通过搭建区域医疗大数据平台,打破医疗机构间的数据壁垒,实现患者诊疗信息、健康档案的跨机构共享。例如,某市整合全市 200 余家医院数据,建立统一的居民健康数据库,医生可通过平台快速调取患者既往病史,提升诊断准确性。技术层面,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为数据整合与应用提供支撑:机器学习算法可自动清洗、标准化异构医疗数据;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病历文本的结构化提取;区块链技术保障数据安全与隐私。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还为临床科研、疾病预测等提供了数据基础。当然,数据整合仍面临标准不统一、隐私保护难等挑战,需进一步完善技术方案与管理制度。
二、数据整合与便民服务创新模式构建
(一)区域平台升级与五大专科协同服务
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为核心,将区域医疗平台从传统数据存储功能向智能服务全面升级。深度整合区域内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及公共卫生机构数据,围绕胸痛、卒中、创伤、危急重新生儿救治、危急重孕产妇救治五大专科,构建专科联盟协作网络,实现急危重症病例远程会诊、多学科联合诊疗,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诊疗能力。通过信息化技术整合五大急症中心数据,构建患者多维度数据库,使专家团队能够实时获取病情信息,远程制定精准救治方案,急危重症患者确诊与救治时间大幅缩短。同时,三甲医院专家借助平台开展视频教学、在线查房,显著提升基层医生对急危重症疾病的诊疗水平。区域平台与五大专科的深度协同,真正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患者就医体验得到切实改善,区域内整体医疗服务效率与质量显著提升。
(二)基层医疗服务数字化转型
基层医疗服务数字化转型是实现医疗公平可及的重要路径。在政策引导下,基层医疗机构加速信息化建设,通过引入智能健康管理系统、远程诊疗设备,提升服务能力。例如,部分乡镇卫生院配备 AI 辅助诊断设备,可对常见疾病进行初步筛查;家庭医生团队借助移动医疗 APP 为居民提供在线问诊、健康监测等服务,实现慢性病患者的居家管理。基层医疗服务数字化转型注重与上级医院的衔接,通过医联体信息平台,患者可享受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绿色通道。数字化转型不仅提高了基层医疗服务效率,还增强了居民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度,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地。截至目前,全国多数基层医疗机构已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数字化管理,基层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便利性显著提升。
(三)多元化智慧便民服务体系探索
多元化智慧便民服务体系围绕患者需求构建,旨在简化就医流程、提升服务体验。在预约挂号环节,医疗机构推出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线上预约平台,支持分时段精准预约,减少患者候诊时间;缴费结算方面,医保移动支付、电子发票等服务覆盖门诊与住院场景,实现“一站式”无接触结算。互联网医院蓬勃发展,提供在线复诊、处方流转、药品配送等全流程服务,尤其为慢性病患者带来便利。部分地区还探索“健康码+医疗”融合应用,患者通过扫码即可调取健康档案、查看检查报告。在健康管理领域,智能穿戴设备与健康管理 APP 联动,实时监测用户心率、睡眠等数据并提供健康建议。多元化智慧便民服务体系的探索,推动医疗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切实增强群众就医获得感。
三、结语
智慧医疗建设通过政策驱动、技术赋能与模式创新,在基础设施完善、数据整合应用及便民服务优化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区域协同发展与专科服务升级提升了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基层医疗数字化转型推动分级诊疗落地,多元化便民服务增强了群众就医体验。智慧医疗仍面临数据安全风险、区域发展不均衡、技术应用深度不足等挑战。应当加强技术攻关、深化跨领域合作,推动智慧医疗向更高水平发展,为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白杨.居民健康电子档案数智化管理系统应用研究——以医疗信息平台建设为切入点[J].办公室业务,2025,(07):37-39.
[2]杨娟,刘波,姚歆,等.数智时代智慧医院门诊服务的数字化转型与数据融合研究[J/OL].成都医学院学报,1-9[2025-05-27].
[3]叶焕然,陈雪.智慧医疗视域下信息交互及效果评价对策研究[J].张江科技评论,2024,(11):8-10.
[4]胡亚玲.公立医院智慧财务系统医疗收入管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4,27(22):89-91.
[5]赵晓慧.智慧医疗视域下医学档案信息化的研究与实践[J].兰台世界,2024,(11):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