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残雪《黄泥街》中的荒诞意象探源

作者

吕奕天

济南大学文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022

正文:

在《黄泥街》中,“黄泥街”“雨”“异虫”“家畜”等众多意象的创构表现出极不真实、不合情理的荒诞意味[1],残雪作为文学界颇具影响力的作家,其荒诞意象的创作,很大程度上源于她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残雪在中国传统与西方工具中求索,用荒诞意象建构自己的文学世界,表现出人类的精神困境与人生本质。

一、楚地巫性文化浸染下的人生经历

残雪是长沙人,从文化地域来看,长沙深受古楚文化圈浸染。《汉书·地理志》云:“楚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信巫鬼,重淫祀。”明人陆粲《庚巳编》卷八云:“楚俗好鬼,最多妖巫……”还有现代出土的“卜巫记录”竹简为证,巫是楚文化的核心可资借鉴。[2]受楚风巫雨影响,残雪具有“楚人之血”,在巫性文化中创作出的意象难免不带有奇幻离奇的荒诞特征,因此,残雪的荒诞意象秉承了巫楚文化中的异质特点。

残雪的外婆也沾满了楚地的巫风习性,巫性文化影响下的外婆浑身充满着神秘的气息,残雪的外婆一生居住在湘西地区,经常在夜半时分手持木棒驱赶鬼怪,用唾液治病,说出匪夷所思的离奇故事。酷爱角色扮演的残雪开始尝试扮演外婆,想象着老人灵魂离开肉体时进入灵魂世界的状态。[3]外婆伴随着残雪的成长过程,带给了残雪独特的人生经历,烙印在残雪的心灵深处。“我听不懂她的故事,但我深受感染,于是就全身心地模仿了……我看到过最多的灵魂的风景”,[4]祖孙二人徜徉在心灵的风景里,童年经历中荒诞的场景留给残雪深刻的印象,为其文学创作积累了大量素材。

在人生经历的影响下,残雪认为描绘荒诞的意象能够探索生命与死亡、存在与虚无之间微妙的边界,充实文学作品中的精神世界。[5]意象可以在具象的物体和抽象的思想情感之中建构起一架桥梁,残雪在精神与物质、灵魂与肉体的困惑中,探寻人性的矛盾,探索世界的本质。“我一直在挖掘灵魂深处的东西,企图弄清那种东西的结构”,[6]残雪试图在文学意象的创作中深入剖析自我,将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逐步解剖出来。她把自身奇幻的想象、另类的书写方式灌注在自己的小说《黄泥街》的荒诞意象里,敏锐地捕捉了人内心深处存在着的各种复杂情感和思想构成,将现实物象赋予了个性化的精神表征,隐藏着她对生存意义的质疑与反思:揭露生存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黄泥街》中荒诞意象的生成。

二、中国传统与西方工具影响下的创作求索

残雪曾表示,她的文学创作受到了中国传统以及西方工具的双重影响。[7]受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精神指向与创作手法的熏陶,加上中国传统文化环境的浸染,残雪荒诞意象的创构有所依托、有所突破。

诚然,残雪受到了西方现代派文学创作特别是卡夫卡的影响。因痛苦的心灵压抑与现实遭遇,卡夫卡形成了某种难以被他人所理解的“神经质”,用冷峻的文字将人性丑恶扭曲的荒诞本质刻画到极致,其笔下的荒诞世界无疑影响了残雪的文学创作,促使她创设极具荒诞意味的文学意象,表现人生的不确定性以及游移、举棋不定的状态。残雪不断挖掘特定时代背景下人荒诞不经、离奇糜烂的生存本质,将自身对人类命运的担忧表现得淋漓尽致。卡夫卡和残雪都能熟练运用怪诞手法,也都有敢于承受苦难的精神,“试图在对社会的审察和人性的自我审视中追寻荒诞的终极之因。”[7]

但是,卡夫卡与残雪文学作品中的荒诞在本质上有所不同。不同于卡夫卡‘大框架的荒诞和细节的真实’的荒诞,残雪是‘大框架和细节的双重荒诞’;[8]卡夫卡的荒诞指向了消极绝望的无尽黑暗,而残雪的荒诞充满了向上的希望。卡夫卡在自己的文学世界中艰难地承受着荒诞世俗带给他的苦难,卡夫卡的心灵是破碎的,仿佛有着无尽的痛苦。残雪则选择主动出击,将每一个障碍视作通往更高境界的跳板,直视世界的荒诞,勇敢书写荒诞意象,以犀利的笔触大胆揭露荒诞意象背后时代的病痛与纠结。残雪继承了卡夫卡对人性洞察的特质,不再仅仅停留在对罪恶和痛苦的描绘上,而是通过直观而细腻的笔触书写种种荒诞意象,展现人类在困境中的挣扎与异化。对比卡夫卡,残雪的意象创作并不是简单的模仿或复制,它渗透着残雪文学创作的突围意识,建构出一种更加符合中国式荒诞的意象,将意象塑造成一种涵盖多种艺术成分的创新变体。

残雪的创作也是对中国文学传统的一种延续与创新。《黄泥街》中的意象铺排,继承了“楚辞”中以风物来表达情感的传统,更在铺陈的程度上运用了类似于汉赋的夸张手法。残雪将传统文学意象替换为恶心异化的污秽与蛆虫,带有“原始意象”特征的荒诞意象去除了原有价值判断,为形成残雪个性化的文学世界秩序提供了可能,荒诞意象在残雪笔下成为了表现生命力与人类精神的载体。

三、结语

残雪的文学创作通过一系列荒诞的意象深入挖掘心灵深处的世界,相信越是自我的,越具有普遍意义的残雪,以极端的“自我”人格走向灵魂世界。[9]《黄泥街》荒诞意象的书写使残雪在一定程度上创作了具有本土意味的先锋小说。受巫楚文化和西方现代派影响的意象,包含了阴暗、不可思议的荒诞意味,对读者的既有阅读习惯构成了挑战,对价值与秩序进行重构与突围,也为小说的创作与批评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可能。

参考文献:

[1]残雪.黄泥街[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0:22-47.

[2]马福成.巫文化视域下的残雪小说[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06):151-164.

[3]王蕾.灵魂世界的探寻者[D].南宁.南宁师范大学,2021:5-11

[4]残雪.趋光运动:回溯童年的精神图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7:253-254.

[5]宋丹.论残雪小说的精神向度[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0:18-30.